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区教育对群众工作的促进研究
【导论】党的群众工作中社区教育的应用导论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内涵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社区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分析
【第四章】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对策探析
【结语/参考文献】社区教育为群众工作服务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中国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分析
(一)社区教育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就出现了社区教育的雏形。当时一些学者倡导把教育与社会改良相结合,在国内推行乡村教育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以及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并创办的乡村教育实验等。此时的社区教育活动还处在自发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我国城乡范围内重新掀起了广泛而深入的社区教育活动,并已由自发形式向自觉组织转变。本文仅就 80 年代以来的国内社区教育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
根据广大学者对我国社区教育的研究经验,一般将社区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起步、探索与提升三个阶段。
1.起步(1983 年-1993 年)
社区教育在我国的重新兴起是旨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四有"新人。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迈进,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的问题日显突出。人才的培养需从基础抓起,中小学教育自然是培养人才的奠基性工程。1983 年邓小平同志于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此外,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了更好的培育"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社区教育便应运而生了。
起步阶段的社区教育主要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内出现并由专门成立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采用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其中以学校教育做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配合社区教育为依托。当时社区教育的对象仅为社区内的在校中小学生,以德育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此时国内的社区教育还带有一种不完整性,但它为形成下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社区教育奠定了基础。
2.探索(1993 年-2002 年)
一方面,随着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相关决定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期。社会的大发展影响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理念、生存技能等,对广大民众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广大民众普遍感受到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进而较为普遍的产生了发展与进步的内在需求。社区教育随之成为满足这种带有社会广泛性的学习需求的最好选择。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现代社区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建设和发展好社区的关键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区教育来完成。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搞好现代社区发展,日益重视社区教育在国内的推广与发展,加强了对社区教育的领导力度。如 1999 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2000 年 4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在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河西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上海市闸北区、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以及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八个地方开展社区教育试验推行工作,而且,其余各省市可以参照《通知》传达的精神,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实际情况,选择在部分有条件的区域推行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01 年 11 月,在教育部召开的社区教育实验交流会议上,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域由原来的 8 个扩大为 28 个。社区教育的试验推行工作促进我国的社区教育实现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发展。
概而言之,1993 年之后,我国社区教育的范围由大城市逐步辐射到了中小城镇和一些农村地区,成立了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核心的社区学院,成为社区教育的基地。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变为社区内的全体成员。社区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拓宽为全民精神文明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此时我国社区教育已进入到探索发展的新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提升(2002 年至今)
随着社区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中央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逐渐加大了对社区教育的领导力度。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当前,我国已经发展了一百多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的范围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社区教育在党的领导与支持下已经形成了"由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方协同、社区自主活动、公众积极参与"的运行方式和以"京津沪等大城市做龙头、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干,中西部地区有重点地开展"的分布格局以及"以城促乡、城乡联合、协调发展"的社区教育推进模式。
总之,社区教育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提升期,并呈现出普及性发展的大趋势。
(二)中国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取得的成效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任务。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教育。党在把群众工作做进社区、做进家庭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基层群众工作队伍
党的群众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社区居民,二者具有一致性。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党为更深入、更全面的服务好广大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以社区教育为基础,培养了大批党员志愿者和党员义工投身到社区教育中直接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这一方面既引导并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借助社区教育的力量、利用社区教育的平台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队伍。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采用了一套由教委主管、妇联配合、街道承办、专家指导、社工运作、群众参与的社区教育新模式。该社区教育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三工队伍"的培训。培训而出的"三工队伍"就是活跃在社区教育平台上的新时期优秀群众工作队伍的代表。这里所说的"三工队伍"主要包括政府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群众中的志愿工作者,根据三者各自的职能定位、数量比例、资源配备、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把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支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优良队伍。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以促进各个年龄阶层的居民接受"同步教育"为直接目的,以密切干群关系、党群关系为着陆点,以调理群众的日常关系为切入点,融入到社区内,扎根于群众中,专业强效率高,成为新形势下深得民心的优秀基层群众工作队伍。
2.切实关注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已经由过去的温饱型生活向比较富裕的小康型生活转变。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更多更复杂的精神、文化、生存、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需求。构建满足广大居民多样化需求的新平台意义重大。
在上海市静安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联合静安寺街道社区内单位的共同努力,并在广大居民的广泛参与下所共建的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最大限度的整合了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满足了广大居民的实际需求。如静安寺社区内的单位为社区学校提供各种居民所需的设施、场所,同时还会选派单位内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到社区学校讲课。与此同时,社区学校也会根据自身所开的课程为社区单位职工提供接受进一步技能培训的机会。实现了社区居民与社区单位的资源共享,使社区内的物质、人才资源都能真正的实现为民所用。此外,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充分考虑到广大居民的年龄层次、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发展要求等,为社区居民开设了以各种不同授课形式为媒介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广大居民不同的实际需求:在教育形式上,有面对面授课、多媒体函授、会议座谈、举办展览会、开展交流活动、外出参观考察等;在内容设置上,有为厨艺爱好者设立的烹饪班并有驻地宾馆的优秀厨师来为学员授课,有为社区内女性同志设立的美容养颜班,有为社区内智障人士设立的生活自理锻炼班,有为老年人开设的身体保健讲座,有为外来务工人员开设的法律咨询班,有为广大居民开设的消防知识讲座等。社区教育的形式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真正满足了社区内不同居民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当今社会的主要组成单位是社区,人们生存、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社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实现社区的和谐。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社区教育为社区内的全体成员提供使其实现终身学习的全程教育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全方位教育,一方面实现了社区内的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提高了社区成员的精神素质和知识水平、发展了人的生存技能、提高了社区成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了和谐社区的构建,进而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深圳市宝安区桃源居社区自建成以后,一直保持着"无一户居民犯罪、无一例邻里纠纷、无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无一例拐卖儿童事件、无一场重大安全事故、无失业、无低保、无黄、无毒、无赌"的"十无"成果,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光辉典范。桃源居和谐社区的构建离不开社区教育的推动。桃源居社区的社区教育体系由五大系统组成,涵盖了桃源居社区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涉及广泛,主要有:代表儿童教育的幼儿园、儿童中心、儿童泛会所;代表学历教育的深圳清华实验学校;代表妇女培训教育的女子学校、女子素养学堂;代表家长教育的家长学校以及代表老年教育的老年颐康园、老年大学。五大教育系统涉及各种教育形式、涵盖所有年龄段的居民群体,为实现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同时,社区内部还成立了多个居民文体组织如足球队、篮球队、合唱团、老人舞蹈团、老年人腰鼓队、太极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等,为丰富广大居民的文娱生活、加强居民之间的感情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此外,桃源居社区教育体系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居民自治,各司其职"的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在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下、通过政府的高效管理,形成了优良的社区服务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强大的义工队伍,增强了企业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这一切组成了和谐社区的所需要素,为桃源居和谐社区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存在的不足
