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 >

基于调查的中职学生消费行为状况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7 共3973字
论文摘要

  一、调查研究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了江苏省昆山市3所公办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共700名。问卷发放时间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1月,采取非随机抽样的判断抽样方式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67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39份,试卷有效回收率为91.3%。样本基本状况见表1。

 论文摘要

  (二)问卷的结构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问卷采用自填式结构,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中职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对中职学生消费态度的调查,内容涉及中职学生对情绪性消费、品牌消费、理财习惯等多方面的态度。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注意了指导语、格式,题型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以便被试者能更加了解调查的目的,从而顺利的配合完成调查,保证问卷真实有效。

  二、当前中职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展示

  (一)中职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

  1.中职学生的经济来源的调查

  中职学生的经济来源是指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支付其学习、生活费用等花费的来源,主要有父母或其他亲友资助、个人勤工俭学、奖助学金等几种形式,本文只对主要经济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

  2.中职学生月消费水平的调查

  从调查可以发现,中职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与他们家庭的所在地、家庭月平均收入、所读专业、是否住校和零花钱的来源五个方面相关。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也反映在学生的消费行为上,来自城市的学生消费数额就比来自农村的学生高。

  3.中职学生的交际消费调查

  (1)手机、通讯消费

  青少年是拥有手机比例最高的人群之一。不同年级的学生手机消费数额明显不同,年级低的学生手机消费高,年级高的学生手机消费低。

  (2)日常人际交往消费

  通过分析发现,中职学生每月用于人际交往、请客吃饭、同学聚会方面的消费情况与专业、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等变量存在联系。男生的人际交往花费明显高于女生。

  4.中职学生网上消费情况的调查

  中职学生普遍比较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对于服装和配饰的选购没有过多的质量要求,而是追求时尚和个性。网络游戏对于男生的诱惑大于女生,沉迷于游戏的男生还大有人在。

  5.中职学生用于学业方面消费的调查

  中职学生用于学业方面的消费包括购买书籍、文具、工具、课外辅导材料以及各级各类培训或考证等用于拓展个人能力,增长知识储备方面的消费。

  6.中职学生的个人理财习惯的调查

  中职学生每个月受家庭给予的零花钱数量的限制,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数量有限,这其实是有利于锻炼其个人理财能力和理财习惯的大好机会和重要阶段。

  (二)中职学生消费态度的现状

  消费态度是中职学生消费观念的直接反映,对于我们分析中职学生消费思想,掌握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关于冲动消费的调查

  在对中职学生调查“您所热衷的东西面前,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消费”时发现,有51.7%的学生选择了“会”。说明中职学生消费受心情影响的特征是明显的。

  2.关于人际交往的态度调查

  前面已经分析过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消费的分析,这个部分是既成事实的行动上的反映,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消费的数额并不高,但人际关系往往是学生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他们的交往态度和实际消费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对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态度进一步分析。数据表明91.5%的中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以AA制或轮流请客的形式进行着,只有8.5%的情况是由一方独自承担费用。

  三、基于调查的中职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从上述的行为、态度两方面看出,中职学生的整体消费情况正常,追求实效、理性消费是中职学生消费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行为总体是符合其身份与经济能力的。

  1.量入为出是主导。中职学生在购物时,物品质量或保质期、是否对自身有益、款式及包装、价格低廉是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在衣食住行方面他们的要求和标准更看重价格,选择“经济实惠”的人数占总数的43%,价格合理与否是中职学生购物时考虑的第一要素。

  2.消费结构多样性。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学生基本的生活需求,于是他们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消费的方向转为对服务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用于通讯、交际等方面的消费有增长的趋势。消费结构日趋多样。

  3.消费心理可塑性强。中职学生毕竟年纪小、不够成熟,他们还处于认识和学习的阶段,他们较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四、中职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学生消费“两极分化”情况严重

  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过着与其身份不相符的奢侈生活;他们出手阔绰,课余活动丰富多彩,请客吃饭挥霍无度。这样的学生虽然人数不多,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其他同学的负面影响极大,他们盲目、高水准的消费令一些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的学生也追随他们之后,导致攀比消费和超前消费的不良现象产生。

