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经济危机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危机,而导致这一危机的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在资本逻辑作用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由于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必然周期性爆蕊“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自从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商业世界,一切文明民族及其野蛮程度不同的附属地中的生产和交换,差不多每隔10年就要出轨一次。这种周期性在19世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典型表现,但是,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似乎不明显了,这是因为什么呢?
或者说,资本主义早期危机的周期性特点又是因为什么呢?
实际上,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因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必然导致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即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社会的两极分化如影随形,因此,除非摧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否则经济危机必然再次爆发。其次,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与资本主义早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有关。指导资本主义早期经济活动的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亚当·斯密所创立的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下,早期资本主义奉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政策。古典经济学有一种关于自由的信念,亚当.斯密认为,经济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客观上导致社会总体福利的帕累托最优,因此,最好的国家就是对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只需安心地做好“守夜人”工作。市场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能够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从而不存在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因此,也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对此,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经济学家用他绝妙的供求理论向你们证明‘生产永远不会过多’,而实践却用商业危机来回答,这种危机就像彗星一样定期再现,在我们这里现在是平均每五年到七年发生一次。……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个只有通过周期性的革命才能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规律呢?这是一个以当事人的无意识活动为基础的自然规律。在不干预政策下,资本追逐价值增值的驱动力及其产生的扩张社会财富的巨大作用,必然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产品的大量积压,供给和有购买力的需求之间被划下一道巨大的鸿沟,“多血性危机”(傅立叶)便爆发。经济危机是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自然规律强制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形式,它以破坏性方式使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重新相适应。但是,在不干预政策下,当经济危机发生以后,“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直到最后,大批积压的商品以或多或少压低了的价格卖出,生产和交换又逐渐恢复运转。步伐逐渐加快,慢步转成快步,工业快步变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商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己。
最后,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还与资本和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相关。在20世纪70年代,资本发现可以通过资本证券化形成的虚拟经济来实现自己的逐利目标之前,资本主要还是通过实体经济来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积累,所以早期的经济危机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生产的危机,经济危机也就随社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强制性要求而周期性出现。虽然资本主义早就有股票证券市场,但是那时还缺乏像今天这样通过虚拟经济来进行“剥夺性积累”(大卫·哈维)的现实条件。因此,在资本主要通过实体经济来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积累的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危机就随市场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周期性解决而周期性发生,形成阶段清晰经济周期模型(哈伯勒)。
三、凯恩斯主义与经济“滞胀”困境
在社会生产的盲目无政府状态和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下,社会生产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即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被破坏,最终只能通过经济危机来强制使生产和消费重新恢复平衡。但是很快,资本主义生产又会在新的条件下盲目扩张,生产与社会的需求再度失衡,不得不再次通过经济危机使生产所需要的平衡条件重新创造出来,如此以来,不加干预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必然需要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来为发展创造条件。破坏成为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悖论。
“在马克思看来,危机是粗暴地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中整个一系列矛盾的方法。它们重新恢复了平衡;但其有效性是暂时的。危机是一种激烈办法用以建立生产上极不稳定的协调。竞争的通常过程力求在生产个别领域以及生产的各个领域建立起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它们旨在树立马克思在一个地方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然而由于这些过程包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的上升、利润率的下降以及一切其他相互矛盾的后果,平衡的建立创造了增加扰乱平衡的条件。
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社会产品大量得不到价值实现,从而使资本得不到利润,生产陷入停顿,另一方面是社会大众因失业而只能维持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因而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都陷入困境。那么,怎么让陷入困境的社会生产重新启动呢?资本家需要的是有利的投资机会,社会大众需要得到获取收入的就业机会,但在经济危机中这两个条件靠市场本身都无法提供,除非等到经济危机结束,通过经济危机本身的破坏性来强制使生产和需求之间重新恢复平衡。因此,如果要想尽快摆脱经济危机,这就需要一种市场之外的力量来提供这些条件,而这个外部力量只能是政府。
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早期资本主义严守不干预政策,也可能因为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不大,对资本家而言损失是可以承受的,是获取更大利润的必要“成本”,因而基本上国家不对经济危机进行调控,而是坐等市场通过破坏性危机来恢复经济的平衡。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程度越来越大,以致资本主义除非作出必要的变革,否则不仅资产阶级的眼前利益受到打击,而且危机直接危及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也就是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的总体代表开始抛弃传统的不干预政策,而采取试图摆脱危机的政策措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重挫了资本家的利益,使得他们不得不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凯恩斯主义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在社会生产的总货币供给流量中只有一部分投入需求(消费和投资)而进入再生产过程,其余的则由于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等原因被储存起来而退出再生产过程。
