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三次百年来的重大经济危机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探析绪论与理论综述
【第三章】关于1929年大萧条的探析
【第四章】关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探析
【第五章】关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探析
【第六章】世界经济三次危机的启示
【结论/参考文献】全球三大经济危机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三次危机的启示
6.1 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矛盾是导致危机的推手
百年来的三次重大经济危机究其根本,最终都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性,从根本上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频发,根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内在缺陷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揭示出引发三次危机的根本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开始了社会化生产,但是在这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极其不平等的,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对立是资本主义无法回避的问题,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只能通过出售劳动力参与到物质生产过程中获得工资,其并不占有生产资料。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但是其并不从事生产活动,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进而奴役劳动者付出劳动力,将生产资料加工为商品,在这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最终被转换成为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而在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又会以此扩大生产,进而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加深对工人的剥削,进入无偿占有更多剩余价值的循环过程当中,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尖锐且更加突出,这种矛盾是不可化解且在不断加深的。
第二,在分配上,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通过生产活动占有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这也导致了劳动工人的相对贫困化愈发的严重。因为社会资本在不断增加,而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反而在不断的下降。另一方面,绝对贫困化也在威胁劳动者的生存,马克思曾预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必然性。一旦社会发生动荡,首先遭受损失的就是无产阶级劳动者,他们的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失业的风险也岌岌可危。这样将加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最终,会导致远比经济危机可怕百倍的社会动荡爆发。
6.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一切危机的原因
1581 年,荷兰人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尼德兰共和国。从此,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无以伦比的巨大促进作用,资本主义制度改变了世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把从前属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从前个人行为的生产也变为了社会行为,产品也从一个人的产品变为社会的产品,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越快,其矛盾就愈发的凸显。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症结所在,这些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资本家所有,并不属于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生产产品的劳动者所拥有,这正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是导致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整个资本主义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所有制存在的固有矛盾无法解决所致。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使得资本市场的战火蔓延到整个世界,大型工厂在世界各个角落建起,市场竞争使得资本家们开始一场空前的、旷日持久的斗争。每一个资本家都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下,为了自身的利益,期望能够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于是,他们竭力研发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机器,加大生产力,加强自身企业组织性,催生了一次又一次工业革命,但其结果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生产越发向着无政府状态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得迅速扩张与资本主义占有所造成的市场相对狭小的限制双双如期而至。1825 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从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周期性地爆发,1837 年、1847 年、1857年、1866 年……世界各地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其根源都在于生产的相对过剩,工人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萧条之中,扮演了最为悲惨的角色,一旦发生危机,无产阶级在这种全社会的动荡变革之中毫无招架之力,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支撑他们度过危机,但却要为资本阶级的罪行而买单。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资本主义在自己创造的强大生产力和自身所有制之间巨大的冲突下失灵了。
历史检验了真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爆发,表明了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力与占有的矛盾愈演愈烈,而资产阶级是不会放弃这种能为自己创造特权的制度,所以,他们在资本制度可调的限度内,部分承认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股份公司、国家占有的企业相继出现,也表明了资本主义在社会生产力极大丰富的时候终将向着共产主义前进,而这种转变,列宁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48]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终于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但是,无论资本主义内部有多少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还是转化多少国家财产,始终都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属性。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形式如何,其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仍旧是资本阶级,雇佣劳动者、工人仍然无产阶级。这种矛盾对立的社会关系始终没有改变,且一直存在着,反而被推到了顶点。
6.3 警惕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从这三次危机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为危机爆发推波助澜,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诸多优点,它能够使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最佳的生产要素整合,从根源上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有效对全球经济市场的资源进行配置,合理整合生产要素,加强全球资本的流动和拓展商品的市场,将极大推进科学、技术、理念的全球化普及过程。但它对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所利弊,一面是机遇,一面是挑战。
20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垄断组织的崛起,大量跨国公司、股份公司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市场,他们深入发展,开疆扩土,把资本、技术、产品带向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利好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威胁,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使其本国内部出现许多新的矛盾,这种国际化的扩张,俨然已经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助推剂。
最为沉重的代价就是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新的常态,一旦一国经济出现问题,呈现出的往往是世界性的危机。以 1997 年亚种金融危机为例,其在短时间内横扫东南亚诸国,接着又将影响扩散到俄罗斯、拉丁美洲诸国;2008年次贷危机一个美国的行业性危机,却致使全球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全球股票市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跌,欧盟、日本、石油输出国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不再相互独立,相互依赖性空前强大,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赖度已超过 30%,个别国家这个数据则达到了 50%-60%.在这种环境下,一旦一国经济内部失衡,经济波动都会演变成外部失衡,进而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染到与其有紧密贸易关系的国家,接着,传染到全世界每一个国家,这种传染又是无法避免的,最终将导致全球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深陷泥潭,遭遇危机。经济全球化,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所带来的优点,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面对资本主义垄断性扩展之时,更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
6.4 加强政府对资源的配置
