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社会教育论文 >

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对策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20 共758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区教育对群众工作的促进研究
  【导论】党的群众工作中社区教育的应用导论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内涵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社区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分析
  【第四章】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对策探析
  【结语/参考文献】社区教育为群众工作服务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四、中国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对策探析

  (一)中国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

  社区教育自在我国兴起以来,就在实践中有力推动了党的群众工作顺利开展。新形势下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1.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并将其运用到党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工作是党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群众工作中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最高标准。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做群众工作都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断实现推动着党不断向前迈进,党的不断前进也推动着人民利益的不断实现。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日益复杂化,党内在关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上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认识,有部分共产党员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先群众利益后党员利益的原则,做出了轻群众利益、重个人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的行为,给党的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决策以及决策的贯彻执行都必须切实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正如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社区是我国社会的组成细胞,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社区教育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运行的,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因而社区教育要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为广大居民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帮助广大居民群众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为己任,以维护广大居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宗旨。

  2.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分布等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如果城乡关系改变,整个社会也会相应跟着改变。"当前,在我国积极推进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进程中,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各个城市,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又由于他们自身身份、生存环境、生活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因生存技能受到挑战而产生,或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存在……但都关系到他们的就业、生存、生活等切身利益。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要做好"人的城镇化"的工作,即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化为现代文明的市民,引导他们真正融入到城镇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教育居于核心地位,承担着重要责任。这也要求党在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必须以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

  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智慧和生存能力,进而实现呵护生活、关心生命的意义,这与党做群众工作有着共通之处。当前我国大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此进程中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时把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首先有助于增强广大群众的生存精神,帮助他们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步伐,在困境中不断拼搏、勇于进取;其次广大群众接受生活教育与生命教育,有助于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生存水平,让广大群众在面对新环境、新挑战的时候具有坚强的抗挫折能力和自身竞争力;最后,人们从精神到能力都认识并掌握了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珍惜和尊重别人的生活与生命,进而逐渐培养起他们对社会、对他人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爱心。综合来讲,中国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时,以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首先帮助人们增强自身对新生活、新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掌握新生活、新工作的能力,人们受到的社会认可度就会随之提高,这又有利于提升人们对新生活、新工作的满意度,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升,而且不仅仅是让农民从农村搬到城市、从农房住进楼房,而是让他们从身心切实感受城市文明的成果,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新型城镇化,党的群众工作也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

  党做群众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即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根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依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实现了质的提高。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给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然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依然需要发展来解决,一方面是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人的发展。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这既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新形势下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形势下社区教育运用于党的群众工作中,目标应定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21 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素质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不断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因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两个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实现并促进人的就业、维持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人文素养的提升则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实现人的持续发展进而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必须的动力和源泉。因而,在我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社区教育要创新党的群众工作,促进社会的发展,使其目标培养的不能是只懂书本理论知识的"文化人",也非只有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和只知经济与利益的"经济人",而是必须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4.以照顾社会弱势群体为基本立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办法,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今天,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期,国家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然而,在大多数人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的同时,仍有一部分人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质量、权益维护等方面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部分人主要有下岗职工、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进城务工者与其子女、失地农民、城市低收入者以及老弱病残等。根据"短板决定木桶盛水量"的木桶定律, 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正是党构建和谐社会、做好群众工作的瓶颈所在,是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心所在。党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选择把重心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是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稳定大局的需要,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

  针对当今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绝大多数社会弱势群体都生活在社区内,社区教育在助党做好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工作上理应发挥关键性作用。社区教育目前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教育关怀和社会关注,使社区教育成为弱势群体的温暖家园。社区教育首先应做到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将教育与就业相结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对其开展获取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具备岗位适应力的系统培训,使社会弱势群体适应来自市场经济的竞争,获得就业或者创业的机会,真正成为有工作能力、竞争能力的人才。

  (二)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具体对策

  当前,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只是在部分地区实行,在国内还处于起始阶段,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健全,社会重视程度、认知程度也远远不够。在当前新形势下,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领导、使用、对待社区教育,以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桥梁作用为党的群众工作服务,这是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强化管理--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保证

  (1)加强党和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领导

  在我国,社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社区内各个部门以及社区全体居民,因而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以实现对社区各种资源的整合、协调、统筹、优化,最大限度的为民所用。但由于社区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党和政府对社区教育的引导和重视程度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教育更有力的助党做好群众工作,党和政府就必须要密切联系我国国情,落实对社区教育的管理,加强对社区教育的领导。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认识到社区教育对做好社区群众工作、促进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性,把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议程纳入社区发展规划中。进而,各地党和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引导社区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例如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社区教育一般还尚未广泛开展,党和政府应该加强重视、强化行为,为营造社区教育环境创造条件,积极建设社区教育平台,努力开展社区教育;对于教育基础比较好、已普遍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党和政府应该注重建立健全当地社区教育的工作体系,完善党和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对于社区教育发展情况良好,并已经初步建立起党和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的地区来说,党和政府则应推动社区教育由单一的行政推进模式向行政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模式转变,最终建立起社区教育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2)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法制建设

