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析
【第一章】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绪论
【第二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区域金融发展指标构建
【第四章】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第五章】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区域金融对经济差异的作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分析
我们从区域经济差异的度量结果可知,我国区域经济总体差异主要依赖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和变动,因此,通过分析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就能够有效合理的解释区域经济存在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作为拥有 1.8 万公里海岸线长度的临海国,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中西部内陆地区截然不同,王小鲁和樊纲(2004)、ZhangJun 和 Guanghua Wan 等(2007)都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并表明地区资本投入差异是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的资本投入主体主要由金融机构组成,因此需要清楚的了解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机理,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 作用机理分析
理论上,区域经济差距的产生以及差距的缩小与扩大,一般都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是自然、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来看,资本形成的大小无疑是其决定性因素和关键性约束,在发展经济学中,资本源于储蓄,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从而转变为机器设备、厂房、交通工具、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进而产生资本形成".金融机构是储蓄的主要吸收部门,因此,当区域金融发展造成区域资本积累产生差距时,必然会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具体的作用机理如下:
1.区域金融机构储蓄量存在差距。各区域经济的总量水平不同,储蓄水平显然存在差别,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济总量水平较大,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较多,拥有更多的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从而增加资本积累,拉动经济增长,而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居民收入较低,金融部门储蓄量有限,用于投资的资本缺乏,企业改善设备与扩大规模均受限,经济发展存在阻力。
2.区域金融机构将储蓄投资于本区域的比率存在差距。由于各金融部门的盈利能力与经营模式不同,将储蓄投资于本区域的比率存在显著差别,对于商业性银行来说,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将资金投资于具有高收益率和低风险保障的大企业和优质项目,而承接优质项目的企业,以上市公司居多。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无形中剥削了中西部的储蓄,恶化当地的资本形成。对于政策性银行,为了贯彻和配合政府的经济政策意图,资本投资具有较强的国家指令性,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政策性银行规模显著小于商业性银行规模,资本绝大部分投资于东部地区,造成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3.区域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率存在差距。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政府支持等因素的不同,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的收益率显然有别,对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区域内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模式比较成熟,产品竞争力较强,收益率较高,能够确保资本形成量的不断增加,而企业改革落后、过于依赖国家政策支持的区域,产品竞争力较低,收益率不高,资本形成量有限,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
第二节 实证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分析我国各区域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经验。现有的文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个:一种为时间序列模型,另一种为面板数据模型。由于时间序列模型只能集中分析全国总量数据而无法细化分析各区域情况,因此,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需要选择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一 、指标选择与数据描述
(一)指标选择
伴随着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本文在 King and Levine(1993)提出的经典金融深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本土情况并加以改善,分析我国八大经济区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经典金融深化模型的形式如下:(5.1)式中:growth 为经济增长指标,finance 为金融发展指标,control 为控制变量(即外生变量),α为模型的参数值,μ为模型的残差值。
本文选择各省市的人均实际 GDP(AGDP)(以 1990 年为基期)代表经济增长水平,处理过后的金融发展指数(FIN)作为各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控制变量分别为:GOV:表示各省政府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值。在索罗模型中,资本与劳动力是决定一国或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政府支出对资本积累的作用十分显著。一方面,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生产性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会直接影响物质资本积累,另一方面,非生产性投资如教育、卫生、文化等对资本积累同样重要,尤其是人力资本。在金融抑制论中,认为政府对经济过多干预会阻碍经济发展,本文将政府消费支出作为控制变量,有效的消除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INV:表示各省、市、自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 的比值。国内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对我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应该作为金融深化模型的控制变量。
JOB:表示各省就业人口数。劳动力是索洛模型中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以就业人口数作为衡量劳动力数量的指标,引入到模型中加以控制。
TRADE:表示各省进出口总额占 GDP 的比值。综合考虑了进口额和出口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RATE:表示实际利率水平。理论研究表明利率是决定经济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实际利率水平而不是名义利率水平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资金的使用成本,从而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资金使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情况。因此,选择该指标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
(二)数据描述
本文整理了我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 2002~2013 年的面板数据,其中,西藏自治区由于部分数据缺失,不予考虑。人均实际 GDP 以 1990 年为基准剔除价格因素;金融发展指数数据来源于数据包络分析构建的金融效率指标与金融相关率的乘积;政府消费支出、全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均以 1990 年为基准剔除价格因素,其中进出口总额乘以汇率转换为人民币进行计量;实际利率为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减去当年各省的 CPI 值,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在当年存在变动的取均值。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使回归结果更加真实可靠,需检验时间序列是否平稳。面板数据模型中检验序列是否平稳的方法包括:LLC 检验、Breitung 检验、IPS 检验、ADF 检验、PP 检验和 Hadri 检验,其中,LLC 检验、Breitung 检验和 Hadri 检验是假设面板数据中各截面序列具有相同的单位根,而 IPS 检验、ADF 检验和 PP 检验是假设各截面序列具有不同的单位根,除了 Hadri 检验的原假设为不存在单位根,其他检验方法的原假设均为存在单位根,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分别选择了包含同质性的 LLC检验和异质性的 ADF 检验方法分析八大经济区截面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 5.1.
