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课题的专门研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对研究的课题做出界定,用古人的话来说叫作"正名","名正"则"言顺".对陌生化语言的研究首先要对"陌生化语言"的概念做出界定,揭示其内涵.要对"陌生化语言"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认识,首先要明确与此相关的"陌生化"和"语言陌生化"这两个概念.
一、"陌生化"和"语言陌生化"
(一)陌生化
"陌生化"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程序的艺术》中提出的诗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深刻触及了人的本质和文学艺术的合理性问题,强调人存在的诗意性和感知的审美性,艺术的原创性和领悟的艰奥性."陌生化"的核心问题是"偏离","偏离"即对习惯性、自动性、平淡性的生命常态加以违背,对不寻常、非自动、间断性的事物保持开放、敏感的心态.
俄国形式主义确立了陌生化理论,以之作为文学艺术的本体论.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人的使命不在于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告诉人们,而是以新的角度来表现习以为常的事物,从而使人们对它产生陌异之感.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程序的艺术》一文中,有一段被学界反复征引的话:
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现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艺术,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形式主义论者把艺术作为感觉的更新,创造的反常,效果的强化,是对传统的反映论、模仿论和形象思维的彻底背离.创造的反常,即"陌生化",是感觉的更新得以实现、效果的强化得以可能的关键.所谓艺术是"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并非像传统的反映论、模仿论那样,通过模仿,逼真地再现生活的氛围、事物的形态、石头的纹理,恰恰相反,艺术所唤回的"生活"是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2]即艺术并不对现实生活的尺寸、比例、物象、颜色、情态等机械地、平面地、精确地模仿.
在形式主义论者看来,艺术正是一种通过非理性认识的方式,即通过感性视像的方式唤回人们对自身生命及其生命所衍化的生活的重新感知.而"揭示""唤回"正是一种对生命及其生命世界的一种重新发现和创造.
在形式主义论者看来,任何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材料"和"程序".艺术的"材料"可以是音符、线条、色彩、语言、形体等具体的形式,也可以是包含在过去,被称作内容的心理或思想的事实等."程序"是艺术加工的特有创造过程.维克托·日尔蒙斯基说:"艺术用其特有的程序对这一材料进行特殊的加工;结果是自然事实(材料)被提升到审美事实的地位,形成艺术作品."[3]
在这些形式论者看来,这里的"程序"实质上就是艺术创造的"陌生化","陌生化"也就成了艺术创造的本质所在.
(二)语言陌生化
在俄国形式主义论者看来,"语言"被视为文学艺术的"材料","陌生化"则是文学艺术创造的"程序","程序"与"语言"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文学语言则是文学艺术直接的、外在的、可感的物化存在,文学艺术的陌生化必然会通过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具体体现.雅各布逊认为,文学语言是"对普通语言的系统歪曲".文学改变和强化普通语言,系统地偏离和扭曲日常用语,这就是语言的"陌生化"或"疏远化".什克洛夫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日常语言由于反复应用,变成了习惯性的东西而"自动化了", 即便是文学语言,由于反复运用,也会变成程式化的语言,从而丧失了人们对它的感觉和知觉.因此当我们写作或言说时,我们自以为是在表达和思考,实际只不过是模仿和重复那些早已被我们接受了的语言和思想罢了.它很难引起或增强我们的审美感受,它必须被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长度.
在俄国形式主义论者看来,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和生活语言的"自动化"是互相对立的."自动化"的语言缺乏新鲜感,没有吸引力;"陌生化"的语言即"被阻挠的、变形的言语",是反常、新奇、独特的语言,它能够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体验,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文学语言的最高成就在于通过各种手段使之陌生化.诗人、文学创作者的使命在于运用陌生化手段生成有别于日常语言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陌生化语言".
二、陌生化语言和陌生化语言研究
俄国形式主义论者把陌生化当作是艺术创作的本质,把诗人、文学创作者的使命定位于运用陌生化手段生成有别于日常语言的陌生化语言.虽然他们的研究是基于文学层面的,但对我们厘清陌生化语言和陌生化语言研究的概念内涵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陌生化语言
俄国形式主义论者有关"陌生化""语言陌生化"的论述可以给我们研究陌生化语言带来启发:陌生化语言是一种审美性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1."陌生化"是一种艺术化的"程序"(或者称之"手段"),这种"程序"运作的结果使得反映事物的形象产生变形、夸张和扭曲;"陌生化语言"是一种"被阻挠的、变形的言语",是反常、新奇、独特的语言.陌生化语言直接的、表层意义上的效果是起到"增加感受的难度和长度"的作用,所期待的深层意义上的表达效果则是能够给人带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带有个人对自身生命个体及其生活的世界本质意义的新发现、新创造.
