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流通模式的特点及馆员的主要服务内容
1.1图书馆“大流通”模式的特点
所谓大流通,即借阅藏合一,在馆藏文献充分开架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载体资源和服务区域的合并,书刊借阅合一。在大流通服务模式中,读者通过门禁刷卡入馆,可以把自己的书和包带到图书馆的任何一个地点,可以到书库直接翻阅各种书刊,对图书馆的资源使用达到了极高的自由度。自由宽松的阅览环境,一站式的服务,借阅功能的合一,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的学习与科研,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了“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依据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大流通模式,笔者认为应该符合以下特点:①参与大流通的所有文献均安装RFID标签或可充消复合磁条。②读者可以携带办理(或自助办理)过借阅手续的图书及本人的复习资料自由地出入馆内各区域。③整个图书馆只在总入口设置多通道门禁系统,读者刷卡入馆,在总出口设置防盗检测系统。④取消分室管理,各室不再设岗,以全馆为整体空间考虑文献的布局分配。⑤馆内设多套RFID自助借还设备,有条件的话也要设自助复印设备,读者可以自助借还和复印。⑥读者可自助刷卡利用电子阅览室及各阅览区域设置的检索计算机,检索和阅览本馆的电子资源。设置多个触摸屏式报纸阅读机供读者随时浏览报刊内容。⑦馆内完全开放,读者可以自由取阅任意书刊到馆内任意区域阅览学习,整个图书馆实现藏、借、阅、检、流、询等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
1.2馆员在大流通模式下的主要服务内容
大流通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不再仅限于书刊的借阅,上架、整架,而是进行书库的巡视、阅览秩序维护、读者教育、导读咨询等。实际上这仅仅是实行大流通初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当读者对大流通阅览环境熟悉后,对相关规章制度了解后,馆员的工作更多的应该是参考咨询、推荐图书、辅导阅读乃至于进行知识咨询服务。随着工作质量和技术含量的提高,与读者的交流不再只是借借还还、处理违章等内容。交流机会的增加,有利于及时跟踪读者需求,向文献建设部门反馈读者意见,提高馆藏质量,提升图书馆形象。大流通后馆员更多的应该是做高层次的服务工作,简单的巡视、上架、整架等劳动可由临时工或勤工俭学的学生完成即可。
2、馆员在大流通模式下加强专业阅读的必要性
2.1自身提高要求馆员加强专业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频率加快,国民素质迅速提高,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更应抓住机遇,努力为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正朝着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前进。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也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彰显作为馆员的价值。此外,正像陈子善教授所谈到的:“伴随着专业的阅读往往是有功利的目的”,即个人晋升职称和个人提升亦需要图书馆员加强专业阅读。
2.2读者服务要求馆员加强专业阅读
大流通模式下,图书馆服务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要求馆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业务工作能力,还要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员的学习和交流能力亟待加强。这些知识的获得,要求馆员要通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专业阅读来汲取,否则将被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大流通模式下,馆员需要根据读者的学科背景和学习要求推荐图书,引导阅读,满足读者对知识的各种需求。读者的服务需求也由过去简单的普通咨询转变为更加复杂的参考咨询乃至知识咨询。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要适应这种新的服务模式、满足读者更高的服务要求,其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具有涵盖本校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书面阅读能力和图书馆所购买的数据库检索应用能力等。因此,图书馆员应深入院系,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了如指掌,并积极参与相应的业务培训,了解本校其他专业的业务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图书馆大流通服务的需要。
3、馆员在大流通模式下的专业阅读内容及方法
3.1馆员在大流通模式下的专业阅读内容
高校馆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大流通后工作的是参考咨询或知识咨询服务,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涵盖学校所设各专业。因此,要求馆员了解或掌握的专业知识面就更宽,所阅读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在刘雯等发表的“高校图书馆员专业阅读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中,对高校馆员阅读内容所得出的结论是:“高校馆员侧重阅读各种工作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实用型内容,对玄虚的学理思考反应较为淡漠;同时由于图书馆事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馆员对介绍国外图书馆学的内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笔者认为,馆员在大流通模式下,应从实用角度出发,真正能为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起到参谋、助手、导航等作用。因此,大流通模式下高校馆员的阅读内容应在有所侧重所学专业情况下,尽量广泛阅读,成为博学之人。
3.2馆员在大流通模式下的专业阅读方法
3.2.1集中阅读法。作为图书馆员,首先要将图书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只要从事这个职业,阅读图书馆专业读物将伴随着每个从业人员整个职业生涯,这只是做个称职的馆员的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馆员对专业读物的阅读并不热心,甚至不知读什么书为好。在刘雯等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高校馆员处在大学图书馆中,专业书籍唾手可得,而相对于出版量庞大的专业书籍,阅读数量很少,馆员对专业书籍热情不高。”由此看来,解决馆员的专业阅读问题既要自由化又要带有强制性,这样才能督促学习。因此,馆里可以将集中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布置阅读、自行阅读等相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每周三下午定为业务学习时间,馆领导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由专家讲解、辅导阅读内容,收效事半功倍。同时,作为重点培养的年轻馆员,可送出去培训,或在本校旁听相关专业课程,辅以自学,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2.2自由专业阅读法。自由阅读内容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更贴近工作的专业内容阅读。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由阅读,还有为了职称晋升,撰写论文进行的专业阅读,都是属于自由阅读范畴。给馆员以自由充实成长的空间,特别是对年轻的馆员,他们精力旺盛,涉猎兴趣广泛,任他们在书海中翱翔,会更快地适应大流通模式下的咨询工作。