  (二)交际消费偏高

  1.手机消费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近半数的学生每月手机花费在50—100元,20.5%的学生每月花费要超过100元。现在许多校内的事情,学生更愿意用电话解决,方便省力。进入“拇指时代”以后,动动手指就能交换信息,有的学生每月短信数量动辄成百上千。

  2.人际交往消费

  从调查过程中发现,中职学生每个月用于人际交往的费用也占有很大的比重,94.5%的中职学生每个月都有200元以内的人际交往开销。

  (三)网络消费趋势愈演愈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因特网已经覆盖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上网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自我满足的消费偏高

  1.中职学生的个性消费

  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占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正是青春期的尾声,叛逆又自我。他们将自己学业的不成功引发的自卑转化为追新求异的行动动力,希望借此取得自信。于是,他们敏锐的把握时尚,站在时尚的前沿,唯恐落在时代的后面,标新立异的装扮自己,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个性资源武装自己。

  2.中职学生消费行为中的模仿行为

  在消费心理学中,消费模仿是指当消费者对他人的消费行为认可,并羡慕、向往时,便会产生仿效和重复他人行为的倾向,从而形成消费模仿。消费模仿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的消费行为都存在着相互模仿的情况。

  (五)精神领域消费明显不足

  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生活技能。在整个调查过程中,49%的学生每月用于学业方面的开支不满10元(包括文具用品的购买);42.9%的学生认为当前没什么学习压力;仅有2.2%的学生会在购物时考虑购买学习用品。而在这方面花费较多的往往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是为了取得毕业证或者找工作,不得不被迫选择考级、考证和参加辅导班的,自己主动学习几乎没有;而且,有些学生表示,如果毕业证对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没有要求,那他们一学期在学习方面的日常支出几乎为零。

  (六)冲动消费现象严重

  冲动消费是指顾客在外界因素促发下所进行的事先没有计划或者意识的购买行为。中职学生中有许多人在消费时凭的是感觉,完全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这个商品,也不考虑该商品是否适合自己,更不考虑购买以后对自己有没有实用价值,心血来潮,随意性很明显。在调查问卷的处理过程中,有4.4%的学生选择自己的消费习惯是:一有空就想去买东西哪怕是课间,只要有钱总想花掉,看情况行事,事先没有特别计划。而且,有一张问卷在“购买物品时考虑的因素”下选择了其他,并注明:“要入的了我的眼”,由此对中职学生的消费心态可见一斑。

  五、中职学生消费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不良价值观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改革开放改变的不仅仅只有经济领域,还伴随着人们思想上的变化,经济开放和发展的同时,外来思想也在对我们的传统思想进行着冲击。在这些人的带动下,社会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这对学生的消费心态也产生了冲击。面对种种倾向于推崇物质享受的改变,中职学生群体毕竟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够透彻,往往出现盲目模仿的行为,形成攀比心理。

  (二)家庭消费环境对中职学生的诱导

  每个家庭都会受到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地域风俗等的影响,并且受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及教育程度的制约,因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这些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习惯及观念,会在日常消费行为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后代子女。即便青年人开始脱离家庭独立生活,原来家庭的消费特点肯定会留有痕迹。所以,中职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学校消费教育的不到位

  消费教育对提高消费者素质至关重要,而我国当前对学生的消费教育是不到位的。早在2007年初,中国消费者协会与全国45个省、市消协联合开展了“全国城镇消费维权状况”调查。

  据甘肃省消协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消协共收回有效调查样本14612个,其中68.8%的消费者认为将消费教育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在日本,消费者教育是由政府出面直接推动的,列入了大、中、小学课程,而我国仅有少数大城市有消费教育课程。根据国际惯例,教育部门及学校是开展消费教育的主体。于是,中消协联合省消协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予以重视,将消费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

  (四)中职学生自身消费观念的问题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是消费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观念,消费观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它一旦形成又将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各种消费及其特点、作用和变化规律,以确定正确的消费观念,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宝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丁爱凤.中职生消费特点述评[J].管理观察,2009,(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