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中国体育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在传统的优势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继续星光闪耀,在一些新兴的项目(如网球、拳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令人惊喜的发展。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对倡导民众参与体育运动,全民健身有极大的好处。
但是,在中国,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体育事业中的“举国体制”早已饱受诟病,张尚武、桑兰等人的出现和新闻媒体的大肆报道,也发人深思。
在中国,竞技体育一直就是残酷的,“成王败寇”,运动成绩好的运动员功成名就,退役后顺利转型;但一些运动成绩相对不那么理想的运动员,却一直无人关注,有些运动员为国家争光几年,虽饱受伤病困扰,但退役后,其生活境况却无人问津。许多运动员退役后生活困难,甚至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这其中就涉及到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近几年来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困境引发了许多关于运动员社会保障的思考。笔者是一个体育特长生,对运动员的生活深有体会。
2 我国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现状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举国体制”,运动员一旦选择了职业化的道路,从小就会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目标就是夺取好成绩,从全省、全国到世界冠军。在这种体制下,重专业体育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通病。许多运动员竞技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但其文化水平、基本素质却非常低,因此一旦退役,离开了运动场,其再就业问题就变得难上加难。特别是随着中国体育职业化的深入,俱乐部的体制不断扩展,国家取消了退役运动员包分配工作的规定,而且现如今,随着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的逐步扩大,门槛越来越高,运动员安置问题日益突出。
在近几年,出现了某些早期退役的运动员由于没有找到工作,又没有得到优抚待遇和养老待遇,使得他们不得不从事一些粗重的体力劳动,甚至有个别运动员,在社会上受到了职业歧视,迫不得已在大街上乞讨。现在这种“举国体制”已经引发了热烈地讨论,国家对退役运动员的保障问题也屡屡被提出。
天津体育学院的崔瑞瑞在《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规划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阐述并归纳:我国退役职业运动员生存现状的整体特征是贫富差距大,地位两极化。职业规划现状则大致有三类情况:一是成功跨界,完美转型,如李宁、邓亚萍等,都在各自新的领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开疆拓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二是坚持自我,回归本行,如孔令辉、郎平等,凭借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继续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保驾护航;三是重生失败,风光不再,如张尚武等人。有的人把中国竞技体育比作金字塔式结构,位于塔尖的运动员一般是风光无限,不愁出路的,而大部分位于塔身和塔基构成基础力量的运动员,他们的保障力度相当薄弱,发人深省!
3 我国职业运动员就业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保障覆盖面小,基层体
育运动员难以受到社会保障在举国体制下,现行的体育保障范围、体育保险等一般只限于进行奥运项目训练的优秀运动员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及职业俱乐部的运动员,而大多数的普通运动员,特别是基层运动员、基层教练员,则基本上无法享受。此外,仅有的商业保险范围也大都只限于运动伤残保险,其他性质的伤病和运动员退役后出现的运动损伤等,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做规定。反观教练员和领导层,一般都只注重运动员的即时成绩,而不关注运动员的个人素质、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长远发展。为拼成绩,许多运动员长期进行高强度封闭式的训练,只是训练方面得到充分保障,而学习、交际等方面往往被忽略,这样运动员就很难接触到社会的其他层面,一旦退役走入社会,由于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比较低,且身体有伤病,许多运动员都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就业问题就难以解决。
3.2 立法工作滞后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不断推进,而现有的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是在多年以前制订的,很少发生大的变动,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现状。
而那些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能够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其发展前景1社会创造的价值是正相关的。但是那些惨遭淘汰或者退役下来的运动员,就业、伤病保障等问题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解决,而且国家没有一部专门的社会保障法保障他们的权益,他们被淘汰或者退役后就不得不考虑生计问题和就业问题。
3.3 社会化程度低
举国体制下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资金一般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僧多粥少”,国家的投入具体落实到每名运动员身上的非常有限。同时国家的拨款,容易出现分配不均,协调不利,极易出现成绩不好的运动队反而得到较多拨款,运动成绩优异的队伍和队员却得不到相应的经济保障的现象,背离了国家财政保障的初衷。此外,现行的体制模式没能发挥和利用体育产业的优势来获得体育资金,来自社会赞助的资金也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运动员处于封闭化状态,往往难以接触赞助商等其他社会成员。这样不仅对运动员本身的激励作用非常小,而且影响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
3.4 社会保障管理落后
现在中国退役职业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多数省份的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仍然由体育局人事部门一家承担,相关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人治色彩相对严重,而成立体育人才服务(交流)中心或体育发展基金会的省份不足 1/3。而且,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专业化人员更是奇缺,因为只有专门化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源配备才能使得运动员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走向正规化,实现常态化。
4 完善职业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4.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运动员的权益。加大财政拨款和补贴,使每一位运动员成为社会保障的受益者。国家相关机构、各地方政府要将运动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内,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确保运动员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运动员,特别是处于金字塔塔身和塔基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应努力构建覆盖范围广,层次突出的退役职业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网。
4.2 管理人性化
关注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不能一味的唯“成绩论”,要改变金牌至上的观念,加强对运动员文化课的辅导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放宽对运动员入学的要求,拓宽运动员上学渠道,提高运动员的就业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对临近退役的运动员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为运动员的长远利益考虑和服务。同时国家应进行引导,对退役运动员开办的辅导班、健身俱乐部,实施减、免税政策等等,尽最大可能扶持退役运动员第二次创业。
