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 >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乡村民宿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10 共436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理论方面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民宿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研究内容上,由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时间较长,因此国外学者的研究较为丰富和多样化。在研究内容上,偏重于对更具有实用性的乡村旅游机制、科学管理、营销和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描述性较少,结合实际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在研究方式上,较多的结合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等学科进行广泛性、综合性、交叉性的探讨。

  而由于乡村旅游在国内起步时间较晚,国内的学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发展模式、规划设计等宏观方面。研究方式主要是总结和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具有概念性、宏观性、理论性、描述性等特点,对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的理论研究较少。

  2、从国内外对乡村旅游民宿的研究来看,国外民宿市场化程度较高。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更多的结合经济、营销、传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民宿的接待设施,经营方式,营销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联合政府相关机构、行业协会等对民宿进行宣传和推广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国内方面,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民宿市场处于发展阶段,客源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营销手段缺乏。针对乡村旅游民宿方面的理论及研究较少,对此项目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6.1.2 较场尾乡村旅游民宿消费者行为调查研究结论。

  本文对深圳旅游客源市场、较场尾客源市场的基本人口特征,以及较场尾民宿消费的动机行为特征、体验行为特征、决策行为特征、评价行为特征等 5 个大项、22 个小项进行问卷调查,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结论:

  1、在客源市场方面,较场尾乡村旅游民宿的旅游季节差异性较大,民宿的客源以深圳本地及广东省内游客为主,随着较场尾知名度的扩张,港澳台、国内其他省份及外国游客也占有一定比重,但整体市场影响力、吸引力尚有不足。

  2、在人口特征方面,较场尾乡村旅游民宿游客年龄主要集中在 31-40 岁年龄段,主要职业类型为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员工;游客受教育程度程度普遍较高;收入主要集中在 6000-8000 元这个区间,消费群体主要为中高端消费者。

  3、在消费动机方面,舒缓压力是民宿消费者的首选动机。在 20 岁以下、60岁以上年龄段以及个体经营群体、学生群体和其他群体中,希望领略滨海田园风光的人数最多。各年龄段中,选择与较场尾周边大鹏半岛其他旅游景点一同游览的游客,比例比较均衡。整体来看,选择特色饮食和娱乐购物的游客普遍较少。

  4、在消费决策方面,较场尾具有良好的交通准入性和优美景观,在满足游客区位需求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停车难的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该片区下一步的发展的主要问题;游客获取外部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为网络信息和亲友推荐;在出行频率上,在各职业、年龄段、收入层次中,一年中出游 1 次的频率相对较多,且所占比重相对比较均匀;在偏好调查上,大多数受调查者明显倾向于休闲度假类产品,其次是观光游览类和人文历史类产品。

  5、在消费体验方面,目前前往较场尾民宿区旅游的游客以一晚的过夜游为主,主要旅游景点也大多局限于较场尾一地,和周边景区交叉性较小;在民宿类型选择上,选择欧式田园民宿、海景民宿和豪华民宿的消费者最多;在景点选择上,大多数游客选择只在该旅游点停留;在用餐选择上,选择在附近餐馆用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择,民宿在提供餐饮服务方面有较大欠缺;从购买意愿来看,消费者购买意愿普遍不高;平均消费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游客在较场尾花费水平较高,但民宿经济连带效应并不凸显。

  6、在消费评价方面,在满意度调查上,关于游和住的整体满意度最高,而关于行和购的整体满意度最低;在重游率调查上,超过 50%的游客选择进行不同类型的景点选择,较场尾民宿区整体重游率水平较低;在推荐率调查上,消费者对较场尾民宿区的推荐意愿较强;在意见和建议调查上,消费者意见最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停车场建设,民宿产品提升两个方面。其他选项分布比较均匀,未出现指标性的特征。