为此,凯恩斯提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办法,那就是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方式来向社会注入资金,并以此带动社会的资金投入,加上金融系统的货币创造功能,形成巨大的“乘数效应”。这些被创造出来的流动性,一方面通过投资转化为生产消费直接形成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转化为民众的消费基金而间接转化为对消费品的需求,以此弥补“有效需求”不足,启动经济的发展,起到的是“输血”和“心脏起搏器”的作用。这正是“罗斯福新政”
能够使美国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所在。
“罗斯福新政”的巨大效应使得西方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从而掀起西方国有化浪潮并使国家干预成为常态。但是,凯恩斯主义并没有抓住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并不是根源于货币的边际递减规律或流动性偏好,而是根源于资本逻辑下广大劳动者购买力的严重不ha“群众的消费不足,他们的消费仅仅限于维持生活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东西,这并不是什么新的现象。自从有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以来,这种现象就存在着。……如果说消费不足是数千年来的经常的历史现象,而由生产过剩所引起的、爆发于危机中的普遍的商品滞销,只是最近50年来才变得明显……群众的消费不足,是一切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社会形式、因而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一个必然条件;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才使群众的消费不足达到危机的地步。
同时,持续的政府公共投资必然会带来财政赤字,增加了社会的税收负担,抑制了社会的投资动力,产生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同时社会税收负担的加重又会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成本“挤出效应”的存在又抑制了社会的供给,加上过多的货币投放,从而使得物价上涨。这样过度的财政政策的使用最终形成了20世纪70年代那种失业率高居不下、物价上涨、经济增长乏力并存的“滞胀”困境,最终,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扩张政策陷入了不扩张不行、扩张也不行的两难困境。
四、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危机
凯恩斯主义并没有抓住产生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真正根源,其政策也不可能是彻底的解决之道,有效需求不足的生成机制即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依然存在,在需求压力被财政政策短期缓解之后,资本的财富扩张逻辑和价值增值逻辑被激活放大,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社会供给,另一方面却是与这种供给的增长越来越小的社会需求。最终,一方面,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因为缺乏足够的市场而显得“过剩”,表现为流动性不足,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又缺乏而使得生产停滞萎缩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这样一来,一方面是大量的处于体眠状态的“过剩”资本,另一方面是大量“过剩”人口,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被人为地分离开而无法实现结合,结果就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因此,摆脱“滞胀”困境的关键是为资本创造投资机会,为劳动者创造劳动机会,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正在恶化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总危机跌宕起伏。在20世纪末,由于苏联崩溃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资本主义获得了暂时的稳定。二十年过去了,现在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仍然在继续发展,这个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
所谓技术革命,按照保罗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中的定义即包括生产工艺的改进、新的改良产品及新服务的引进,表现为总生产函数的上移。不断推出的新技术革命在避免平均利润率下降、刺激投资者生产积极性方面无疑有重要作用。在投入既定条件下,技术变革能够使产...
记者: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与经济危机是相伴相生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萧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复苏的道路。能否请您先谈一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李民骐:要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从公...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多个领域并影响全世界,至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仍深受其害。全面深刻地认识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及其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增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
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人类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争,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际,似乎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完胜而宣告终结。然而,仅仅过了不到20年,2007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就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完胜社会主义制度的神话,...
迄今为止,起源于2008年华尔街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延续了八年时间,虽然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宣称危机的起源地-美国经济已经明确复苏。但是,依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来看,这种复苏是有条件的或者有限度的。因为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先天决定的,一旦资...
一、引言:在金融化时代经济危机中出场的马克思经济哲学肇始于2007年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严重挑战是,为什么整个经济学界未能充分预见,也未能提出重要预警?这一问题实质上暴露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局限,即理想化...
(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现实(1)当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08年金融危机在虚拟经济领域爆发,表现为负债消费、消费过度,表面上看与以往的经济危机呈现相反的特点。以往的经济危机大多在实体经济领域爆发,以生产过...
一、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与周期性繁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会引发社会主义革命为前提的。早在《共产党宣言》中,经典作家就宣告: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
二战后,美国主流社会科学宣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已经解决,国家调节可以使资本主义避免陷入危机。针对这一理论主张,美国马克思主义者艾伦沃尔夫和詹姆斯奥康纳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合法性危机和财政危机理论,从政治矛盾的视角再次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