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

读书会组织发展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4 共452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影响国内民间读书会建设的因素探讨 
【第一章】读书会组织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读书会研究现状与评述 
【第三章】质性研究方法与扎根理论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民间读书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过程 
【第五章】我国民间读书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民间读书会开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书籍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读书则是现代人们学习知识、提升智力、接受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最根本的途径。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成长经历以及对社会所能做的贡献。而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强弱,从而影响整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和创新能力。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历史反反复复地证明,国民的阅读水平与能力决定着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科技发明水平以及国家发展的潜在能力。

  根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 18-70 岁国民包括书刊和电子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76.3%,比2011 年的 77.6%下降了 1.3%.”①但是与全民阅读持续走低的态势相违背的却是各地民间读书会却风生水起,其所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分享、开放的意识逐渐成为新风尚。

  1.1.1 我国民间读书会蓬勃发展

  作为一种阅读形态的民间读书会,很多组织的雏形源于知识分子聚集的白领社区、志趣相投的网络小组等,他们因为相近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等因素聚集而成。这种自由、分享并略带小资色彩的阅读模式迅速在各大城市之间发展。这种读书形式,最早集中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在首都北京,共同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烈,规模大大小小的民间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北京一共有 145 家民间读书会(不完全统计),活跃度比较高的读书会组织大概有六十多家,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读书会成立于近三年。最着名的应该是由三味书屋主办的“公民半月谈读书会”,这个读书会定期邀请京城着名学者和知识分子举办演讲并与读者进行深层次的互动,所讨论的主题一般都是当前受人关注的尖锐的公共话题;在上海,比较着名规模较大的读书会有敏读会、思南读书会、星期天读书会、幸福读书会等,这些读书会组织的规模或大或小的活动几乎每天都会在上海各地举行;全世界迄今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的深圳,虽然是只有 30 多年的建城史,却有着 15 年推动全民阅读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各类读书会有近百个,例如深圳读书会、深圳古籍沙龙、挥麈会、四叶草书友会等等,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要数深圳读书会,深圳读书会是于 2007 年 6月由市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文化公益机构,秉承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每周四固定在中心书城各区图书馆举办各类读书交流活动,到目前(2014 年 11 月 30 日)为止已举办了 766 期活动,其官网 BBS 现已拥有会员近两万五千人,关注其在豆瓣上的小站的用户接近四千人。

  民间读书会这种自由分享的特性迎合了现代城市知识分子的胃口,所以这种抱团读书的形式也逐渐在国内其他城市发展起来。杭州的三联书店和枫林晚书店自 2000 年以来就一直不定期的举办着各种类型的读书会或者学术沙龙。从 2003 年 3 月开始的成都草堂读书会,由周钰樵、张义奇等十几位书友发起,最初只为书友之间的经验交流,自同年 6 月由于谭作人的加入使得这个原本自由散漫的交流开始变为定期的专题讲座,2003 年的下半年这个读书会便不再囿于狭小的圈子,开始借助网络等各种媒体走向拥有公共话语的平台。由此可看出民间读书会的发展之迅速1.1.2 民间读书会的影响日益扩大

  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开展,慢慢的,推广活动逐渐成为了政府作为主导,根据地常为省市各等级图书馆,各省市的教育部门、出版发行等媒体为运作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各个民间阅读组织因其本身的特点也快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在这个体系中的阅读推广力量,对于社会阅读氛围的营造、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间读书会作为一种读书形式,绝大部分组织源于志趣相同的三五个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分享阅读体验。例如北京的“阅读邻居”读书会,起初就是由同祝在一个小区的爱书人绿茶、杨早、邱小石三个人以图书和电影为讨论内容面对面的茶话会,经过很短时间的发展,吸收了学者、媒体、书店等专业力量的加入,发展成为了北京市知名的社科类读书会。

  值得一提的,2014 年 4 月 12 日,由中国书刊发行协会社科发型委员会、新闻出版社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北京市书刊发行协会联合主办,接力出版社与中央编译出版社联合承办的“2014 年北京共同阅读促进大会--暨首届民间读书会发展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读书会代表、相关专业委员会、关注民间读书会发展的学者和出版社的同仁、教育工作者、高校学生甚至普通读者等二百多人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民间读书会的成长,可见民间读书会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这种阅读模式逐渐进入了社会各阶层的视野。

  1.1.3 研究意义

  阅读看起来虽然像是一件十分私人化的活动,但阅读能够促进的东西,则超出大程度上超越了个体,延伸到公共领域,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温家宝总理在莅临世界读书日活动发言时就直接说道:“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是由他所读的书决定的,读书这个活动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最可怕的是,一个不把读书作为爱好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希望的。”

