摘要:【内容摘要】本文以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与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 将前者称为新教材, 后者称为旧教材。对新旧两套教材法治教育内容的异同点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入的剖析, 并对一线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一些经验之谈。
关键词:教科版; 道德与法治; 思想品德; 法治内容; 比较;
《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的更改直接体现了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个重大决策--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仔细比较之下发现, 新教材贯彻落实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 对旧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加以整合, 使法治教育内容的设置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调整了法治教育内容的呈现顺序
新教材在法治教育内容呈现的顺序上, 既做了宏观上的调整, 也做了微观上的调整。
1. 宏观上的调整首先体现在法治教育内容在新旧教材的分布上。
旧教材的上册内容里面没有法治教育内容, 下册的"第三单元无序与有序"和"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才属于法治教育内容。新教材则将旧教材中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调整到上册"第四单元谁为我们护航", 将旧教材中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调整到下册"第五单元无序与有序".在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初步渗透法治教育, 一方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满足学生对法律的求知欲;另一方面, 这样的调整也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 宏观上的调整还体现在法治教育内容在各单元的呈现顺序上。
旧教材下册"第三单元无序与有序"先系统的介绍法律的含义、特点和作用等,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法律知识。接着"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要求学生学会自救自护,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而新教材将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顺序反转过来, 先学习"谁为我们护航", 再学习"无序与有序".因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 属于感性认识, 而法律的含义、特点和作用等则属于理性认识。所以这样调整后符合学生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3. 微观上的调整体现在法治教育内容各单元内部知识点的呈现顺序上。
旧教材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先呈现"谁为我们护航", 介绍未成年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这四大特殊保护, 再呈现"自我保护", 要求未成年人学会树立安全意识, 学会保护自己。而新教材"第四单元谁为我们护航"也对这两部分学习内容顺序做了前后调整。先学习"学会自我保护", 再学习"我们受到的保护".
二、新教材增减了部分法治教育内容
新教材对旧教材法治教育内容的整合, 不仅仅体现在呈现顺序做了调整, 还体现在对法治教育内容的增减。新教材删除了旧教材中"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 即有关"网络"的知识点。还删除了"少年的权利"这部分内容。删除的这部分内容:"网络"的利与弊、网络规则等, 与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前后关联性不强, 衔接不紧密。而"少年的权利"这一课单纯的介绍青少年所享受的广泛权利, 学生课堂感受不深, 课后容易忘记。新教材增加的法治教育内容在下册"第十三课行为与责任"中的第一框和第二框。在阐述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后, 升华到责任和法律教育。
在对新旧两套教材的法治教育内容进行一番比较细致的比较分析后, 对于在一线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老师来说, 有以下一些经验供参考:
1. 将法治教育贯穿教材始终
虽然新旧教材中都设有专门单元学习法律知识, 但是学生的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 不是一、两节课的教学时间就能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 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性地、通俗易懂地把法律知识讲解给学生听。因此教师要将法治教育贯穿教材始终, 在进行心理品德教育和国情责任教育时都要融入法治教育。
2. 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最终目标
各个学科也有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众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包括这四个方面。由于教材的改革,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顾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而忽略了其他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 而非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建立, 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莉。教科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浅谈[J].新课程 (中学) , 2017 (8) :72.
[2]宋泉慧。融合法治·培育人文·自主建构--对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实施的思考[J].福建教育, 2017 (48) :47-48.
[3]王崇相。关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 , 2017 (1) .
[4]晏焱、李敏。开创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格局--基于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和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对比分析[J].中小学德育, 2017 (8) .
[5]孙全军。不同版本新教材法治教育内容的比较[J].时事 (时事报告初中生版) , 2016 (3) .
[6]曹艳菊。中学品德教材变更的比较分析--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7 (20/23) :14-17.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并且服务于生活的,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融入生活化理念。初中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爱生活,积极生活,并且从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思...
从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来看,一方面,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对其兴趣不足,因此往往导致思想品德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德育与智育作用。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教学被引入到思想品德课...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思想是经实践检验过的教育教学理论,赏识教育是成功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这一方面的几点感受。一、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
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是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学方法的优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唯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才能够得到显着提升。...
思想品德对于初中生来说不只是一门初中阶段的必须课程,更是一生中的必修课。在初中教育中,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可忽视,抓好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责任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从初中思想品德中缺乏责任意识教育...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西方之间的冷战宣告结束;邓小平同志南巡并发表谈话,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就是在这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蒸蒸日上的1992年的8月登上思想品德课讲坛的。通过20余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
课前策动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一种有目的的谋划, 发动学生围绕特定学习内容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社会访谈、多媒体制作等活动来完成有关的课前"作品"....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认清课程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基本理念当中赋予的课程核心地位的论述是非常重要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中明确指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我以为这样的论述统领了义务教...
学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初中政治课堂体验式教学既是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的生命体验的学习过程, 也是教师适应新形势、新课改的传道授业之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