4.3 完善退役职业运动员就业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一、片面的运动员相关保障政策和法规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现存问题和运动员需求,结合体育项目本身具有的特点,立足于基本国情及市场和实际需求,制定全面系统的运动员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并制定严格的监督执行措施,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实现运动员在社会保障中的权利和义务,使运动员的保障有法可依。
4.4 改革部门机构和优化部门职能
建立专门退役职业运动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把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在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管理模式,把具有较多共性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同时改革相关部门机构,理清各部门职能,优化不同部门职能,加强部门监管,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提高管理的效益,力争配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安排专职人员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对运动员的各类保障问题进行具体专门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杜绝“关系”“腐败”的发生。
4.5 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力度
退役职业运动员的保障需全社会支持,在竞技体育日益“职业化”的背景下,退役职业运动员的问题全交由政府部门解决是不可能的,政府部门往往力不从心。一方面应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注重发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加强运动员所属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和交流,拓展运动员的就业渠道,为运动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关心;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对安置退役运动员要做出积极回应,在为他们提供相关岗位的同时,也要做好运动员社会保障相关费用缴纳的工作,同时,在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中引入商业保险,从而可以缓解政府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4.6 加强个人能力培养
职业运动员从小就进行专业训练,由于我国对运动员培养实行的是“金牌战略”,所以教育往往被忽略,从而导致退役的运动员除了专业的体育技能,没有其他特长,而且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运动员在接收专业体育训练的同时,本人更应加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除了训练外,自己也要积极寻求学习机会,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和就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自己,为未来的退役风险做好准备。
5 结 论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运动员个人,也关系到社会和谐,国家形象。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保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运动员个人的人生发展,对国家来说也是获益多多。一方面运动员能对国家继续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多的人消除后顾之忧,从事体育运动,有利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完善退役职业运动员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国家、社会、运动员个人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 1 ] 王凯珍,潘志琛,王华倬,刘海元 .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分析与思考 [ J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
[ 2 ] 蒋志学 . 运动员文化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 J ].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1).
[ 3 ] 王揖涛,李杰凯,郑凯,王新坤,沈恩福 . 关于 21 世纪初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的研究:兼论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问题 [ J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3).
[ 4 ] 王鲁宁,史国生 .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 [ J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4).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收入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为失业者提供基本保障,并通过转业培训、职业介绍等...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家跃升为发达的新兴工业国家,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但是,近些年来持续的超低生育率水平和快速人口老龄化问题羁绊着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负担持...
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国家养老保险模式,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城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及县级以上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都被纳入国家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进行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把建立社会...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但对于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方面机制的缺乏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体育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对于运动员来说,退役后,运动员必须面对就业、求学、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建设完善的退役运...
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是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必要途径。本文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和社会保障相关数据, 从行政管理、基金管理、对象管理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管理现状进行梳理。...
引言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在各类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成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在三中主要类型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中居于基础地位,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托底作用。科学全面地保障老年群体的养老生活,提...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中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总量及其增长速度世界瞩目。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晚年照料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对于晚年照料的研究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有关老年人照料的研究有所增加,但少见对照料需求强度...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
一、引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形势喜人。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节社会财富以及实现社会资源再次分配的有力杠杆,公平性问题始终备受关注。让人民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