3.2.3分工阅读相关专业内容法。对于专业阅读与非专业阅读,陈子善教授给予了详细的讲解。笔者认为,专业阅读即阅读所学专业或所从事专业文献的一种阅读;非专业阅读即阅读除此之外的其他读物的一种阅读。在大流通模式下,馆员所要解答咨询的内容会很宽泛,每个人的知识容量毕竟有限,因此,馆领导要合理配置具有不同学科、学历背景的馆员,进行分工协作。这样馆员的专业阅读也可各有侧重,解答咨询分工协作,也会减轻馆员的专业阅读压力。
4、馆员的专业阅读制度及考核
在刘雯等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不同层次的大学馆员专业阅读目的有所区别:助理馆员多为熟悉业务知识,借鉴工作经验;馆员和副研究馆员多为完成课题、申报职称;研究馆员多为学术会议、业务讲座、指导学生、著书立说等目的。”馆员的阅读目的不同、职称不同、阅读动机不同、阅读兴趣不同等都决定了馆员阅读的内容、阅读的心理和阅读的动力,即是否为读者服务考虑、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考虑、为工作考虑等。调查结果还认为,馆员阅读情况“一般”或者“糟糕”,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制度约束、或者考核的要求,没人会去主动、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这就要求馆领导为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而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定,来约束、督促馆员的专业阅读行为,并纳入到年度考核中去,使馆员的专业阅读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大流通模式的服务、图书馆更高层次的服务做得更好。
5、结语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特点和内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员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与以往传统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对其服务层次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馆员的素质、业务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促使馆员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阅读来充实自己,才能胜任高校馆员这一神圣的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文献的剧增,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会随之产生难以预料的变化。为了可持续发展,馆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持之以恒地阅读,才不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章靖平,汪咏梅.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的新问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4):22.
[2][4][5][7][8]刘雯,赵爱青,张智燕,于璞莹,朱君.高校图书馆员专业阅读调查报告[J].图书馆杂志,2012(6):48-52,78.
[3][6]陈子善.专业阅读与非专业阅读[J].图书馆杂志,2008(7):81-88.
1引言人有自然、社会双重性,正是社会性才将人与人联系起来,人不但生存在自然关系中,同时也生活在人与人联系形成的行为规则与规范中,只有合乎规范的行为才可能是正确的行为。故馆员不但生活在图书馆中,也生活在图书馆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之中...
1序论学科馆员是新式图书馆的一种开馆服务理念。学科馆员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我国引入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比较晚,最早源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学科馆员服务,至今也走过了十五、六个春秋,从稚嫩到发展,现在...
自我发展和人生成功,是职业人员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关键。而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将是有助于更有效的去实现自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网络数据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图书馆的一些功能如对读者的学习,文献的查找获取等正在...
新时代要求图书馆员提升素养, 培养系统的综合思维能力, 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发展需要, 更好地服务师生, 服务社会。...
公共借阅权向数字公共借阅权的拓展, 可以同时满足上述三方诉求, 既为公共图书馆出版方、着作权人提供了一套高效并可以同时取悦各方的授权与补偿模式, 又满足了广大公众获取和利用数字化资源的需求。...
非传统公共图书馆是指由非政府团体、企业或个人举办,向全社会开放,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区域、组织或群体的图书馆[1].目前,我国的非传统公共图书馆主要建设在城市社区(乡镇)、高教园区(大学城)、工业园区等需求较为密集的地区,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
高校图书馆开展内部评估既是适应信息环境变化和高等教育变革的需要,也是实现自身价值乃至高校总体目标的有效途径,评估馆员的出现是高校图书馆评估走向规范化的标志,而ACRL针对评估馆员能力制定的标准将在极大程度上保障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科学性,这是该标准...
国内图书馆界对公共借阅权主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伴随技术革新和网络发展而来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兴起,图书馆界同仁对图书馆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入发展。目前图书馆界就是否实施公共借阅权制度这一问题尚未取得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