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对西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SWOT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14 共2853字
论文摘要

  国际经验表明,国际金融中心为一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低成本的资金,为一国政府实现宏观货币调控提供便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国际分工。同时对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对当地居民福利方面具有较多的贡献。西安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城市、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国家统筹科技资源试验特区等拥有其他省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无语伦比的优势。

  一、对西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1.优势

  1.1 政策优势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时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倾斜性的扶持政策、各界资本的投入、人才队伍的汇集,一系列利好刺激下,必将使地理位置处于经济带辐射片区的西部地区率先受惠。每年召开一次的欧亚经济论坛将为西安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西安发展产生持续的联动效应以及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
  2009年6月出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把西安建设成为西部区域金融商贸服务中心,带动大西安、大关中乃至大西北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2010年9月,西安金融商务区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西安综合保税区是是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境内关外”的避税特点可以吸引大批国际公司进驻,促进西部地区国际贸易、吸引外资、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

  1.2 区位优势明显

  西安地处内陆地区,是西北的门户,陆路开放进入中亚的首选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最大的中心城市。2013年11月28是开通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规划路线“一干两支”开通(其中的“一干”为西安至鹿特丹,“两支”分别是西安至俄罗斯及西安至哈萨克斯坦),将使西安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助力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陆路交通的一体化进一步改变陆地文明式微的现状,亚非欧国家展开更活跃多元的经济交往,合作领域从过去的人力、能源、矿产等,纵深拓宽到现在的技术、投资、金融、服务,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1.3 人才优势

  作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试验特区,据统计,2011年末西安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全国第一,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众多的科研院校单位和大量的在校大学生为西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大量本土化的低成本人才。

  2.劣势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还处在襁褓阶段,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条件制约,西安同样存在诸如金融法律和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2.1 人民币的不可自由兑换性

  一国货币完全自由兑换是该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根据国际经验,世界上主要金融中心的国家其货币都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这也是国际金融业务能够开展并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当前我国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且存在着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这对我国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有着一定的限制,影响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

  2.2 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法规制约国际金融业务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离不开证券交易所和金融资信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支撑。纽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金融之都,与标准普尔、惠誉、高盛等超级金融中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势力范围将越来越小,投资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影响力日渐上升。因此,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目前,西安无一家证券交易所,券商数量不足,且普遍存在资本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弱点。其它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相对更弱,没有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金融中介机构为开展国际金融业务提供支撑。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规则,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制度监督体制,能够为顺利开展国际金融业务保驾护航。而中国目前的金融法律法规直接制约着国际金融业务的开展。例如: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和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操作规程》中规定任何中国(除港澳台)境内的法人和自然人不能在中国(除港澳台)境内开设离岸金融账户。而网络结算和大公司贸易清算账户,也不能在中国随意开设。其次,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金融机构在法律面前的不对等,无法吸引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因此,要想吸引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西安,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在法律制度方面应该与国际接轨。

  2.3 拥有国际业务经验的金融高级人才严重不足

  尽管西安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高校人才储备丰富,但由于西安地处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金融行业发展比较缓慢,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养不高,总部级别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因此,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缺少既懂国内金融又懂国际金融、规范运作的银行家和金融家。由于缺乏具有国际化运作经验的高级金融人才,金融创新方面进展缓慢,这些都成为西安快速高效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软件瓶颈之一。

  二、对策

  1.尽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是否是国际货币对中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中国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同时,借助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促进西部地区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后,西安的金融机构将在提供本币的国际业务方面享有天然的优势。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较,在开展本币业务时具有良好基础、人才储备、配套设施等先发优势。同时,与竞争对手相比,他们面对的汇率风险较少,因此国际汇率波动越大,对于本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优势就越明显。

  2.完善金融法规,健全金融体系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西安市政府应该借助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契机,加快推行地区金融业改革,提升地区金融业的竞争优势。同时西安应借助国家提出的中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向中央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推进西安国际金融中心的制度建设。

  3.引进海外高素质金融人才,同时引导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

  国际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就是国际金融人才的竟争,金融机构应高薪聘请海外成熟经验的高级经营、管理和技能型人才进入西安。同时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其次,高等院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责,政府应合理引导西安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培养一批本土化国际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陶冶。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和指标[J].中国流通经济。2010(5)
  [2]吴天昊。重庆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现状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1(5)
  [3]曹艳华。青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SWOT分析[J].金融观察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