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工作与城镇化工作应当是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的,讨论应该是先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再开展城镇化相关工作,还是先开展城镇化工作, 再完善城镇社会保障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应当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城镇化工作的现状,并找出这两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能够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工作,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的后顾之忧,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城镇化能够更好地加快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应当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的建设将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层面,为完善城镇的社会保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
1.我国城镇化现状分析
我国一直重视城镇化的相关工作,为城镇化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创造了宽松的,良好的城镇化政策环境。 尽管目前为止, 我国城镇化工作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从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城镇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我国城镇化工作取得的进步总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从数字分析来看,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 年的仅仅 17.9%上升到了 2012 年52.57%,改革开放为我国开展城镇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政治环境;第二,我国城镇化布局不断完善,整体布局趋向合理,同时,我国城镇化工作的层次不断深入,小城市,大城市之间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确保了城镇化工作的有效过渡;第三,城镇化工作的推进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诸多利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 而且改变了以往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让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加体现在"质量上".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提高了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随着城镇与农村的收入增加,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内需不足的问题;第四,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有效地帮助城镇与农村居民改善环境,不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
2.我国城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 城镇化工作的推进必要会牵扯到许多问题。
结合我国城镇化工作现状,总结出我国城镇化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不高,半城镇化问题突出。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却享受不到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及福利政策,出现有别于原有市民的不公平现象。 除了户籍制度, 我国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对城乡也有明显差别:公共服务的供给由政府提供,政府在进行公共资源的配给时,优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农村不得不把自身投资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了辅助支持的作用,造成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缺乏有效机制,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第二,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过多地受到了政府的干预。政府过多地干预,干扰了市场的调节作用,盲目的对城市规模进行扩张,造成了土地资源供需失调的不良后果,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空城"、"鬼城"等劳民伤财的恶劣现象;第三,区域发展失衡。 城镇化的进程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城市的资源储备,政策指导,区位情况,行政级别等多方面的因素;第四,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上脚步,城镇化的管理制度建立滞后以及管理水平低下。
二、我国社会保障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1.城镇化建设带动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参考国外城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经验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必须与城镇化建设同步进行。社会保障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作为支撑, 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加强建设适合我国目前发展水平,具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缺少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缺少相应的针对性,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导向不明确的现象。当然,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城镇化的推进,因此要想实现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必须加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城镇化的工作难度大,涉及的范围较广,必须依靠有效的资金投入以及科学的规划,必须从整体角度宏观布局。
2.同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政策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同样需要政策的支持。 因此,可以创新政策体系建立思路,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城镇化建设政策体系同步完善,实现良性循环,达到"1+1>2"的效果。 经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规律分析,我国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十分明显, 城镇化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小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通过宏观调控与政策导向实现乡村的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减小与城镇之间的差距。 经济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水平,在经济水平上缩小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就将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城镇与乡村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大的问题,这对于平衡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逐步实现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工作的公平性,让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一致的,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服务。 城镇化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必须抓住机遇,把握时机,建立健全城乡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3.利用城镇化改革成果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
我国城镇化建设将大大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将带来诸多利好, 不仅仅能够降低社会保障的资金压力,让城乡居民用可支配收入为社会保障服务"买单",同时也能够增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实现有效的良性循环。但是,城镇化工作的推进,对政府提供的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性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
三、我国城镇化促进社会保障健全的对策思考
1.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一直制约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实现公平,平等的社会保障服务。 我国人口众多,做到公平地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难度极大,需要相当大的财政资金支持。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必须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的社会福利制度,尽可能发挥出城镇化促进作用,让城镇化在提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能够最大化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提高居民的社会品质。 通过户籍改革制度促进社会服务均等化,改变目前城镇化中各种不利局面。
2.以社会保障建设为途径优化城镇体系结构
在一系列失衡现象中, 社会保障城乡间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通过加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缩小城乡间贫富差距有积极作用。 同时,社会保障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推动落后地区城镇化进度,对平衡地区间城镇建设差距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要建立健全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根据区位优势找到最适合当地发展模式的城镇化布局,打破城镇化建设瓶颈, 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发挥大城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引擎作用,带动周边中小型城市的壮大,形成一套完善的城镇建设体系,争取实现东、中、西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渐改善目前存在的失衡现象。
3.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提供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服务提供可能。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就必须思考如何改革我国经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层次迈向新台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赖政府, 政府的权利较为集中, 市场的活力并没有充分发掘,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让市场活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市场的活力相比较于政府的推力,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市场活力的作用时间更长,效用更大,更健康,能够让经济发展保持在一个快速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我国政府必须壮士断腕,简政放权,让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包括有效地资源配置,良好的市场调节等功能。市场的调节功能将会从经济发展规律上调节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同时结合政府在制定城镇化政策上宏观调控的功能,将能够提高我国城镇化的水平,实现健康,合理的城镇化。
4.推动社会保障和城镇化双方的体制创新
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都需要依靠经济的支持,因此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 就能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为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提供更多的资源。 我国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化制度的体制创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 税收是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决好税收的问题,就能保证我国在财政资金上的充足,为社会保障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服务成为可能;其次,加快城镇化建设工作,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城镇与乡村居民的收入上,解决好城镇与乡村居民的收入问题,有效地减轻政府提供社会保障服务上资金的压力。 同时,城镇与乡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能够最大化城镇与乡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加,就能够直接扩大我国内需;最后,一切发展的规划都需要建立在整体规划的宏观布局,因此,必须尽快改进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提供科学,良好的城市管理服务,让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跟上城镇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郭荣朝。城镇化研究综述[J].绥化师专学报,2004,01:23-26.
[2]张起梁。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楠译,商务印书馆,1972 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年。138.
长期以来,非公有企业拒缴、欠缴劳动者社会保险费的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地侵害了劳动者的财产权和社会保障权,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非公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困扰着政府人社部门、社保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收入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为失业者提供基本保障,并通过转业培训、职业介绍等...
一、引言国际上行业收入差距是一个持续讨论了60多年的话题,在对行业间存在工资差异达成共识后,后来的研究者主要讨论行业工资差距的来源,包括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个人异质性(SumnerSlichter1950),行业生产率、产出增加、资本密集度(Gitt...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家跃升为发达的新兴工业国家,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但是,近些年来持续的超低生育率水平和快速人口老龄化问题羁绊着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负担持...
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国家养老保险模式,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城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及县级以上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都被纳入国家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进行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把建立社会...
第三章法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的家庭社会保障及其借鉴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汲取了德国和英国两种社会保障模式的优点,以社会成员的团结互济、家庭间的相互连带、平等普遍的收益和慈善赈济为基本理念,结合普及型社会保险制度和多项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内容涵盖...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下的社会保障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产生,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而不断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与改革。社会保障模式的建构其实是特定市场经济模式的寓示与展示,它从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但对于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方面机制的缺乏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体育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对于运动员来说,退役后,运动员必须面对就业、求学、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建设完善的退役运...
回顾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无论从其早期的理论渊源还是从现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实施方式来看,都离不开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如早期的宗教社会思想、大同社会思想以及社会互助论等,还有现代社会保障实施的互助共济原则,都体现的是社会保障实施的风险和责任共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