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解决广大农民养老问题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6-25 共3944字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土地流转现象。 土地流转大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目前,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未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棘手问题,如果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不能在探索中逐步解决,那么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就不可能达成。 因此,积极探索分析我国土地流转背景下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中最受关切的养老问题,探讨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的长期稳定与长足发展,百姓真正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意义重大。

  1 土地流转背景下广大农民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对于养老问题认识不足,较为被动和盲目

  目前,“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深入人心,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普遍最关心自己的未来养老问题,但是他们对于养老方式的认识单一,大多数农民对于其他的养老方式,比如养老机构养老,“以房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模式等新型养老方式了解甚少,认为去养老院养老多是因为子女不孝等。在调查走访中,村中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除了日常生活基本靠自己外,还要帮儿女带孩子,工作等以减轻家庭负担。那些有部分自理能力和无自理能力的老人生活状态更是令人堪忧。对于加入养老保险,村民们认识不足,积极性并不高,较为被动和盲目。调查显示,被调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比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少 9%, 可见村民参加养老保险积极性并不很高。

  (二)普遍认为养老保险的缴费时间过长,对未来养老金发放水平预期不乐观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对于参加养老保险的热情不高,有些甚至不怎么了解。 农民们普遍认为养老保险的缴费时间过长, 对于未来养老金发放水平预期不乐观。尽管社保缴费分为十个层次(100-1000),可由村民自主选择,但实际情况是,层次过高的村民负担不起,许多家庭为省钱而选择交最低档。 他们还表达了对于缴纳了相应费用,未来是否能享受到相应待遇的忧虑, 对于未来养老质量也持怀疑态度。

  (三)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保连续性差 ,水平低 ,现行社保制度不适应他们的特点与诉求

  目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仍未实现全国统筹和城乡、行业间的并轨,失地农民的社保标准偏低,无法充分享受社保成果。 对于大量外出务工的失地农民来说,他们在被迫流入城市从事非农行业的过程中,受知识技能水平不高所限,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入低,无力承担长期高额的社保缴费,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劳动者一样的“五险一金”. 另外,他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就业状态不稳定,即使缴纳相应费用,其社保的连续性也很差,[1]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未实现统筹与并轨,因而使得他们多认为缴纳的社保资金是一笔不合算的支出。调查数据显示,农民不愿意参保最大的原因就是认为工作不稳定, 社保的接续转移比较困难 (占不愿意参保人员的51%),导致社保 连续性差 ,所以他们认为参保不方便 ,积极性也不高。

  (四)目前城乡社保水平差距较大,大量农民对此心理落差大,认为不公平。

  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城乡的社保水平差距较大, 大量农民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因而大量农民对此心理落差较大,认为这对他们不公平,所以对于政府宣传的相关政策不配合,参保主动性差,使他们的未来养老状况令人担忧。

  由附图可知,绝大多数农民认为社保在户籍上存在较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农村生活水平差距大,心理落差较大,最终导致参保主动性差,积极性不高。

  (五)对于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不合理 ,补偿水平过低 ,导致农民失了土地,没了保障,不满情绪膨胀。

  在我们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造成流转过程中随意性过强,流转程序不规范,“寻租”和“抽租”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补偿费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分到失地农民手中,补偿水平低且不合理,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并且目前我国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相关部门不注重失地农民的未来生存发展,导致农民失地的同时,彻底失掉了保障,引发农民的不满。对于未来的养老问题他们只能靠自己积累,这无疑是不合理的。

  (六)政府对农民社保预算支出过低,失地农民对于相关社保政策的了解度与理解度不够。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政府责任缺失,政府工作人员对于相关社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解释力度不够,在工作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不够坚定,导致失地农民对于相关社保政策的了解与理解程度都偏低,对政策的拥护也不够,政府和农民双方产生误解,使政府的工作难度增大,农民的社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七)养老保障基金管理不佳,养老保障基金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改革发展。

  我国目前对于养老保障基金存在着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管理水平差较,而且存在少数工作人员的渎职现象,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效果不佳。 如果不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基金管理的模式,积极研究探索新出路,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养老保障的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发展缓慢。

  2 土地流转背景下有效解决广大农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对于失 地农民的宣传教育 ,摆脱传统观念 ,树立新型养老思维模式。解决农民养老问题,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首先要解决的的问题。

  转变旧的思维模式,注入新的思想活力,才能真正搞好“新农村建设”.对于本课题中的调查对象,要对他们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他们产生主动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懂得和善于合法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摆脱传统观念,将“养老资产储备”作为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财务安排,提前进行资产积累和资产配置,[2]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养老方案,保证自己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二)调整参保政策,使每一个缴费农民对未来养老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民, 要逐步建立更加广泛的,更适用于他们情况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以个人账户为主,按照不同的年龄或就业类型划分不同的标准, 设计一套社保制度。分类管理一次性转移所有土地的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农民以及那些选择自主创业,自谋生路的社保,为他们的养老提供更多的保障, 使每一个缴费者对未来的利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加快全国社会保障统筹与并轨的脚步 ,逐步提高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的社保水平并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层次的外出务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要逐步提高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的社保水平, 使他们能真正享受到国家改革的成果。笔者认为,可以大致将外出务工的失地农民分为两类,对于第一类在城市里拥有稳定的职业、相对固定的住所和单位的, 可以考虑将他们纳入当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而对于无固定职业且流动性较大的失地农民,可以设计一种过渡的方案, 如可将养老保险的缴费率确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划分为不同档次,由外出务工的失地农民自行选择,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其所选择的缴费率缴纳相应档次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同时,要改革现行养老保险转移办法,允许参保的农民工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余额同时转移。

  (四)彻底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公平性、公开性。

  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公平性的重要保障。加快农民宅基地、承包地等的确权工作,尽可能减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利益损失。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保证失地农民可以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水平,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多方筹集社保基金,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长效稳定的筹资、 运营机制和监管机制,保障每一位中国农民都能有一个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

  (五)用法制保障失地农民权益,进行科学的养老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

  通过切实的基层走访调研, 根据失地农民的具体生活状况,运用立法和完善相关法规等方式,明确规定各地必须建立保障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基金的标准,开辟绿色通道,保证给予失地农民的补偿及时足额地到达农户手中。适度考虑结合养老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六 )政府应积极承担起相关责任 ,切实为失地农民谋利益。

  政府应该重点关注失地农民群体,承担起相应责任,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出发,本着互助共济、包容增长的原则,确立相应财政预算,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之忧。各级部门工作人员应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为广大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对于上级制定的相关政策,一定要严格贯彻执行,深入第一线,对养老政策进行宣传解释,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七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建立长效稳定的筹资、运营机制。

  对于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广大农民来说, 养老是重中之重,而保证广泛而稳定的养老资金来源成为关键,所以应多方筹集养老基金,建立长效稳定筹资、运营机制。建立科学的养老金管理模式,通过多种投资方式保值增值。 河南省已初步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要分账管理,不得混用,[4]今后应进一步将“金保工程”和“一卡通”工作做好做实。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的法制化、信息化建设,接受广大农民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月。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学研究 ,2012,(328):16.

  [2] 魏华林 ,金坚强。养老大趋势-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未来[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4.

  [3] 程景章。公平正义视 阈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探索[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23(3):93~96.

  [4] 河南省人民 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Z].中国日报网,2011-07-28.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