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性法律代表的是整个群体的意志, 它没有明显的道德或者正义基础, 但基于统一的社会意识所有人都必须服从, 它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在有机团结社会中, 如果违反压制性法律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违法行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是对整个社会统一意志的违背, 因此, 机械...
回顾中国的法治建设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内生型法律体系以及原殖民地国家植入型法律体系不同,中国属于混合型法律体系,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这些因素之间既有良性互动和动态均衡的一面,也常常存在...
村落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当前, 在社会改革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一方面是社会的整体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村落文化遗产面临着悄无声息的消亡。...
参考文献1.调查资料[1]笔者整理的2014年3月萍乡芦溪县宣风镇乡村人民调解调研资料:包括2008-2013年宣风镇司法所保存的杨斌圣人民调解卷宗资料的复制版(已经制作成WORD电子版保存)。[2]中共萍乡市委组织部2012年设置的报道杨斌圣事迹的纪录片...
尤根埃利希(EugenEhrlich,1862-1922),欧洲社会学法学和自由法学的创始人之一,埃利希的理论奠定了法社会学的基础,活法理论则是埃利希理论的核心,他在批判和继承分析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的基础上,创新了当时法学的研究方式。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法...
第三章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本体论(一)社会联合体与法律哈特指出,关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极少像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一样,持续不断地被问着,同时也由严肃的思想家以多元的、奇怪的,甚至是似是而非的方式作出解答。然而,就法律的情形而言...
关注男性自杀问题,实际上是关注它背后涉及的个人动机、社会背景以及法律规则之间在社会视野下的互动与碰撞问题,这是所谓法社会学研究问题的基本进路。自埃利希写作《法社会学的基础理论》以来,法社会学逐步成为借助法律研究社会事件和社会情境的又一进路[...
自劳动合同立法以来,劳务派遣一直都是一项饱受争议的用工制度。正如耶林所说,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为了有意识地达到某个特定目的而制定的,[1]国家的立法与修法行为并不只是纯粹的规则设计与制度安排,更体现了立法者针对某一现实问题的规制理念。立法者...
自农村低保制度开始探索试点运行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全国各个省份都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让生活在农村地区,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民群众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充满了信。...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639票赞成,169票反对,57票弃权高票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是继1996年十五年之后一次大修,可以说是顺应民心,集中民智,反应民意。一、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法社会学分析(一)本身就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