  阅读消费,作为社会消费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一个国家的 GDP 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当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的时候,人们的文化需求相对应的会快速增长,现在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 3000 美元,一线发达省份或地区甚至已超过 5000 美元,据专家测算,我国的文化消费支出总量至少应在 4 万亿元以上,但事实数据却大相径庭,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等待挖掘。因此,全民阅读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十分显着,同时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小觑。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说明,推进国民阅读,促进国民阅读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的行之有效手段。

  阅读对于个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意义就要求必须推动“全民阅读”的活动普及与发展。

  推动全民阅读活动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指引,也需要更多的民间努力和阅读者的自愿参与。近些年,广州、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苏州等城市自发组织的民间读书活动悄然成风,这些活动多由书店、网站等文化机构组织,拥有更多自发自觉、基于兴趣的随性味道,更加亲切,更接地气,逐渐形成了规模和影响或大或小的民间读书会。这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更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社会读书氛围。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的民间读书会仍处在初期发展中,组织结构松散、活动场地狭小不固定、运作经费吃紧、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并且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与运行标准,这都是阻碍民间读书会健康发展的壁垒。

  本课题以我国民间读书会发展影响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试图归纳总结出影响民间读书会发展壮大的因素以帮助现阶段民间读书会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为我国精神文明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1.2 基本概念界定

  本文主要涉及到了全民阅读、社会团体、读书会等主要研究概念,具体界定如下。

  全民阅读,是由“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看到推广国民阅读的重要性的情况下,于 1972 年提出了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决定从 1995年开始,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定为“世界阅读日”(World Book &Copyright Day,亦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随着节日的确定,在全球范围内推进阅读工程。其主旨宣言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疾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的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也是全民阅读活动期望最终达到的目的。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①国际上普遍认为,因为不同的国家在传统文化和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社会组织”这个词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例如非政府组织、志愿组织、非营利机构、独立或第三方部门等,这些叫法在内涵上区别不大。从名字上可以轻易与政府、企业等机构相区别,社会组织具有独立性、志愿性、公益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等基本特征。

  人类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文化思想交流活动的历史已经超过五百年,在西方,现代意义社会组织源于中世纪后在城市兴起的自治性团体,近代商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崛起,客观上为公民社会的形成以及为自治性团体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优渥的政治经济条件,比如熟悉的起源于 17 世纪的法国读书沙龙和 19 世纪的北美妇女文学会都属于近代西方比较典型影响较深远的读书会。本文所讨论的读书会为现代意义上的读书会,现代意义上的读书会发源于瑞典,瑞典官方颁布的《成人教育公告》(AdultEducation Proclamation)将读书会定义为:一群朋友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或题目,同时进行的有组织、有方法、有规律的学习。①本文中主要研究的读书会指的是两个以上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目的聚在一次研讨,以特定的图书或文献资源为基础,针对共同的一个或多个主题有计划的学习,一伙的个人知识和社团进步的学习团体。本文中的民间读书会是指由个人或团体自发建立的、以分享阅读为主要目的社团,包括积极推动阅读的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民间各种基金会、独立阅读推广人举办的线下实体读书会,也包括各种网络在线读书会。但不包括以折扣形式销售书籍的读者见面会等,也不包括各级机关以行政命令方式组织的带有强制色彩的读书会。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本文研究思路

  本篇论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描述研究和解释研究相结合的范式,对收集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对民间读书会进行整体探究,对民间读书会的现状、发展因素和今后展望获得解释性的理解。

  1.3.2 本文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的主体是分析我国民间读书会发展因素,主要使用质性访谈法及内容分析法。由于我们对民间读书会知之甚少,并不适合先行设计研究假设,因此需要先对一些民间读书会举办方参与者进行访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某些民间读书会活跃的网站(如豆瓣小组、微信公共号)或媒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对访谈成果进行补充,将此作为论文的原始数据。利用软件对原始数据编码,根据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原理,从而获得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读书会的,并绘制相关概念间关系图,最后形成理论架构。

  1.3.3 本文创新之处

  1)关于民间读书会的研究在我国尚未全面开展,因此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具有内容层面的创新意义。

  2)民间读书会研究亟需开展科学规范的定性研究,扎根理论在欧美等国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方式,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领域、社会网络、教育及管理学领域等已有许多成熟的应用,但是根据笔者检索发现,这种方法却未在图书情报领域内应用到对社会团体的研究中,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具有研究方法层面上的创新。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图书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