观察检验结果的伴随概率是否通过 10%的显著性水平,从而决定变量是否存在单位根,并将面板模型各变量单位根情况整理于表 5.2.结合表 5.1 和表 5.2,可以看出,八大经济区的截面序列皆不平稳,因此,需要对存在单位根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三、协整检验(Kao 检验)
面板模型的协整检验方法包括 Pedroni 检验、Kao 检验和 Fisher 检验。本文建立的是变截距模型,不同截面解释变量的系数是相同的,因此选择 Kao 检验方法更适合。对八大经济区协整检验的结果见表 5.3,结果显示 ADF 统计量检验均显著(在10%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八大经济区存在单位根的变量彼此之间拥有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可以进行实证回归。
四、实证回归
本文对八大经济区分别建立面板模型,每个模型包含的截面较少,且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从 2002 年到 2013 年,总共为 12 年,与长面板模型样本容量大、观测数量多、时维度长相比,八大经济区为短面板数据,更适合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本文对八大经济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整理于表 5.4,从表 5.4 中可以看出,八个模型的拟合优度都较高,F 统计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解释变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被解释变量,模型建立的比较合理。
首先,对各区域金融深化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第一,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金融发展指标(FIN)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 5%的置信水平下),但大西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为负,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和大西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均不显著,这与王景武(2005)、韩俊才和何友玉等(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以看出,我国区域的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会显著拉大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距,这与余玲铮和魏下海(2012)的研究结果一致;第二,金融发展对东北综合经济区的正面影响最大,FIN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经济增加 0.3408 个百分点,三大沿海经济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第三,政府消费支出(GOV)只在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 5%置信区间下),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均为负面影响;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NV)除了在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没有通过在 10%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其他区域该变量均能够显著的解释被解释变量,且对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正面作用;第五,就业人口数(JOB)对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作用效果不大;第六,进出口总额(TRADE)除了对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正面影响,对其他区域影响均为负面作用;第七,实际利率(RATE)对八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影响。
其次,分别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指标进行纵向比较;第一,东北综合经济区的各项指标除了进出口总额(TRADE)和就业人口(JOB),其他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 1%的置信区间下),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NV)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INV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经济增加 1.1278 个百分点;第二,北部沿海经济区除了就业人口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 1%的置信区间下),其他变量均显著,政府消费支出(GOV)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GOV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经济减少 4.8800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最大,每增加 1 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 1.5760 个百分点;第三,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除了政府消费支出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变量均通过了在 10%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变量是进出口总额,TRADE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经济减少 0.5830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正面影响最大的是金融发展指标,FIN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0.1134 个百分点;第四,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没有通过 10%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其他变量回归结果均十分显著,其中,政府消费支出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且为负面影响,当 GOV 增加 1 个百分点,经济减少 7.7763 个百分点,金融发展指标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最大,FIN每增加 1 个百分点,经济增长 0.2167 个百分点;第五,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只有政府消费支出、就业人口、实际利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 5%置信区间下),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最大,每增加INV1个百分点,经济增加0.2933个百分点;第六,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中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率通过了在 10%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其中,进出口总额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TRADE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经济减少 4.8574 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最大,INV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加0.6999个百分点;第七,大西北综合经济区除了就业人口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变量均通过了(在 5%的置信水平下),其中,政府消费支出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GOV 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91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最大,INV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经济增长 0.7980 个百分点;第八,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除了金融发展指标和政府消费支出不显著以外,其他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 5%的置信水平下),其中,进出口总额对经济的影响最大,每增加 TRADE1 个百分点,经济增加 1.5846.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其中最受人关注...
第2章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2.1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概念。2.1.1区域的概念。目前为止,经济学中对区域的定义尚未统一。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艾德加M胡佛指出,如果把区域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对研究人员所需处理的数据和事件进行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这样就可...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的作用和影响逐渐由弱变强,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与农业和工业不同,服务业部门不仅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也会越来...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本文中将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从而提出如何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主要从东北亚区域概况角度出发,阐述了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叙述了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途径,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题目:我国区域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引言1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基本分块1.1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分块1.2我国各区域城市化的特点2我国区域城市化的问题2.1我国城市化评价体系的建立2.2我国城市化共同存在的问题2.3我国各...
临空经济企业也可以称之为空港经济。这种新兴高端区域发展模式首先是以机场的正常运营为主要依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国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发展模式也正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各大机场周...
摘要随着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一体化引起了各界的激烈讨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倡导了多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在于京津冀三地一直纠葛于自身的利益。近几年京津冀三地环境逐渐恶化,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雾霾天...
空间均衡理论是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研究经济空间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经过近60年的发展,空间均衡理论从最初研究商品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层面的相互流动以探究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的均衡问题开始,逐渐扩展到区域贸易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