2.陌生化语言诉诸人的非理性形象化的思维,是对逻辑的自觉背离,对逻辑链的主动消解.陌生化语言常常是对人情事理的颠覆,隐含着对话语逻辑的自觉背离,从而实现对逻辑链的主动消解,由语法层面的颠覆辐射至事物认知层面的颠覆.钱钟书《围城》写方鸿渐演讲,当讲到"……海通几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时,"那记录的女性涨红脸停住不写,仿佛听了鸿渐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耳朵"何以会"丧失贞操",这一陈述是对事理逻辑的违背,但却因此显得风趣诙谐.陌生化语言在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例如:
(1)而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辉煌了整个天穹的时候.(艾青《吹号者》)(2)少妇赶快脱下睡袍,大胡子也脱掉农裤,夫妻俩阅读着每一条衣裙,读出了失望.(谭楷《感谢跳蚤》,《人民文学》1988年2期)(3)清朝有灭族,有凌迟,却没有剥皮之刑,这是汉人应该惭愧的,但后来脍炙人口的虐政是文字狱.(鲁迅:《且介亭杂文集·病后杂谈》)(4)灰黄的是一团颜色,酸臭的是一团味道,呛哒哗啷的是一团声音,灰黄酸臭呛哒哗啷的是一团日本租界.(老舍《赵子曰》)这里以例(1)为例具体说明.定语和中心语搭配时除了语法上要能搭配外,还要遵循一定的语义配置规则,即相互组配在一起的语言单位之间要具备意义上的联系,在语义上是合情合理的,是可理解、可接受的,这是语言活动的一般规则.若违背了这一原则,便可以说是对固有语义规则的一种偏离.很显然,例(1)中的定语(轰响、金黄色)与中心语(光彩、香气)的超常组合结构在语义上是异常的.但在语用上所举的例子却是正常的,它展现了人类的超常思维和经验.在诗人的神经系统中,视觉和听觉的界限被强烈的审美感知所冲破,彼此沟通起来了.听觉形象"轰响"有效地强化了视觉形象"光彩"的感性表现,使之显得生动独特,耐人寻味.诗人用诗化的艺术语言,通过陌生化程序打破了受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配的习惯性感知,赋予习以为常的"光彩"崭新而又独特的特点,这无疑延长了读者的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读者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新异美.陌生化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而且在一些非文学作品、甚至在一些口头语言中也大量存在.(5)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年轻(佐登妮丝广告语)(6)趁早下"斑",请勿"痘"留(洁净霜的广告语)(7)干掉大熊猫,我就是国宝(汽车尾部警示语)(8)咱们到歌厅去卡拉一回,那才叫OK呢!
例(5)、(6)都是广告语.为了能够达到夺人眼球的语言效果,广告语特别注重语言的创造性、新颖性,常常突破语言规范、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眼睁睁的看着……"一般用来指说自己不愿意失去(改变)的美好东西却偏偏无可奈何地失去(改变)了,往往带有失望、无助、痛苦等情绪.但在例(5)中,言说者却翻出新意,让听读者在思想情感的微妙变化中,激发对"年轻"的憧憬和向往;听读者更从这样的广告语中解读出了佐登妮丝美容效果的自信,这样的广告令爱美人士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例(6)通过"生造词语",巧妙利用"下'斑'"与"下班","'痘'留"与"逗留"的谐音,以友情提醒的口吻,既起到了对潜在客户的善意忠告,又起到了宣传厂家产品功效的作用.例(7)句语义表达跳跃性极强,用一种"非常"的语言曲折含蓄地表情达意.大熊猫因其在地球上极为稀少而显得弥足珍贵,被称为中国的国宝,但大熊猫又有行动缓慢、憨态可掬的特点.例(7)句以幽默诙谐的口吻,把"我"跟"大熊猫"相提并论,言说"我"是新手上路,车速极慢,犹如大熊猫,行走般缓慢.言说者在这里想要传达的真正意义有两层:1.大熊猫是国宝,没人愿意也没人敢干掉大熊猫,那么司机朋友们就姑且视我为国宝,请自觉放慢车速,注意避让,以免跟"我"发生意外的碰撞;2.既然大熊猫是国宝,没人愿意也没人敢干掉大熊猫,自然我也只能是一介凡人,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国宝,那就肯请司机朋友们将心比心,我是"新手上路,请多包涵",我是"新手上路,请多关照".
