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始终是人类追逐的社会理想,也是党和政府一直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实现社会和谐,经济和谐是物质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经济法作为现代法,在调整企事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宏观调控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完善企业制度、克服市场和政府调节失灵缺陷以及社会利益再分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各个方面能够协调发展,需要非经济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仅仅依靠经济因素来促进社会进步是不可能的。除了经济因素,法律的保障也是必须的,法律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用经济法健全制度,保障规范运行
当今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它必然要求公平与效率并重,人们行为更加规范,社会结构更加合理。这说明了经济法作为规制市场经济的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应有的作用。现代经济法的发展理念主要表现为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性发展,着眼于确定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经济法能通过对经济的调节规范人们行为,调整国家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规范经济主体,使市场竞争自由有序、经济运行稳定以及社会保障有效,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总体良性运动,使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经济法现代理念的体现,也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也是辩证统一的。
二、用经济法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保障各行业公平竞争
在市场规制法中,经济法是维护竞争秩序,建立并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有力手段,只有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从而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达到社会全面和谐。维护市场自由、公平竞争是经济法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旧的经济体制下的妨碍公平竞争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在市场交易中也难免出现行业垄断、市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等不良现象,尤其是一些行政性单位及一些挂靠政府部门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这些企业凭借政府给予的特权,拥有着竞争优势,从而导致了不公平竞争的出现。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去调节,但政府干预并不能完全控制和主导市场,要完全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安全,还需要市场调节。
三、用经济法保障社会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促进社会利益的协调和公平
经济法再分配是对社会利益资源和权利的调节和再分配,是在对社会整体效率和公平进行考量的基础之上,追求利益的实质“平衡”,并进而追求秩序、安全和自由,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和维护社会整体的公平与效率。经济法的理念目标和价值目标是要理清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社会公平和个体公平、社会总体经济效率和个体经济效率之间的平衡问题,力争找到最佳的均衡点。经济法作为社会本位法,主要运用国家调节的方式,对社会权利和利益进行再次分配和调节,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公平与效率。同时,经济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它是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体现,通过规范企业运行制度、稳定市场秩序、弥补宏观调控制度以及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等,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社会特殊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利益均衡,使社会安定有序,促进和谐社会形成。
四、关注弱势群体,保障与促进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是要实现利益均衡,社会公平,但当前我国社会成员结构比较复杂,还有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由于身体状况、个人能力差异等原因,在实际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存在加大了贫富悬殊,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妨碍了社会公平,如果国家对此放任不管,难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经济法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手段对弱势群体问题加以解决。如为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多方筹集保障资金,逐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逐步完善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解决部分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以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保障为实现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加强经济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 一) 树立自由、秩序的经济法制理念,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经济法应着眼于维护经济发展的安全与稳定,重点要从保护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当前背景下,经济法应树立自由、秩序的经济法制理念,着眼于自由和秩序带来经济运行的稳定、安全和发展,努力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充足的物质基础。目前,经济法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国家公权力和作为市场主体的私权利之间达成平衡与和谐。一方面要防止某些政府部门不以社会整体角度出发,以权谋私,非法干预正常的市场调节机制,从而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因市场机制缺陷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贫富两极分化、垄断等社会不公现象,防止以上两方面问题的出现其实质就是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平衡和谐的经济环境。
( 二) 树立效率与公平的经济法制理念,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经济法对经济生活起着法律调整的作用,它始终坚持平衡协调原则,兼顾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这些本质特征体现了经济法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现阶段莱芜市还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差别和矛盾,在经济活动中,要把这些矛盾和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解决,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公正地协调关系,在立法的理念上实现创新和发展,从而科学理性地解决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阻碍实现社会公平的突出问题,如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失业、环境保护等问题,以逐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同时以公平促进全市整体效率的提高。
( 三) 树立整体效益的经济法制理念,实现社会繁荣与和谐。一是要突出市场主体的协调。随着私人对经济利益的无限追逐,虽然增加了社会财富,但同时也会引发贫富差距的矛盾。经济法就必须通过不断协调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市场主体纳入健康的发展轨道。二是要突出人与环境的协调。随着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逐,难免会以伤害自然资源为代价,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经济法应要求人们关注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贯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真正为社会全民所用,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经济法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现代法,应当高瞻远瞩,以追求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行业、地区之间的经济结构与宏观资源配置的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经济法作为现代法,能够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制度性问题,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稳定与安全。而经济法的产生机制、运行和实施机制,则起到了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相信经济法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解忠东. 试析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金融时代,2013,9
2. 黄硕. 试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法[J]. 法制与经济( 中旬) ,2013,3
3. 张翌. 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不足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4. 朱宏. 试析经济法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J]. 科技创业月刊,2007,12
5. 钱贵. 浅析经济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经济视角,2009
6. 顾功耘主编.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经济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压制性法律代表的是整个群体的意志, 它没有明显的道德或者正义基础, 但基于统一的社会意识所有人都必须服从, 它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在有机团结社会中, 如果违反压制性法律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违法行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是对整个社会统一意志的违背, 因此, 机械...
回顾中国的法治建设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内生型法律体系以及原殖民地国家植入型法律体系不同,中国属于混合型法律体系,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这些因素之间既有良性互动和动态均衡的一面,也常常存在...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理念,最早由世界银行于2003年提出。2003年12月,世行出版的《全球化增长与贫困(建设一个包容性的世界经济)》政策报告提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包容性问题。而作为一个概念,则是由亚洲开发银行于2004年提出。2004年5月,亚行发布的《在亚洲发展中...
一、法律漏洞的界定对法律漏洞的界定,从其概念的产生上看是针对法律的司法适用的分析而产生的;法的运行的其他环节,包括立法、执法、守法等,即使不是不存在,至少是不会强调法律漏洞的问题。只有在司法过程中,在法官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时候,法律漏洞才...
自农村低保制度开始探索试点运行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全国各个省份都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让生活在农村地区,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民群众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充满了信。...
经济法的理念,即经济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它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于经济法理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王琦认为经济法理念是国家有限干预经济,史际春、李青山则认为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公平正义,其核心内容...
在和谐社会的环境背景下明确的指出刑事法律的基本理念:首先是要保障法律的公正性,把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国家安全作为首要的内容,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刑法的权利,要正确的运用刑法来维护公民的合理权利不受到侵害,避免刑法与生俱来的剥夺性,其次是我们要...
一、引言调解,指的是纠纷发生后,由第三方主持,依据一定的共识观念和社会规范,进行劝解、调停、斡旋等行为,以促使纠纷当事人达成合意,消解冲突的一种纠纷解决模式。在中国传统社会,调解是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尽管古代中国的法律条...
法律在人类历史上的诞生,与抽象、语言、良知一样,既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偶然性,但只要在人类社会中正式诞生与发展,就必定有其存在与发展的理由。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法律的存在与发展既有物质的缘由,它的诞生、发展除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但由于社会转型、政策调整、经济转轨等原因,却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群体性事件。根据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