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的人生精神及其人生智慧(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12 共4664字
三、生命境界论:与道合一,复归自然
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曾依据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的境界由低到高分为 4 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 4 ] 232.而要达到天地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 天”的,在此种境界中的人,要能从知天而知性[ 4 ] 234.而 从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境界可谓达到了冯先生的天地境界。从《老子》中我们很容易地看出老子认为人类必须以“天道”去规定“人道”,以“人之德”去效法“道之德”,以达到与道合一、顺道而行的人生理想境界,这也就是老子所要追逐的“圣人”.在老子看来,只有圣人才能以道观之,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老子》第 2 章)于是钱钟书说: “老子所谓’圣‘者,尽人之能事以效天地之行所无事耳。”[ 2 ] 62不仅如此,圣人还需要“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换言之,圣人要能够消除自我之心蔽,超越世俗之束缚,以质朴开阔之心胸去对待身边之万事万物。而这种以道合一之圣人所表现出来的“德”可谓“玄德”.当然,这种理想人格在庄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如《庄子·齐物论》所云: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则是如此。
同时,在老子看来, “玄德”之境界也就是要能够回归自然的状态。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嘁,和之至也。 ” (《老子》第55 章)老子用赤子来比喻具有深厚德行的人,只有他们才能返到婴儿般的纯真与柔和中去,从而达到“精之至”与“和之至”之状态。因此,圣人没有私心只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治理天下是以孩童般之心对待人民,以使人民之心归于浑厚纯朴,即“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第 49 章)当然,老子也认识到其所追求的素朴自然之境界由于“天下无道”很难被世俗之人所理解,故老子发出“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老子》第 70 章)的感叹。但无论如何,老子在他一生中所彰显的人格魅力及人生精神都值得发人深省。
四、 《老子》中的人生精神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
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经济高速发展、物欲肆意横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命意识越发淡薄的时代,当我们再度走进《老子》去聆听老子的心声时,会不禁发现, 《老子》所揭示的人生精神对我们现代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尊重生命。以学生为本是现代生命教育的立足点。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在老子眼中是位于万物之上的。这也就启示我们现在的生命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育,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要看到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内心世界。因此,老师要在尊重学生中去发现学生生命中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生命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老师要用老子所说的那颗“孩童之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灵,以达到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感动生命之目的。同时,老师需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尊重自我的生命,更要呵护他人的生命。
第二,引导学生对欲望的合理控制。开展良性的竞争是现代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不少学生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对物质的占有欲也越发强烈,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攀比之风随处可见。因此,老子的“清心寡欲”思想以及对“名利”淡泊之境界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加之,现在的学生为了升学、就业,彼此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处于冷漠、紧张之中。因此,老子的“无为不争” “以柔克刚” “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的人生精神对我们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珍惜资源,敬畏自然,构建和谐的天人关系是现代生命教育的必要内容。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以“人道”效法“天道”,人在茫茫宇宙之中并不为最大, “道”才是万物之本源。因此,老子认为,人必须悟道、守道,并且要以道修身,一切行为以自然之法为准则。在科技高度发达近乎无所不能的今天,人们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并以主人姿态自居,导致污染严重、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生态危机。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我们的生命教育必须认识到,老子以“道”为本的思想启示着我们必须胸怀一颗敬畏自然之心,在顺应自然与尊重自然中去寻找天、人、物、我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欧阳云飞。道德经的智慧全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冯友兰。冯友兰谈哲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推荐
-
习近平关于人生哲学的新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提出和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其中,关于人生哲学的新理念是一个重要内容。他指出,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应当努...
-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发展
第二章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发展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者。梁启超的人生道路虽丰富多彩,但其人生哲学的轨迹却清晰可寻:1873至1898年是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奠基时期。梁启超在...
-
孔子思想中的人生哲学探析
本文剖析了《论语》中经典的为人处世之道,深入分析了其中的至理名言,并从学习、做人、做事三个方面来看《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从中学习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孔子思想中的人生哲学探析的哲学与人生论文。原标题:浅...
-
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本土化研究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概念。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三个基本概念。明确这些概念的内涵,了解其相互关系,对于本论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一、人生哲学。人生哲学...
-
老子“无为而治”的人生真谛
老子人生哲学与智慧是如何建构的?又如何给今天的读者以启示?我想可从五个方面或者说抽绎出老子常说的五个字,作些介绍与分析。
...
-
-
贺麟对人生哲学的体察与考释
人生哲学是贺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由于贺麟本人在人生哲学方面并未以系统的方式予以展开,学界也少有研究者关注其人生哲学的基本架构,因此缺乏对其人生哲学的整体认知,进而使得其人生哲学长期以来隐而不彰,阻碍了其新心学的理论视野。本...
-
梁漱溟对孔子人生哲学的认识
梁漱溟是一个有思想、又本着他思想行动的人,其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探索研究。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探索已经进入到最根本的思想文化层面,东西文化之争也日渐激烈,传统文化遭受着来自各方的攻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梁漱溟清...
-
哲学与人生、时代的关系
尼采的哲学道路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哲学家叔本华。当21岁的尼采第一次读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时,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深深震撼了他那敏感而忧郁的心灵,从此叔本华成为尼采的哲学导师。1847年尼采发表了《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一文,就像当年柏拉图...
-
老子和庄子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探析
老庄建构了由为而不恃、无己虚己的无我忘我观,守柔谦下与反对自伐的自我克制观,自化自正、不为物驭、独立遗世和与世俗处的自为自由观,贵己贵身与保身全生的重视生命观所组成的四大自我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