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环境污染与经济建设的相互作用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490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究 
【第一章】环境污染与经济建设的相互作用绪论 
【第二章】环境经济描述统计分析 
【第三章】河北省环境经济关联规则分析 
【第四章】各行业环境经济回归分析 
【第五章】河北省改善环境及促进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总结/参考文献】环境污染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随着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的提高,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加剧,从固体垃圾到白色污染,从水土流失到如今的“雾霾”.现如今环境问题不仅成为困扰人们的噩梦,更加成为阻挠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出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解决环境问题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重要课题,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章从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经济发展趋势的选题背景讨论研究环境以及经济问题的意义,结合相关文献综述最终给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1.1 选题背景

  1.1.1 历史事件

  1、“北美死湖事件”

  在西半球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这些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有2500多万吨。其中大概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从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酸雨区,多个湖泊及池塘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湖滨的树木大多已经枯萎。史上称其为“北美死湖事件”.

  2、“死亡之谷”

  库巴唐市位于巴西圣保罗60公里以南,这个城市位于山谷的中央,在六十年代一度引进了炼油企业、石化企业以及炼铁企业等这些外资企业约300来家,人口骤增到15多万人,被誉为圣保罗工业卫星城。一切向钱看的企业主,不顾对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危害,随意的排放废气废水,造成谷地被臭水横流、浓烟弥漫的现象所包围。导致大概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里挤满了需要接受吸氧治疗的人们,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累计约有2万多居民收到严重危害。自此,这个曾无限风光的城市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谷”.

  还有“莱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紧急状态事件”、“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等等,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要吸取教训,寻找经验方法,因为治理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1.2 “雾霾”肆虐

  “雾霾”即雾和霾的混合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害。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环境污染。

  2014年1月4日,国家气象局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了自然灾情并进行通报。从2014年2月20日开始,全国约有五分之一国土遭遇雾霾“袭击”.其中以石家庄、邯郸、保定及北京等地区最为严重。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交通、工作,更是危害身体健康,如果环境污染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那相对雾霾更加危害严重的现象便会继续,一切的现象都警示着我们要对环境负责。

  1.1.3 污染治理

  截止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包括:第一,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增长态势已经基本得到了遏制;第二,环保工作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其总体水平还是处在偏低状态;第三,环保工作的投资额度处于稳步提高的态势,环境污染监管的工作也有很大的改进;第四,部分领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仍然处在十分严峻的状态下[2].一直以来,政府主要从行政、经济、教育和法律等方面治理环境污染,虽然部分城市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整体的污染形势却不容乐观,更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污染情况仍旧比较严重。

  1.1.4 经济发展

  河北省作为中部的经济发展大省,有着“外环渤海,内环京津”的地理优势。2010年以来,河北省进一步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增强京津冀一体化,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2012年人均 GDP 达到36584元,比2010年增长27.6%.河北省历经多年发展方式的变革,发展潜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均开创出了新的局面。

  1.2 选题意义

  人类赖以生存的两大系统就是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①众所周知,这两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研究人类在此系统中,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问题,其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及各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报纸、媒体的报道之中,大气、烟尘、粉尘以及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出现,各界政府机关一直强调: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而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这种一时繁荣的增长方式需要尽快淡出历史舞台[3].为此河北省在现如今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要求下,对于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了解当下环境经济发展现状是关键。

  目前国家政策大力提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追求在低污染低消耗下的模式下发展可持续增长方式,分析研究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是我们掌握环境治理以及经济发展如何携手并进的首要问题。并且,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各种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尝试分析着多种多样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研究这之中是否存在着相互促进或阻碍的某种关系,这样在实际问题出现时便可以做到对症下药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首先,我们来参考一下以往研究环境经济系统的学者是如何论述经济和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从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中我们发现:其中最为着名的理论假说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该假说认为环境质量指标会随着人均产出水平指标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两者呈现出一种倒“U”形的曲线关系。

  1.3.1 国外研究现状

  上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形关系最早是由 Grossman 和 Krueger 在1993年提出的。该项研究选定了地区、年限、环境和经济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倒“U”形,但指出倒“U”形曲线应该小心使用,因为它取决于研究的污染物的类型。关于 EKC 是如何形成的,Grossman-Krueger 和 Panayotou 两位经济学家最早探讨 EKC 倒“U”现象的内部成因,他们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 EKC 现象的出现[4].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环境问题的时候都提到了库兹涅茨曲线的这种倒“U”形关系,但从未明确的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直到 1993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nvironmental KuzIlets Cunre,EKC)这一概念由学者 PaJlayotou正式提出,之后众多国内外学者便开始对 EKC 假说进行各种研究[5].

