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公共管理类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实际技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实践型人才,是本文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目前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培养导向正逐渐向应用型人才过渡, 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已成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但是,当前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
首先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实践性教学被忽视。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管理上,“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管理思潮仍占主流。目前,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从事劳动社会保障人才匮乏,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却被认为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找不到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实践教学已经落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实际。
其次是教学方法欠灵活,与我们实际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如果单靠教师一味地说教来讲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讲授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用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保障专业知识,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专业课程《劳动法》中有关劳动争议章节的课程讲述中,可以组织模拟劳动争议仲裁现场,通过实际的角色扮演,锻炼学生对劳动法专业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目前,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的期末考核往往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平时考核则往往采取写论文的形式。这两种形式均有其明显的优势,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让学生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但这两种方式相对又较为陈旧,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该创新运用更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特别是把课堂所讲授知识与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考核。
二、对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首先,应当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应当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证,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总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是丝毫不逊于学生的卷面分数的重要考核指标。
此外,摈弃一些过于传统的教学手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应当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社会保障专业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有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发展较快,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最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当作出改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应该以案例分析、材料分析为主,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日后学以致用奠定基础。另外,在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上,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要将一些社会保障方面的应用软件加入到考核内容中,让学生懂操作、会操作。还应该将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具体工作内容纳入考核,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评分,以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教学改革[J].遵 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刘美枝。浅析高校教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6(4)
[3]汤凌霄。理工院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4]尹新富,陈明灿。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J].时代经贸,2011(2)
长期以来,非公有企业拒缴、欠缴劳动者社会保险费的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地侵害了劳动者的财产权和社会保障权,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非公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困扰着政府人社部门、社保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
一、引言国际上行业收入差距是一个持续讨论了60多年的话题,在对行业间存在工资差异达成共识后,后来的研究者主要讨论行业工资差距的来源,包括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个人异质性(SumnerSlichter1950),行业生产率、产出增加、资本密集度(Gitt...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正式向商品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保障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章法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的家庭社会保障及其借鉴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汲取了德国和英国两种社会保障模式的优点,以社会成员的团结互济、家庭间的相互连带、平等普遍的收益和慈善赈济为基本理念,结合普及型社会保险制度和多项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内容涵盖...
社会保障作为保障民生、救急难、兜底线的基本措施,在脱贫攻坚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后扶贫时代接续开展农村兜底保障扶贫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下的社会保障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产生,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而不断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与改革。社会保障模式的建构其实是特定市场经济模式的寓示与展示,它从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但对于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方面机制的缺乏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体育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对于运动员来说,退役后,运动员必须面对就业、求学、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建设完善的退役运...
回顾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无论从其早期的理论渊源还是从现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实施方式来看,都离不开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如早期的宗教社会思想、大同社会思想以及社会互助论等,还有现代社会保障实施的互助共济原则,都体现的是社会保障实施的风险和责任共担...
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是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必要途径。本文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和社会保障相关数据, 从行政管理、基金管理、对象管理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管理现状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