词语重组是陌生化语言"陌生化"手段之一.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一个词拆开用,把语素当词用.除例(8)外,还如"幽它一默""旅了一回游""一不小心,第了个一"等,语言诙谐、幽默、俏皮,非常适合特定的语言环境,赋予"卡拉OK""幽默""旅游""第一"更为丰富的情感意义.另一种情况是重新聚合,这在网络语言中较为常见.比如说某人真是个"蛋白质",含义是"笨蛋+白痴+神经质".再比如听到"白骨精"一词,指的是行业中的"白领+骨干+精英",两种意义具有极大的反差,自然给人更多的新奇感,同时也体现了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
此外,一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术语常常会被借用到一般的生活领域,也能起到陌生化效果和社会效果.
如把"踏空"理解为"自作多情,劳而无功",把"解套"理解为"离婚",把"心理价位"理解为"择偶标准",而把"返回公积金"理解为"已婚青年出席朋友婚礼馈以礼金"等.
(二)陌生化语言研究
1.陌生化语言以言语为研究对象
这里首先要区分"语言"和"言语"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运用语言可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传承人类文明.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词经常混用,不加区别.但是在语言研究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方称"语言"为"language",称"言语"为"speech".语言(Language)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是语言世界中相对稳定的一般的本质的部分.他对一切社会成员都是共同的,它是由符号之间的关系模式所构成的一个体系."[5]
言语(speech)则是个体运用语言产生话语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话语,它是"语言的投射和体现,是语言模式存在的唯一形式,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因人、时、地而异的."[5]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提出应当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他认为语言为使用该语言的整个集团所共有,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为该集团成员约定俗成的.言语则指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因此言语总带有个人的风格.
陌生化语言,涉及到的是说写者个体对语言的独特运用,很显然带有特定说写者的个人风格.而说写者的言语活动特征也就成了陌生化语言研究的对象.就研究的对象而言,俄国形式主义论者由于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文学本质的探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远离了日常普通语言的诗意化了的文学语言陌生化(事实上我们也会发现,在文学作品中陌生化语言最为常见、也最为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语言的创造也是一种言语活动,但相对我们本文中所说的"陌生化语言"来说,文学层面的陌生化语言研究的对象显得狭窄得多.我们这里所谓的"说写者的言语活动"是指相对文学创作者而言的,既包括文学创作者在内,也包括其他非文学创作者运用语言符号进行言语交际时的语言创造活动;既包括书面语言,又涵盖口头语言.
我们把陌生化语言研究对象定位于"言语",从表述上来看更为精准,从研究范围来说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陌生化语言运用的整体面貌.
2.陌生化语言以审美性特征为研究内容
在俄国形式主义论者看来,文学艺术的本质在于陌生化,文学语言通过某些"程序"实现"陌生化",陌生化语言应该是远离了日常普通语言的诗意化了的审美性语言.事实上,不仅是陌生化文学语言,"说写者"运用语言符号进行言语交际活动中的陌生化语言也都具有审美性特征.
