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组织研究的组织行为学转向
从目前大学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对大学组织的现实问题考察来看,大学组织理论的发展存在两种可能的趋势:
第一,对大学组织的分析应建立在较为微观的组织行为的分析基础之上,大学组织研究的趋势是从结构-功能分析、理念思辨和问题导向的范式向组织行为学这样一种综合范式转变。这是因为,“人们只有通过对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行为及结构进行经验性观察,并通过对这种观察发现的具体形态和特征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才可能认识和了解更复杂的人类体系”①。大学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要受到组织制度环境的约束,大学组织中的各种要素或显性或隐性地规定组织内部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动机、行为规范和行为特征。这启发我们,分析大学组织行为可以进一步理解复杂的大学组织体系,了解大学组织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我国以往关于大学组织行为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引进了西方的大学组织理论,主要是基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现实问题,而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大学组织的“松散联合”的特点、大学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大学领导的职业激励机制、大学教师的职业和行为特点等,许多在西方看来具有解释力的结论并不适合用来研究和指导中国大学的改革,因此,大学组织理论也存在本土化和情境化的要求。我国大学组织行为有哪些特点和规律是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建立一种在我国制度环境下大学组织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是我国大学组织理论发展的趋势。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目前的大学组织理论较为集中在对大学组织特性的研究上,而相对缺乏一种“行动理论”,也就是在解释大学组织中的现象时,缺乏组织行为的视角。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构一种大学组织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
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多学科研究的范式。需要注意的是,多学科研究方法在成为较为普遍的研究范式的同时,它也必须在高等教育学的整体性之中得到整合。目前许多研究成果虽采用多学科的观点,但在研究中也往往是分而论之,是一种多学科观点的组合或者“杂糅”;虽然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总是给人一种为多学科而多学科的感觉,理论之间只是并列的关系,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缺乏可以贯穿其中的分析框架和逻辑主线。
因为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必须关注人的因素,那么,有没有一种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人的因素结合起来的研究范式或者分析框架呢?组织行为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可以将多学科的方法有机地整合在对一种管理问题、管理现象---实际上它们都是一种组织行为---的分析过程中。这是因为:第一,高等教育管理或者大学组织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组织行为的控制和协调,在这方面,组织行为学可以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组织行为学关注个体过程、群体过程和组织过程,基本上涵盖了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组织管理的各个要素。第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本来就是借鉴、综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组织行为及其过程,组织行为学为多学科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多学科的理论有了有机的联系和逻辑主线,即围绕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要素针对某一组织行为展开多学科的理论分析,使多学科的理论不致于陷入割裂的状态。第四,高等教育管理或者大学组织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分析框架提供了非常适切的研究理路,可以从多角度、多种理论视角展开研究,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的空间非常之大,可以适合研究许多大学组织管理行为。
基于以上缘由,我们认为,在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范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在学界对高等教育研究中人的因素、文化和价值因素给予充分关注之时,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要发生一定的转变或者转向,从更多的结构-功能分析、理念思辨和问题导向的范式向组织行为学这样一种综合范式转变,即使是一些宏大建构也应该建立在具体的组织行为分析基础之上。这种范式的转变不仅符合社会研究的一般原则,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也更具有针对性。
三、大学组织行为发生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
观察大学组织行为的主要视角应放在大学的学校组织层面,这是因为学校层面的组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组织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决策机制,反映了大学组织中组织成员行动的制度环境。与之相对应,大学组织的价值取向、制度环境对大学组织行为、组织成员行为具有一种规范性的趋向作用,因此,分析大学学校层面的组织行为的发生机制对于大学决策、制度设计等一些关键性的管理环节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大学管理者了解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能够有针对性地实现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控制,进而更好地进行制度设计,实现大学组织目标。
一种具体的大学组织行为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促成的,它受到组织环境、组织成员、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组织行为的发生机制可以从四个维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大学组织行为的动力机制分析。
其一,大学组织行为的外部动力机制分析。大学组织的制度环境是大学组织行为发生的主要外部动力来源。所谓制度环境,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①。组织社会学理论非常强调组织的制度环境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这种理论观点来源于社会学关于一切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②。例如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就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适应环境而生存,必须从组织和环境的关系上去认识组织现象,要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去解释。③迈耶和罗恩提出了组织行为的合法性理论,组织制度、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不是效率机制的作用,而是组织在社会中追求合法性的需要和结果,④“把社会上合法的理性要素整合进其正式结构的组织,能够最大化其合法性,并增强其资源获得和生存能力”⑤。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组织理论将组织视为开放性系统来研究,从而使我们意识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才是管理学研究的前提,组织对环境的遵从与组织同构化的过程、形式、内容与机制才是管理学者要研究的重点。⑥现代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组织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其中合法性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主要的外部动力机制。例如,大学竞争力的优势不是简单地来源于大学之间能力和资源的差异,而是首先来源于大学与所处环境的适配性,也即大学获得的合法性的大小,如大学获得“985工程”建设的资格就是源于大学满足了政府在知识创新方面的需要,因而具有了一种政治合法性。
