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基层去采访拍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展示给读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更好地传达、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走转改”.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真实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读图时代的到来,如何才能使新闻摄影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呢?
要充分认识到“三贴近”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新闻摄影的题材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群众,更来源于生活。没有第一手的题材,没有到达第一现场,没有体验真实的生活,就无法拍到真实感人的新闻图片。浮光掠影般的采访,拍出的新闻图片就会缺乏说服力,甚至使新闻报道内容脱离实际,脱离本来面目,脱离群众。只有我们真正深入生活,做到“三贴近”,才能准确把握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向,拍到的图片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客观事件的本质,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才能体现出来。
只有坚持“三贴近”,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及时地拍摄出好的新闻图片。如果通过其他渠道得到了一些新闻线索或者消息,往往是事件已经发生,或者已经过去。过后的补拍,已经没有了事件现场,最精彩的瞬间已经消失,新闻图片的一切要素都会大打折扣。
作为摄影记者,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接近群众的基础上进行报道,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报道的片面性,避免出现虚假新闻,做到准确、全面、客观的反映所发生的事件。摄影记者贴近实际深入生活,充分与群众深入沟通、交流,有利于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联系,避免了高高在上,听不到群众的声音,得不到最及时信息的弊端。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记者的思想水平,增强记者的政治责任感,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代责任融为一体,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用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去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新闻摄影的根基,是新闻摄影报道的源泉。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批评性报道,在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中都能够有针对性地抓住顺应时代要求的题材,拍摄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例如,记者深入到河北省蔚县进行采访,在一个乡村遇到了“出殡”的场面,发现消失多年的“大出殡”已有日趋盛行的苗头,笔者也有这方面的摄影报道设想,就立即跟踪拍摄,最后以《陋俗殡葬劳神伤财》一组图片见报,对过分铺张浪费、带有迷信色彩、大操大办丧事的做法给予批评报道,令人警醒,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善于捕捉新闻亮点,提高新闻摄影报道的敏感性。坚持“三贴近”,有利于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例如,笔者来到下花园区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得知第二天北京新型建材集团将在此正式投产粒状棉厂,这是本市迎来的第一家北京外迁企业。笔者感到这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立即决定留下来进行采访,随后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在《张家口日报》和《张家口晚报》一版刊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第四,坚持实事求是看问题,把握事件的本质,避免和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更容易倾听群众的心声。例如,笔者到涿鹿县采访,在工作之余,来到城郊观赏农林场景,路中遇到一农妇,向记者倾述她们种植芦荟的遭遇,她们一家辛辛苦苦种植的大棚芦荟,在收割季节,回收经销商一夜之间不知去向,农民们眼看着芦荟已经成熟,却无处销售,一年的辛苦和投资就要付之东流,心急如焚,欲哭无泪。笔者抓住这一线索,看到了农民想致富,但致富路又充满风险和艰难,心想作为记者就要为群众说话,坚决抨击奸商的不法行为。随后与另外一名记者以《成熟的芦荟难出棚》编发了摄影专版,在河北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第五,要有十分的敬业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与群众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新闻摄影的性质决定了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必须要有敬业精神,不到第一现场不动快门。一些新闻,特别是一些突发新闻,在采访中具有一定危险性,记者应在尽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完成好采访拍摄任务。一次商场突发特大火灾,已是晚上 9 点多,当时笔者正在附近,便立即跑步赶回单位,拿起照相机奔向火场。这时消防人员已经到达现场,商场楼上的玻璃被火烧得直往下掉。在消防人员的配合下,我冒险拍摄了一组灭火救灾镜头,受到领导好评。
在采访蔚县大南山《乡村医生》中,我跟随医生雪中送医,在零下 20 多度的深山中,坚持跟拍,拍摄出一组较好的图片。在中国晚报新闻奖评选中,《乡村医生》荣获摄影类三等奖,我与这位乡村医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三贴近”,镜头才能深刻地体现出时代性、生动性、现场性,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心声。
自从外国现代广告的引进,再加上视觉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整个20世纪的广告作品中满足不同性别的感官诉求已经成为行销的一部分。今天,很明显,含有色情内容是媒体和广告的一个普遍的形式。而且此内容的强度在近几年增多。我有兴趣研究性别凝视在广告摄影中的...
四自己作品中的林奇式特征经过对林奇式作品的研究,我同样发现在自己不同的作品中也有着类似的特征。1、拍摄手法我在香格里拉拍摄的夜景照片中,刻意避开了古城旅游的人群,将镜头面向一些人较少的偏僻角落,然后对这些地点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使用...
笔者近两年提出来一套理论,叫元影像理论.这是一种从全新的角度研究摄影的理论,同时可以付诸实践.这两年来实践元影像理论的人,有一个团队,影响也非常大,包括影像实践方面的王征先生等很多人.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前的理论,即使...
自然界的光有两种性质:客观性和主观性。摄影者必须兼顾二者,除了要利用客观性光线,用好主观性光线并把它作为摄影的创造性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主观性光线是能使欣赏者产生感情反应的光线。从照相机发展的最早阶段开始,摄影者便一直同光的客观性打交道,...
现代摄影艺术以1839年达盖尔摄影法(Daguerretype)的公布为正式诞生的标志,至今已经历170多年的历史,摄影艺术在这170多年中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演进,历经摄影初创期的艰辛探索与实践,早期画意摄影的崛起与逐渐落寞,经历了摄影转型期的变奏与分离,以...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作者的人生感悟,喜怒哀乐,无不倾注于作品之中。可以说。客观对象一旦进入艺术家的摄影镜头,就有了无声的语言,有了思想情感,有了艺术的生命。如同绘画一样,摄影作品也是以形写神的,艺术形象的功用就在于把观赏者...
3.2摄影中的内涵形式美应用与拍摄内涵相关的摄影形式美,是属于摄影的内在形式,也属于摄影的理性形式。它不像外在形式那么单纯,具有逻辑性。可以说是具有相同逻辑的事物表面上或许不同,但它们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这就是他们的逻辑性。但它也是摄影形式...
考古发掘,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受所在环境的约束下,分野外发掘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其中摄影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从开始到最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考古拍摄工作又分可移动文物(如遗址、遗迹现象等)和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是针对考古发掘出土的...
摘要:摄影对于我们来说一定不会陌生,每个人都会有意识留下自己各个时段的影像记忆,而这大多是通过摄影来实现的。如何拍摄出好的作品,掌握一些摄影技巧是十分必要的。风光摄影时主要把握:空间的表现,时间的表示,天气的表现,焦点的调节,曝光的控制,运动...
3.3.形式美法则在摄影中的应用形式美法则在摄影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基本的视觉元素如点线面、形色体等为创作依据,是提升作品艺术水平必须遵循的形式逻辑规律。形式美法则在摄影中的应用,也是摄影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是对美的分析、组织和呈现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