说写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总是千方百计采用最佳的语言表达,期待达成自己特定的交际目的.说写者头脑中首先要有一个想表达的观念,其次要有一套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语言材料包括词汇和句子;语言规则包括语音规则、句法规则和语义规则.这些材料和规则实际上是观念的代码系统.说写者为表达自己的观念,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程序把观念转换成代码,然后由文字符号或发音器官有序地输出以文字符号或声音为码子的信号;听读者依靠听觉器官或视觉器官接收信号,再以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规则把代码转换成观念.这一极其复杂的言语活动不仅涉及语言材料和信息传递的物理过程,而且涉及说写者言语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它需要充分考虑对听读者产生的效果,即听读者听到或看到说写者的话语或文字符号后作出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说写者对陌生化语言的运用,想要告诉听读者"是什么"的"认知"层面意义是基本的,也是次要的,其更注重的是能够通过被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的异乎寻常的言语方式,增加听读者感受的难度和长度,传达说写者对事物全新而又独特的感知认识,从而引起或加强听读者的审美"感受".例如:(9)菜圃里的红豆藤还是高高的缘上竹竿,南瓜还是肥硕的压在篱脚下,古老的桂树上还是飘着金黄色的香气.(何其芳《墓》)"香气"是没有形体的物质,只能诉诸嗅觉.由于桂花呈金黄色,看起来美丽迷人,它散发出的浓郁芳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使人觉得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似乎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色.这显然是嗅觉与视觉暂时沟通而产生的幻觉.诗人利用这种错觉,巧妙地给"香气"敷彩着色,使其幻化成了视觉可以感知的实体,让读者多方位地去咀嚼品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研究说写者个体运用陌生化语言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是陌生化语言研究的核心内容,陌生化语言的这种特殊效果正体现在陌生化语言的审美性特征上.研究陌生化语言,就是研究语言是如何通过这种"程序"(或称之为"手段"),使得语言上升为迥异于日常语言的审美性艺术语言.它具体要解决这样两大问题:1.陌生化语言究竟有什么样的审美效果?2.陌生化语言的审美效果可以通过哪些陌生化"程序"生成?
参考文献:
[1][苏联]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等.作为程序的艺术(又名《作为手法的艺术》)[A].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方珊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213.
[2]转引自[苏联]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等着.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方珊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11.
[3][俄]日尔蒙斯基.诗学的任务[A].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方珊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213.
[4]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A].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C].北京:三联书店,1986:3~5.
[5]王希杰.修辞学新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其他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单一性,日益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语义表达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各种多模态话语中,广告语篇最能体现时代特征,也是最显着地运用多种符号建构...
隐喻和转喻作为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被理论学家研究并且广泛使用。纵观以往人们对这对概念的理解,基本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修辞学领域、认知方式、词汇学领域。但是,通过对雅各布逊的阅读和理解进行新的考察,会发现这一对概念的使用远远不限于此。雅各...
复杂结构隐喻的认知过程区别于传统的二元结构隐喻,要求至少三个或三个以上语义体参与隐喻映射过程。复杂结构隐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隐喻现象,其最主要特点在于将三个或三个以上事物建立认知关联,该类型隐喻是汉语和英语中常用的语言表达和修辞结构,如语...
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必然引起修辞学学科的改造与重建, 正如技巧论与归纳法构建了狭义修辞学;互动论与多范式整合、多参数分析、多视角观照等方法, 则扩建或重建了广义修辞学。...
隐喻研究正逐渐成为一门独立且成熟的学科。认知语言学家GeorgeLakoff等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产物,是人类利用某一特定领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领域的认知活动。George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更强调了隐喻是认知的重要方式,隐喻的思维性和概念性已得到普遍...
一、引言关于韵律特征的定义,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都曾提出各自观点。从广义上来说它指的是音高、音响、语速和节奏的变化,狭义上则指超音段特征。[1]张家騄认为:传统上,韵律特征(美国常称之为超音段特征)主要包含音高、音强和时长等三个方面。[2]14...
结语从本文的分析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结合中国具体的政治体制与社会语境,在内容上灵活变通地采用逻辑诉诸、情感诉诸、人格诉诸、同情认同、对立认同、无意识认同等修辞策略,为实现政治目的劝说行为争取了听众的同一,不仅清晰地阐述了新一届中央...
一、前言巴赫金是当今最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俄罗斯学者之一、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巴赫金早在他1929年问世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一书中就提出言语体裁问题。20世纪50年代他着手对言语体裁进行专门研究,写出了《言语体裁问题》一文,此后又...
厘清修辞能力的概念,在理论上可对加强外语能力与国家修辞能力研究作有益的补充,在实践上可对提高大学生的修辞能力与支撑国家修辞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引言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修辞手段之一,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最初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开始的(魏在江,2008),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论修辞》中将隐喻定义为将属于一事物的名词用来指另一事物.自此,隐喻一直被视为附属于语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