  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在价值理念上的大力倡导、在制度化建设上的积极推动以及在政策法规上的有力保障。制定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是对社区教育的运行进行合理的规范并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也是社区教育在我国逐渐发展成熟的标志。从当前来看,虽然我国有一些与社区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并没有设定社区教育的专门性法律,已有的政策也只是属于教育政策或社会政策的边缘性规定。法律政策的缺失、立法保障的滞后,严重阻碍了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如何加强社区教育的立法工作,对社区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提供法律保障,是发展社区教育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已经制定了社区教育的基本法,为我国制定社区教育法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如:美国的《社区学校发展法》、《终身学习法》、《2000 目标:教育美国法》等;日本的《社会教育法》、《日本文教政策: 终身学习最新发展》、《终身学习振兴法》等;韩国早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将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立有《平生教育法》、《终身学习法》等。我国应系统学习并总结国外社区教育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各地实际情况把社区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中,改变社区教育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通过立法程序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进而更好的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为做好群众工作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充分运用--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

  (1)增加社区教育实体建设

  社区教育实体是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居民必不可少的平台。在北欧、美国以及日本等,都建立了大量的民众学校、社区学院、公民馆等,为其各自的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美国的社区学院几乎遍布全国,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布局上,美国绝大多数州约 90%以上的居民都可以在离家 25 英里之内的地方找到一所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在美国居民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当前,从我国社区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实体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要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更广泛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必须大力加强社区教育实体建设。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定数量的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培训中心;或者依托各高校、职业学院以及中小学等,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校资源逐步的向不同层次的社区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形成社区教育基地。同时,也要在社区周围建设公共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等场馆设施作为社区教育中心,突出它们的社区教育功能,为社区居民服务。

  社区教育实体是社区教育长期稳定发展的载体。增加社区教育实体建设,推动社区教育平稳开展,为社区教育助力党的群众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务平台。

  (2)加强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一直具备专业化素养和高技能水平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是决定社区教育发展、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新形势下发展社区教育,就要着手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以及广大志愿者结合组成的高素质工作队伍,其中专职人员为骨干成员,兼职人员与志愿者同志为主体成员。专职人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从现有教师工作队伍里的富余人员中或者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中选拔出一些热心社区教育的人,将他们进行培训上岗。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则要根据实际需要充分鼓励、挖掘各行各业有能力、有素质的社会团体、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学生投入到社区教育活动中去,使他们成为社区教育有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广大党员同志组成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到社区教育事业中去,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在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中做好群众工作。

  社区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事物,与社会的发展、生活需要紧密相连,这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要时时更新自己的技能,不与实践要求脱节。因此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还要严格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规范,积极组织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由大学代为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制度,从而在确保工作者质量的同时实现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技能培训的不断创新。此外,还要积极倡导社区教育工作者自发学习与互助学习,组成社区教育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成为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专业队伍,推动社区教育蓬勃发展,进而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到社区教育的好处,真正实现便民利民。

  3.优化对待--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条件

  (1)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

  社区教育的运行离不开充足资金的保障。社区教育注重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属于非营利性活动。因而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政府应该每年制定合理的预算投入到社区教育中。此外,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经费投入机制、依靠多元化的社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也是社区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的各方面要求也不断提高并趋于复杂化,进而对社区教育的办学规模、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所需经费投入也不断呈现上升趋势。所以必须要扩大经费投入以保证社区教育的有序运转。对此,政府在直接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广大社会团体、单位以及个人积极为社区教育出资、出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的经费投入良性机制。

  在获得经费保障的同时,还要加大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调节力度。政府主管部门应首当其冲做好监管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使用计划,同时设立经费使用情况公示栏,发挥广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以保证政府的财政投入部分、各社会团体、单位的资金支持以及个人的捐助部分等都用到实处,防止因资金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从而真正实现专款专用。

  (2)加大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一些地方对社区教育缺乏足够的宣传与重视,使得许多公民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的新型教育模式,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与支持,因而加强对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区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是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社会宣传方式如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作专题黑板报、在宣传栏张贴公告等,使社区教育的理念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眼中、耳中、心中;其次是注重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进行系统宣传,使广大民众对社区教育的基本知识、特点、内容、功能、形式等具备全面的了解,形成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共识;此外,还要尤其注重网络电视、数字广播、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新媒体具有快捷的传播速度、广泛的受众性以及巨大的信息量,使广大民众真正了解社区教育并积极投身到社区教育活动中,社区教育也会真正在全社会倡导起来。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提高社区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增强党和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这对于推动社区教育助党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