  Selden 和 Markus 等学者认为:技术进步是导致 EKC 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技术进步这一指标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影响。第一,是从经济效率这一角度出发,其认为技术进步会带来比如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等这些效率上的提高,从而可以达到减少由于单位产出而带来的一些造成环境污染压力的目的;第二,则是从环境投入这一角度出发,其认为传统的生产技术必将被新的生产技术所代替,传统的能源将被新的能源所代替,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减少了环境上的投入,从而也就减小了环境污染物的整体排放量。在这两种因素所产生的综合作用下,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在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压力[6].而 Torras 和Boyce 这两名学者则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国家政策这一视角出发,研究由于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方针政策所导致的环境状况存在的差异性,其分析表明:同发展中的国家或者一些不是很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政策相比较,发达国家是更加倾向于实施保护环境的环保政策的[7].

  另外如学者 Manuelli 和 Kwon 则认为人类可以从绿色环境或通过消费的物质得到满足,因此有一个边际替代率之间的绿色环境和物质消费,而随着经济的层面上提升,人们更倾向于消费绿色环境,从而替代率会逐渐趋向大于 1.这种内部机制将导致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这些学者则是从需求偏好这一角度来分析问题[8].除此之外,另有一些学者也尝试从其他角度对的该问题进行过分析,例如市场机制角度、收入分配角度、贸易角度以及公众参与角度等。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35年以来,中国的社会总产值(GDP)始终保持以平均每年9.8%的高速度增长,创造了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巨大压力,西方将近200年工业化造成的环境问题最终不可避免的在中国短短的20年期间集中爆发了出来,环境污染问题正在一点一点地损耗着中国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根基。一直不断出现的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模仿西方工业化的模式,一贯靠着拼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老路是行不通的。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制定了全面协调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此,学者们对于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开始逐渐丰富起来。

  2005年学者赵细康通过研究发现:并不是经济指标增加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就会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而是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大量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是在不断的增加,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9].这是不是说明由外国学者研究发现的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典型倒“U”形曲线关系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呢?后来学者李琳、朱金山和高润霞在研究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中(2009)发现经济增长影响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于环境污染的预测方差贡献较高,而环境污染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测解释度较小[10].

  应锐瑶,周力(2006)把外贸因素也纳入到经济指标研究中,考虑到 FDI 与环境问题的动态关系,结合“污染避难所”理论,利用计量模型,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外贸因素与环境污染物二者之间呈现出的是一种正“U”形关系,并不是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环境库兹涅茨的倒“U”形关系[11].2011年学者高云虹和王美昌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对江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果验证了 EKC 假说[12].

  郭军华,李邦义(2010)在《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协整关系》一文中指出:在五类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只有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这一项指标与人均 GDP 之间符合了倒“U”形特征,其他指标均没有呈现出倒“U”形趋势[13];高云虹,王美昌(2011)在《江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脉冲响应》一文中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与经济增长呈现验证了 EKC 假说,其中污染物的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表明:经济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解释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预测方差更大的贡献,而不是解释排放增长预测方差的重要变量[14].

  但是鉴于 EKC 曲线模型构成本身,有些学者也存在着一些质疑的声音,像国内学者-张学刚(2009)则致力于经济环境这一复杂的系统,分析其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所产生的影响来展开批判,他认为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大的复杂的人类活动的系统,其产生的作用应该是彼此相互的[15].然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假说的本质是在研究经济的增长对环境污染所产生的作用关系,这种撇开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反馈调节的分析方法是不全面的,环境经济系统是有着其内在的结构和复杂的关系,仅仅研究讨论人均收入这一指标和环境污染物之间的单项作用关系很难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所以有必要建立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双向调节机制,探讨二者在互动的大系统下的关系,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基于2012年河北省工业行业环境污染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在建立两者双向关联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的构建。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叙述有关环境经济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相关理论知识要点,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2、针对河北省各行业环境经济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目前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确定研究数据指标。

  3、采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二者之间存在的作用机制。

  4、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区分工业各行业,然后运用回归分析对环境经济关系进行研究及检验。

  5、得出结论,针对河北省环境污染和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1、基于国内外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两大社会系统已有关系的研究,吸纳其中的可借鉴之处,同时考虑到我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关系,创造性的使用关联规则-GRI 的分析方法,将经济发展指标和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

  2、变量处理上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多个工业行业以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分类,剔除差异太大的行业部门,最终采用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其变量系数的相关性。

  3、首次采用河北省各行业部门环境污染数据及产出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更加细致全面,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