  6.1.3 较场尾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策略建议。

  1、客源市场发展策略方面,按地域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

  2、消费者动机发展策略方面,通过多样化产品设计策略和优化文化内涵策略的方式,提高旅游吸引力。

  3、消费者决策发展策略方面,依次从环境、交通发展,季节性营销,数量折扣,产品捆绑,信息传播,分销渠道等 6 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4、消费者体验行为发展策略方面,从延长停留时间、民宿风格避免同质化、提升民宿服务、制造文化事件以及借力深港合作等 5 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5、消费者评价行为发展策略方面,从建立声望策略、注重公共关系与媒体发展策略,营业推广策略,建立经营者同盟策略等 4 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6.2 不足之处。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较场尾村乡村旅游民宿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其消费者行为模式数据体系。但由于深圳市较场尾游客数量整体基数较大且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样本数量有限,调查时间较短,因此难以全面、深入地进行研究,研究成果还不够详实。应进一步扩大调查样本,延长调查时间,丰富研究手段,提高个人学识,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Gilbert D and Tung L. Public organization and rural marketing planning in England and Wales[J].Tourism Management,1990,(20):423-429
  [2] Inskeep E. Tourism Planning: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M].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7-9
  [3] Bernard Lane, What is Rural Tourism? [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4,(2):7-21
  [4] Graham Busby, Samantha Rendle. The transition fro tourism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
  [J].Tourism Management.2000, 21: 635-642
  [5] Gossling S&Mattsson S…Fern tourism in Sweden: structure growth and characteristics. Scandinavian Joru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2002 2(1):17-30
  [6] Sharpley R.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rus[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3):233-244
  [7] Walmsley D J.Rural Tourism,a Case of lifestyle-led Opportunities[J].Australian Gelgrapher,2003,34(1):61-72
  [8] Beeton S.Rual Tourism in Australia: Has the Gaze Altered. Tracking Rual Images Through Film and Tourism Promo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4,6(3):125-135
  [9]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J],2002(9)
  [10] 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J]2005,(1):63-67
  [11] 黄成林。黄山市乡村旅游初步探究[J].人文地理。2003,18(1)
  [12]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2-19
  [13] 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21(4):8
  [14] 于天。低碳经济视角下乡村旅游中住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管理者,2013,9
  [15] 朱姝。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年 1 月版:(39-41)
  [16] 唐代剑,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7] Alastair.M.M.,Philip,L.P.,Gianna,M.,Nandini,N.,Joseph,T.0.(1996)。Special Accommodation: Definition, Markers Served and Rol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Summers),18-25
  [18] Clark.J. Rural tourism in Roznava Okres, a Slovak case study[J].Tourism Management. 2001 (22):193-202
  [19] Barbara Koth. Bed and Breakfast Hosting Travelers for Extra Income[J].Tourism Value Added Products,1995:17-22
  [20] Marc Lubetkin. Bed and Breakfasts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9(8):84-90
  [21] Susanne Becken,Chris Frampton, David Simmons.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s in the accommodation sector--the New Zealand Case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4,39.
  [22] 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版:(15-21)
  [23] 潘颖颖。浙江民宿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析--基于西塘的民宿旅游[J].《生产力研究》,2013(3):132-135
  [24] 韩振华,周玲强。关于发展现代农家旅馆的研究探讨[J].旅游学。2001(1):27-28
  [25] 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以桂林阳朔为例[J].经济地理,2005(3):418-421
  [26] 童绍茂,郑向敏。基于和谐经营的乡村旅馆发展研究陈蕾[J].经营管理。2009(9):93-96
  [27] 范欧莉。顾客感知视角下民宿评价模型构建[J].江苏商论,2011(10)
  [28] 吕磊,杨林。我国家庭旅馆业的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100-101
  [29] 周琼、曾玉荣。台湾民宿发展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3(9)
  [30] 邓祝仁、阎友兵、秦永芳。乡村特色旅游开发指南[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年 1 月版,95-96
  [31] 王莉、王万同、梁留科。中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
  [32] 王瑾。中国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08(6):30-32
  [33] 李伟。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J].思想战线。2002(6)
  [34] 冯晓红。基于度假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产品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2
  [35] 刘纯。旅游心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36-38] 游多多旅行网
  [39-40] 大鹏政府在线
  [41] 掌庆琳。洪雅芳。吴淑铃。原住民节庆活动期间民宿旅游动机之研究[J].运功休闲餐馆研究,2006.1(6):118
  [42] 吴国清。旅游度假区开发:理论。实践[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 8 月
  [43] 汤澍。马倩倩。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民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3(12)
  [44] 尚晓娜。上海市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P55
  [45] 菲利普·科特勒,约翰·T·保文,詹姆斯·C·迈肯斯。旅游市场营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
  [46] Samuel L.Katz, "Travel Distribution Services: The New Intermediary," in Bob Dickinson and Andy Vladmir eds., The Complete 21st Century Travel & Hospitality Marketing Handbook,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2004,pp.479-491
  [47] 邹开敏。民宿: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探索--以江苏周庄为例[J].乡镇经济。2008(8)
  [48] 张明立,贾薇。基于客户价值导向的企业经营特征及相关者利益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 2006 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6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返回: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