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行为半公开化
以“注水肉”为例,菜市场“注水肉”普遍存在,社会公众对“注水肉”也已经能“忍受”。由此可见,对一些没有明显急性危害的食品,群众已经学会接受,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也习以为常。受众不是很抵触、违法成本不高、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半公开化。笔者在调研时了解到:在中国食品中常见的油条的配方为“十斤面、三两碱、四两矾、一两盐”。“矾”即硫酸铝钾,此配方炸出的成品油条中每公斤约含铝 6 克,远超国家的食品添加剂标准≦100mg/kg 的安全标准。部分群众虽然对食用含铝食品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食用油条似乎并不抵制,因此在全国各地几乎都能见到大大迢过食品安全标准的油条。
(二)犯罪行为点多、面广,链条式明显
食品安全犯罪具有其他犯罪所没有的独有的“点多、面广、链条式”特点,故而其犯罪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点多”是指食品的品种繁多,涉及粮、油、肉、果、蔬、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水、饮料、饮用水、食盐、调味品等几十个大类,而每个大类又分为几十甚至几百个小类,每个小类又可能有数个品牌。并且,食品安全犯罪涉及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到销售等环节都有成为犯罪行为切入点的可能。 “面广”是指犯罪的地域广泛。以农村、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等监管薄弱区域为重灾区,分散式种植、养殖、地下小作坊生产等,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和打击。“链条式”是指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形成了一条龙式的违法犯罪链。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往往是案件越打越大,线索越挖越多。
(三)食品安全的危害源品种多
从危害源角度讲,可以被利用从事食品犯罪的化工品非常之多,为人们所熟知的有“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很多的化工物质甚至都没有进入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尚不可知,只有形成了急性危害并产生严重后果,相关的职能部门才会意识到其可能的危害性。如“三聚氰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事发之前,相关监管部门并没有将其作为乳制品安全的监测项目,只是在发生大范围的、严重的危害后果后,才意识到三聚氰胺的危害性,对其监管才被提到日程上来。部分没有急性危害的化工品或添加剂,直至目前还没有被列入监管范畴。
(四)食品安全犯罪成本低
利益是食品安全犯罪产生的根源,危害性食品制造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投入少,回报高。由于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违法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且有很多的违法行为已经被社会公众所“接受”,被群众举报的可能性较低,“民不举,官不究”。大量的违法犯罪行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即使被监管部门查获,也多以罚款处罚为主,处罚力度不够大、罚款数额不够高,与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对称。食品安全犯罪成本低,助长了从业者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仍呈高发、多发、频发趋势,如何从根本上进行遏制,成为国家和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基于此,笔者实习期间走访了山东省大部分地市的检察院,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了查阅,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归纳综合分析,提出...
人类文明的进程并没有阻挡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脚步,食品安全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性话题。众所周知,全球因食源性疾病所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亦不容乐观。多年来,世界各国针对食品安...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犯罪激增,这不仅仅是侵害到了国家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更是侵害到了公众健康,引发社会恐慌,甚至影响到了社会安定。从瘦肉精到毒豆芽,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塑化剂到毒胶囊,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击碎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我国对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从相对放任到逐步规范,从影响恶劣事件发生倒逼政府重视并加以严惩,从粗放立法多部门配合打击到完善立法合并执法部门的过程。①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各类食品违法犯...
一、基本案情2011年12月19日,公安部协调两个直辖市联手打掉一非法猪肉屠宰点,涉案金额巨大、人员众多、影响遍布某直辖市多城区的12.19专案浮出水面。大量含有瘦肉精(沙丁胺醇)等成分的未经检疫的问题猪肉经加工后流入市...
食品安全,是指行为人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储存以及食品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故意或过失实施的,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或身体健康,严重侵害市场经济抓秩序和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刑法的经济分析即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和探讨犯罪和刑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