中国共产党重视社区教育为群众工作带来的机遇,在实践中,积极运用社区教育促进和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区教育在我国尚处在起始阶段,部分党员干部还没有全面认识到社区教育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且社区教育在我国还未得到均衡发展,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党在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地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意义重大。
1.对社区教育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我国城镇化在不断加速发展,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的数据显示可知,从 1978 年到 2013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从 1.7 亿增加至7.3 亿,城镇化率已经从 17.9%升至 53.7%.而国际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已经表明,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国家城镇化率超过 50%时,一个国家就到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党和政府必须要做好"人的城镇化"的工作,即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化为现代文明的市民,引导他们真正融入到城镇中,这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教育居于核心地位,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因为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积累,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了解当前城镇化发展的严峻形势,不清楚社区教育体系的特性与功能,没有看到社区教育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良好机遇,对社区教育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足。
首先,一些党员干部没有认识到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特点,不了解社区教育所包含的教育、生活与发展的相关性,认为社区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没有什么区别。在实践中,他们没有看到社区教育为党把群众工作做进社区、做进家庭所提供的良好机遇与平台,认为社区教育仅仅是社区居民自身进修或生活消遣的平台,与党做群众工作的关系并不大,无需关注和建设。其次,在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居民流动速度不断加快,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利益诉求也日益复杂,广大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规模与内容的要求必然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一些党员干部虽然认识到社区教育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却对社区教育规模的控制、良好的管理产生怀疑甚至畏惧心理,因而在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并不善于也不乐于去运用社区教育。这些观念与行为完全不适应于当前形势下党做群众工作的形势和要求。
2.社区教育在群众工作中的运用存在地域差异性
一方面,由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导致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出现了极大的地域不平衡性。相较于东部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这不仅在进一步拉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使得我国城镇空间布局与资源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农村的经济水平、师资力量、管理体制、资源共享等各方面与城镇相比都明显落后。这种城镇化的地域性差异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出现了极大的地域差异性,相应的社区教育在为党的群众工作服务中也出现了较大的地域差异性。
具体来讲,在我国京津沪、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广大城市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也比较高,取得的成效也比较明显。而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甚至尚未开始社区教育的建设,更谈不上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如何在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广大农村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社区教育,更好地运用社区教育做好这些地区的群众工作,需要引起党和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缺乏制度保障
社区教育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其形式和内容都已经相当丰富,在新形势下党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桥梁作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中也非常重视社区教育的作用。然而,由于社区教育在我国发展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甚至尚未起步,使得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缺乏普遍性,相关的制度保障也不健全。
目前,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广大党员干部在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时受到的约束比较小,一些党员干部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有的也只是停留在号召与指导的层面上,缺乏监督和执行。社区教育虽然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桥梁与平台,但相关制度保障的不健全势必给党更好的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带来严重的阻力。加强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相关制度保障,才能促进社区教育平台下党的群众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近年来,株洲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城镇化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将城镇化和社区教育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拓展社区教育的内涵,有利于社区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并建立和规范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社区教育管理和...
高校开展社区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院校创新发展的有效机制,也是高等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有力抓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实践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科学理论成果的指导。...
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被不断催生, 从而引发教育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六、发展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对策研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仰赖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这就需要培育新型农民以推动农村的发展,而教育正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农村社区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本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我们提...
社区教育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提高区域社区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为目的,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达到教育的目的。社区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全体社区居民,无论年龄大...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教育先行。社区教育作为我国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最广泛的受众群体,能够满足环境教育的大众化与终身化的教育需求。...
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这两个概念分别是由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和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在1965年和1968年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1972年的报告--《学会生存》中,着重强调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这两个概念。从此,终身教...
二、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吉林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打造全新农村,必须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现代化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素质的提高来实现,最终都归结和有赖于农村社区...
参考文献:学术着作:[1]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叶忠海。社区教育学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22.[4]国...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践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形势下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伴随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社区日益成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