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哈长城市群一体化体系创建研究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8 共3951字

【题目】哈尔滨长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困境探析 
【第一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研究绪论 
【第二章】城市群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 
【第三章】哈尔滨长春城市群范围界定 
【第四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五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构建对策 
【参考文献】哈长城市群一体化体系创建研究参考文献


  总结

  由于我国近年来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国家在最新的发展规划中更是提出建设哈长城市群,使之成为东北地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领地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条件。而我国在城镇化发展的今天,不再追求单个城市的发展,而是在整个区域的角度和基础上来考虑城市的发展及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的发展。我国关于城市群的范围界定多由政府制定,还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本研究在综合文献研究及国内外相关城市群范围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哈长城市群自身条件,综合选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客流、交通量等相关要素综合初步确定哈长城市群的范围所包含的地区城市。

  本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在第一、第二两个部分综合分析了城市群的发展经典理论及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城市群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并借鉴相对发达的城市群发展经验,以期对哈长城市群发展提供借鉴。第三部分研究选取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模型,并结合其他相关发展要素综合界定哈长城市群的范围,为研究提供基础。第四部分针对哈长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做出了针对性的全面分析,找出了发展的优势及不足之处。第五部分针对城市群的发展不足之处,结合相关城市群发展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由于当前对城市群范围研究的缺乏以及指标体系选择的地区差异性等多种因素,以及数据来源、数据完整性等,本研究对哈长城市群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但随着哈长城市群的不断发展,相关发展规划的制定,哈长城市群的研究逐步丰富完善,必将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群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性建议和对策。

  鉴于本研究作者能力有限,以及相关认识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有欠缺的地方,期待后续研究能够提出、指正。


    参考文献

  1 顾朝林。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1,30(5):771-784.

  2 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J].地理科学,2011,9:000.

  3 王婧,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发育的新型驱动力研究[J].地理研究,2011,30(2):335-347.

  4 张倩,胡云锋,刘纪远,等。基于交通,人口和经济的中国城市群识别[J].地理学报,2011,66(6)。

  5 Warf Barne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he changing geographies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nthe late 20th century[J]. Urban Studies, 1995, 32(2): 361-378.

  6 李仙德,宁越敏。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J].地理科学,2012,32(3):282-288.

  7 姚士谋,李青,武清华,等。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初探[J].地理研究,2010(8):1345-1354.

  8 Jerry Patchell, Kaleidoscope. Economies:The Processes of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Control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AAAG,1996,86(3):481-506.

  9 宁越敏。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2011,31(3):257-263.

  10 R.Cohe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urban hierarchy[C].In M. Dear, Scott. 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1981, 287-315.

  11 郭荣朝,苗长虹,夏保林,等。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3):363-369.

  12 张旭亮 , 宁越敏 .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及国际化空间发展战略 [J]. 经济地理,2011,31(3):353-359.

  13 刘士林,张懿玮。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07.

  14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4)。

  15 张虹鸥 , 叶玉瑶 , 罗晓云 , 等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3(6):53-56.

  16 方创琳,姚士谋,刘盛和。2010 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1.

  17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J].地理科学进展,2008,26(5):88-99.

  18 张艳,程遥,刘婧。中心城市发展与城市群产业整合--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4):579-584.

  19 马延吉。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J].经济地理,2010(8):1294-1298.

  20 郑国,赵群毅。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51-54.

  21 方创琳,祁巍锋,宋吉涛。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10):l.

  22 李俊峰,焦华富。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J].地理研究,2010(3):535-544.

  23 陈浩,陆林,郑嬗婷。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11,66(10)。

  24 孙东琪,张京祥,胡毅,等。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9):1043-1050.

  25 王海江,苗长虹,刘春国,等。中国中心城市的外向功能联系与时空格局[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3):11-17.

  26 陈园园,李宁,丁四保。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与 SOM 神经网络分级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12):1461-1467.

  27 J.Friedmann, Wolf G. World City 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Rearch, 1982, 6(3): 309-344.

  28 曾 鹏 , 黄 图 毅 , 阙 菲 菲 . 中 国 十 大 城 市 群 空 间 结 构 特 征 比 较 研 究 [J]. 经 济 地理,2011,31(4):603-608.

  29 Rondinelli D A. Applied Methods of Regional Analysis: The Spatial Dimensions ofDevelopment Policy[M].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5. 143-156.

  30 宋建波,武春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2):78-87.

  31 王丽,邓羽,牛文元。城市群的界定与识别研究[J].地理学报,2013,68(8):1059-1070.

  32 Guttmann J. 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EconomicGeography,1957(3):189-200.

  33 McGee T.GThe emergence of Desakota region in Asia: Expanding a hypothesis[A].N Ginsburg,B Koppel T G,McGee. The extended metropolis: Settlement transition in Asia[C].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1.

  34 Scott A JRegional motors of the global economy[J].Future,1996,(5):391-411.

  35 Geddes P.cities.in Ev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wn-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Cities[M].London: Williams and Norgate,1915.

  36 Jean Guttmann. 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EconomicGeography.1957.

  37 Aguilar A G, Ward P M, Smiths C B. Globalizati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ega-cityexpansion in Latin America: analyzing Mexico city's P eriurban Hinterland[J].Cities,2003.

  38 Ye ronique DuPont. Conflicting stakes and governance in the Peripheries of large Indianmetropolises-An introduction[J].Cities,2007.

  39 Delik Hudalah. Tommy Fireman. Beyond property: industrial estates and pose-suburbantransformation in Jakarta metropolitan region[J].Cities,2012.

  40 Neil Brenner. Decoding the newest meteoiolitan regionalism in the USA: a criticaloverview[J].Cities,2002.


    致谢

  行文至此,不觉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也要画上一个句号。光阴荏苒,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在我们刚刚体味到的时候就已悄然结束,甚至都来不及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三年,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自信也有迷茫,有甜蜜也有荒唐,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的故作坚强,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回首来路,在此想诚挚的对每一个在困难的时候帮过我的人诚挚的说一声:感谢。

  感谢我的导师吴相利教授,对我生活、学习、人生各方面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是我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过得充实而快乐,不仅在学业方面,更在人生阅历上拓展了视野。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我,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他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我,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吴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吴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

  感谢同门师兄、师姐、同学、师弟、师妹们,是你们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无私的伸出援手,在论文写作及其他琐碎事情上的帮忙,在此真挚的对大家说声感谢。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年时光,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不知不觉间就到了要跟大家说声再见、各奔东西的时候,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归宿,实现自己最初的那份执着的理想。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在我整个学习生涯中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关怀,才能使我无忧无虑的完成学业。以后的日子里,我必将努力的工作回报父母,这么多年来,您辛苦了。

  站在毕业的风口浪尖,回首望去,满眼都是自己初到校门时的影子,三年间的磨砺使我不断地成长,面对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脚步,从青涩的懵懂少年到今天的自信坚强,一路走来的风雨必将换来绚丽的彩虹。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