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

领导人非言语信息中透视的国家间的微妙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17 共2275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规模人口迁移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整个世界成为一个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地球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交流就是国家之间交流的一个缩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阿尔伯特·梅拉宾(Albert Mehrabian)的研究表明,沟通的 55%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因此非言语交际在人们交流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 不可或缺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常常通过领导人之间的交际体现出来,我们可以从领导人之间的非言语信息中去透视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非言语交际

  1959 年美国文化人 类学家 Edward T Hall 出 版的 The Silent Language 首次使用了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这一概念,跨文化交际这一门学科也逐渐进入学界的视野当中。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的个人之间的交际”。相对于言语行为来说,非言语行为缺乏系统性,同时非言语行为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以及更多的不确定性。非言语交际研究包括四个领域:身势学;空间学;副语言研究;时间学。 身势学研究的是身体动作,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和身体接触等。 空间学研究的是人类在交际中的空间使用。副语言关注的是交际中声音要素和声音信号的适应。时间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时间观念及其对交际的影响。我们可以从非言语行为中去分析研究交际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目光交流

  莎士比亚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Your lips tellme no, but there is yes, yes in your eyes.”(你的唇说着“不是”,然而我在你的眼中看到了“是”。 ),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目光交流在交际当中的重要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透过眼睛我们可以发现对方的喜怒哀乐。与此同时,眼神交流也是跨文化交际的组成部分。

  在 2012 年年底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当中, 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峰会期间两次擦肩而过,然而双方并未寒暄,甚至没有目光接触。时值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紧张时期,因此双方领导人的这一“刻意无视”也被两国媒体视为双方互相排斥的思想意图。

  四、握手姿势

  握手是在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中被普通接受的体态语。 在交际中握手的涵义甚广, 可表示欢迎、祝贺,也可表示哀悼、安慰。 但是,中国人的握手习惯和英美人也有一些差别。 英美人的握手是礼节性的,两人以手相握,稍稍用力垂直摇动一两次,然后立即松开。在握手的同时眼睛看着对方的脸,保持视线接触,这样握手被认为是适当的。 英美人握手时,我们经常会感到用力过猛,而我们握手时通常用劲较轻,英美又会感到不够恳切。 有时中国主人握住外国客人的手,并不马上松开,虽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中性的礼节动作,却令外国客人窘迫不堪。 通常情况下在双方握手时,由长辈或领导先伸手,异性握手时一般由女性先伸手。 在主人与客人之间,进门时通常由主人先伸手,而在客人离开时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握手。 同时握手时的辅助动作也值得揣测。

  在 2013 年夏天韩国新当选的国家总统朴槿惠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朴槿惠面对奥巴马先伸出手表示欢迎, 接着奥巴马微笑着伸手握住了朴的手指前端,这一绅士举动也被韩国媒体大加赞赏。 这似乎也正预示了美韩两国之间新的蜜月期的到来。

  2013 年初奥巴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白宫进行会晤时的握手姿势也颇受国际媒体的关注,奥巴马总统面对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先是微笑伸手,在握手时左手又轻托安倍的小臂,之后两人一同面对媒体记者留影。通常在两人握手时长辈或是领导会有意无意间用左手或是托着对方手臂, 或是轻拍对方肩膀,以显示自己的权势或地位。这一举动似乎正是两国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 美国总是在扮演着日本 “大哥 ” 的角色 , 而日本也欣然作为跟在美国身后的“小弟”。

  五、空间距离

  交际双方的距离也反映了双方的关系以及心理状态。 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我安全空间,这一空间又通常与个人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职业等有关。研究表明,西方人相较东方人更喜欢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远一些。

  我们最为常见的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会晤通常是领导人身着正装,隔着桌子来进行交流,这一距离也被国际公认为是一个合适的交际距离。 然而 2013 年6 月份在美国加州举行 的中国国家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庄园会议”当中,两国领导人不仅都身着休闲服,而且还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并排一边散步一边交谈。 在两天的时间里双方就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朝核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互相交换了意见,双方决定努力建设新型大国关系。 两国领导人在两天的时间内共处六七个小时, 在中美外交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 这一举动也被广泛理解为中美双方互相理解、共同发展的积极信号。

  六、结语

  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的密切加深,各国领导人之间的会面也越加频繁。交际当中的非言语因素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透过交际双方非言语交际中隐含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双方的关系,同时也能够避免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以达到交际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Guo-Ming Chen,William J.Starosta.Foundation of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2] Birdwhistell.Kinesics and Context [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
  [3] 周国光.体态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4] 贾 玉新 . 跨 文化交际学 [M]. 上 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 李杰群.非语言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