其二,大学组织行为的内部动力机制分析。大学组织行为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组织本身的组织目标和价值观,二是组织成员的价值观、认知和利益需求;这两方面的因素可以促成或者阻碍大学采取某一组织行为,是大学组织行为发生的内部动力。例如大学改革作为一种典型的大学组织行为,它与大学组织目标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大学组织认为目前大学的状况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就有可能采取变革;同时,大学组织成员会出于自身价值观和个体理性对改革采取支持或者反对的态度。
第二,大学组织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组织行为的决策受到个体、群体和组织三种层次的影响,其中利益、权力和资源的因素较为重要,个体、群体和组织所掌握的权力与资源决定了其行动的能力和其在决策中的地位。因此,分析大学组织行为决策需要从大学组织中不同群体、不同组织的特点、权力和利益的角度,将组织行为决策作为一个政治过程构建分析框架,例如由于大学组织目标的模糊性及其导致的可度量的客观指标的缺乏,大学内部的资源分配决策往往是一个政治过程。
第三,大学组织行为的组织结构基础分析。
这个维度主要是分析大学组织结构对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大学组织行为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发生的,是结构性的行为。大学的管理结构、学科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对大学组织行为产生影响,会改变管理方式。例如,研究型大学较为松散的权力结构和组织架构决定了其组织行为会遵循较少控制、尊重学术自由的原则,行政权力的控制力较弱。
第四,大学组织行为的组织文化基础分析。
这个维度主要是分析大学组织文化对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大学组织文化是影响组织行为的价值和认知性因素,包括大学组织的文化(价值观)、管理文化和学术文化,它潜在地规定了大学组织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分析大学的组织文化能够从深层理解大学组织行为的发生机制,在很多时候可以解释一些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例如,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整合如果不考虑学科间学术文化的差异就可能会导致“拉郎配”,达不到预期的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目的;而一所崇尚学术自由、人文传统深厚的大学,组织成员会自觉地抵制管理中过多的行政干预和控制。
上述几个因素是分析大学组织行为发生机制最主要的方面,它们可以构成大学组织行为发生机制的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可以广泛应用于诸多大学组织行为的分析,用来解释大学的组织现象。
以2003年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为例。首先,可以将之定义为北京大学学校层面的组织行为,因为它是由学校层面设计和推动的。第二,从其组织外部动力来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其改革的主要动力(包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以及国家需要),合法性是主要机制。第三,北京大学内部不同群体对此项改革的态度和认知则构成了改革的内部动力,反对和赞成的群体相互博弈,使校方对原有方案做了较大改动。第四,决策过程相对民主,管理者和学术人员中的不同群体在决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权力,决定了决策结果,其中协商、谈判、妥协的成分较多。第五,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使校方的行政控制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顶层设计的力度。第六,北京大学的学术文化根基较为深厚,学术文化的力量可以对行政管理权力及其文化形成足够的压力,使改革无法仅仅按照领导层的意愿进行,而是做了许多妥协。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任何一种大学组织行为的发生都不是单独一种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析大学组织行为应该综合考虑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
以上只是一个较为粗略的大学组织行为发生机制分析框架,现实中的大学组织行为影响因素可能要复杂得多。我们研究大学组织行为,其目的在于发现其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改进行为的方案,进而有效地控制一些不利因素,更好地根据大学组织的行为规律管理大学。同时,把大学组织的研究更多地聚焦于组织行为,也是今后大学组织研究理论发展的趋势,它有利于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大学组织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大学的组织行为,如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行为、大学的管理行为、资源配置、大学与外部的联系、大学的制度建设、组织变革等等,因此制定大学组织的各种内部政策不仅要了解大学组织的特性,更为重要的,还要把握大学组织内部的组...
实达是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曾创造了10年间从16个人到16个亿的神话,凭终端、外设、PC、网络等颇具竞争力的产品打拼出含金量不俗的实达品牌。后来,高速发展的实达面临很多管理层面的问题,于是斥资300万元从着名的麦肯锡公司买来了一个洋药方.麦肯锡的咨询...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领导科学、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深入人心,情商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有效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情商已经成为衡量管理者能力强弱和自身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组织情商近年来也逐渐被学界研究,被一些...
6.结论与建议6.1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以往文献的梳理,理论模型的构建和检验,最终得出如下结论:6.1.1不当督导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着负向影响在以往领导行为研究中,对积极的领导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备受追捧。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近些年来,...
当前,企业主要采用耗费大量资源的手工管理形式进行管理,随着采购量和库存品种的日益增加,这种管理方式就会导致信息传播不流畅、透明度不高、更新不及时,给物资供应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物资供应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符合企业...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能否创新,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在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领导者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而领导风格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研究领导风格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不...
开发领导力和建立优秀的团队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领导者不断地学习和反思。经过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它有助于组织充分发挥每一个队员的才能。事实表明,如果某种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经验,那么由团队来做通常效...
题目:基于组织行为学分析沃尔玛企业文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尊重个人(一)公仆领导(二)开放式管理(三)共享利益二、服务顾客(一)总目标--顾客就是老板(二)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战略三、追求卓越(一)价格更低廉(二)服务更满意(三)不断创新...
组织管理者要有效地运用愿景激发和驱动员工的敬业行为, 与员工就组织的发展愿景与个人目标进行充分沟通, 帮助员工清晰地了解自身价值与组织使命, 使员工将个体的职业前景与组织发展蓝图相关联, 构建个体成长与组织成长的命运共同体。...
一、组织行为学及其相关概念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组织行为学关注的是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在个体层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情绪。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