从 1929 年大萧条开始,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放任”思想就一直没有消退,自由放任主义、新自由主义、其一直主张反对国家对国内经济进行干预,百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我们不可否定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市场确实能够对资源进行高效率的配置,能够促使个人利益最大化趋同向社会利益最大化,而且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要高于政府,能够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可以真正的去自由放任经济市场,为何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 1929 大萧条后,并没有再次实行经济市场的完全“自由化”,始终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其答案显而易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始终有市场自身无法匹敌的功能,要避免危机的发生,就必须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左右、引导市场的发展。其一、政府可以有效的弥补市场的失灵,前文中提到,目前资本主义已然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大量的垄断组织丛生,“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述,完全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不完全竞争甚至垄断。
在不完全竞争或者垄断的市场,意味着某些个体操纵市场、操纵价格。这必然导致商品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大化地满足社会需求量生产出来,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能实现最大化”[49].同时资本家的自利性也注定其不会将资本无偿的投入到一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只有国家能够去承担这种耗费,罗斯福政府在应对大萧条的做法之一,就是大量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此时,政府无疑是市场无法比拟的。其二就是弥补资本主义自身的阶级性的对立关系,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决定了其自身注定的剥削与被剥削的两个阶级的对立关系,资产阶级因为手中占有生产资料,随着生产社会化,越发的占有社会资源,而无产阶级占有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少,当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同时,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那么,如果放任市场去自行进行资源配置,必然将加剧这种不公,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宏观手段乃至立法手段尽量维持这种平衡,如对高收入人群提高税收比例,加强全社会医疗保障,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再就业培训,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有效缓解这种矛盾冲突的手段,去维持天平的平衡。其三,政府可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几次危机的导火索都是社会相对生产过剩,然而,自由主义的放任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生产能够创造需求,可本文引入的三次危机爆发均显示了生产并不能创造需求,且有效需求明显不足,这既是马克思在《资本论》论述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一切危机的原因,也是实践检验真理的客观体现,现实证明,这种想法是不可行的,所以,要保证市场稳定、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积极 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保障一国经济始终在良性轨道上健康发展。
6.5 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认识
2008 年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着《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德国出版商预测,马克思的《资本论》将重新成为今年圣诞节最佳礼物,目前该书的销售量相比 2005 年已提高两倍。”[50]
这次危机,致使马克思的《资本论》再一次成为全球的畅销书,人们希望从《资本论》中找出对此次危机的解释以及应对危机的良方。随着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已经由自由竞争发展到了最终阶段--帝国主义,此时,垄断组织的出现、发展、壮大使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越发棘手、规模越来越大。然而,150 年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研究的分析和阐述仍然完全的、深刻的揭示当今危机的真相,无论是 1929 年大萧条,还是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抑或 2008 年次贷危机,纵观百年来的资本世界几次重大危机,我们都能从中找寻到答案,列宁曾对其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51].在不断经历危机洗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每一次危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马克思主义复兴”的热潮,这种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因为他们清醒的认识到,当西方经济学家在一次次危机爆发之时束手无策之际,马克思早在 1867 年《资本论》中就揭示这一次又一次危机爆发的本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阐述的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从全世界这个大宏观的角度出发去公正、客观的审视资本主义社会。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他穷极一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去探究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的经济、文化、政治、哲学等深刻、严肃的问题,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财富。作为马克思为世人留下的无数珍宝中最为耀眼的一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前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力的助推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经济的前进道路之上,帮助人类一次又一次战胜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指引着人们向着和谐、稳定、富裕的未来不断前进。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获得全人类的认可,他不仅为 19 世纪的人类所拥有,为 20 世纪的人类所重视,而且,作为人类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不断被发扬光大。
目录摘要Abstract1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3研究思路、方法和数据来源1.3.1研究思路1.3.2研究方法1.3.3数据来源1.4研究内容及框架1.5主要创新点2文献综述2.1债务危机的界定2.2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及影响2.2.1新兴经济体主权...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良好, 进出口比率也逐年上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来往越来越紧密, 贸易量持续增长。...
马克思所着《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金融危机本质做出了揭露,并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必然性以及周期性做出了论述。通过对《资本论》做出了解,不仅能够让我国认识到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与本质,同时也能够指导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用有针对性的...
结论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掀翻了整个华尔街,同时也席卷了全世界,其发展速度之快、蔓延势力之广、影响范围之深让人瞠目结舌。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但总的来说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缺失以及金融性政...
金融危机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场经济危机,我们无法避免,只能在掌握其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分析我们企业自身的客观与主观生存环境,找准企业自身发展市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简约销售渠道,从而提升自身盈利空间,以更好地姿态迎接金融危机的挑战。...
一、研究背景2008年的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低价格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政府投入巨款救援AIG集团;另外两家银行虽努力自保,积极转型,但最终也以股票大跌而收场.这些接二连三、令人不安的新闻预示着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随后,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几...
一、引言从历史上来看,香港经济就以自由着称。自1841年开埠以来,香港就一直保持着世界自由港的身份,执行着最自由、最开放的自由港政策。可以说,自由经济制度是中国香港经济的最大特点。长久以来,无论是港英政府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都奉行让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正在恶化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总危机跌宕起伏。在20世纪末,由于苏联崩溃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资本主义获得了暂时的稳定。二十年过去了,现在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仍然在继续发展,这个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
所谓技术革命,按照保罗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中的定义即包括生产工艺的改进、新的改良产品及新服务的引进,表现为总生产函数的上移。不断推出的新技术革命在避免平均利润率下降、刺激投资者生产积极性方面无疑有重要作用。在投入既定条件下,技术变革能够使产...
世界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把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重心的货币政策当作公认的原理加以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和央行,在应对经济衰退时,往往把扩张性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作制定政策的基本范式。我国学术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信任比西方学术界更普遍,货币政策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