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

摄影中的内涵形式美应用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09-01 共470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2 摄影中的内涵形式美应用

  与拍摄内涵相关的摄影形式美,是属于摄影的内在形式,也属于摄影的理性形式。它不像外在形式那么单纯,具有逻辑性。可以说是具有相同逻辑的事物表面上或许不同,但它们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这就是他们的逻辑性。但它也是摄影形式的一种,并且直接作用于视觉体验。摄影的对象千差万别,其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常见的内在形式有瞬间美、动态美、质感美和力量美等。

  3.2.1 瞬间美。

  瞬间美是指由曝光记录影像的瞬间形象所带来的形式美,是利用摄影技术的独特性--瞬间性,是摄影特有的一种审美特征。瞬间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及其短促的一段时间。摄影的瞬间性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照相机曝光的瞬间,另外一种是拍摄对象变化的瞬间。曝光的瞬间是利用光圈与速度的配合,使影像停留在感光材料上的瞬间;对象变化的瞬间是对象在照相机曝光时间内所停留在空间中的瞬间,是截取拍摄对象存在在空间中的时间切片。这个瞬间不能描述故事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过程,只能截取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瞬间来反映这个故事。

  "决定性瞬间"是法国着名摄影大师布列松提出来的摄影美学的观念。

  他曾这样描述他的"决定性瞬间"的:"对我来说,摄影这种在几分之一秒内发生的事,是对某事件中互为表里的两个部分同时辨识的过程,事件本身具有内在的意义,外在方面,又透过影像形式的精确组织,把意义恰当地表现出来。"布列松利用摄影的手段,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将事物的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这几个方面恰当地用强有力的视觉形式表达呈现出来。这一思想获得了同时代同行们的认同,而且成为新闻、纪实摄影的指导原则。

  布列松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积水的路面》,在画面中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海报中的跳跃女郎相似,相互呼应,一前一后,一虚一实,形成既有趣味又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这个瞬间靠他去发现,这个瞬间靠他去等待。这个瞬间也正是布列松心中的"决定性瞬间".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状态,但总有一些瞬间,事物的变化表现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这就是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反映到审美层面就是瞬间美。在摄影创作中是将瞬间的空间变化记录在照片上的过程,这一瞬间是摄影师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采用最合适的构图,利用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在这一刹那迅速按下快门,将瞬间的画面变成永恒。

  瞬间美可以分为瞬间情感美和瞬间动感美。瞬间情感美,是常见的一种瞬间美,指生命瞬间的情感美,通常是表现人或动物在一瞬间表现出的情绪,如快乐、悲伤、幸福、苦闷等。它通常与运动没有直接关联,而是一种短暂的情感表现。

  着名人像摄影大师卡什拍摄的丘吉尔的肖像。照片中的丘吉尔,坚定沉着,威风凛凛,颇具大将风度,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气焰嚣张时期,起到了非同寻常的宣传效果。在拍摄过程中,丘吉尔一直嘴里叼着雪茄,卡什思索了一下,凭照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丘吉尔个性的了解,他迅速的跑到丘吉尔的身前,说了声:对不起,阁下。冷不防的一把将丘吉尔嘴里叼的那支雪茄扯了出来。丘吉尔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激怒了,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左手叉在腰间。这时,卡什迅速的按下了快门,记录了这决定性的一瞬间。这幅作品中,瞬间情感的表现是极其丰富的,而这一瞬间的情感就变成了摄影作品中的一种瞬间的情感美。

  瞬间动感美,是指物体在运动的最佳状态时出现的一种高度和谐。瞬间美具有丰富的变化,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千变万化的形态。瞬间的动感美在画面中不一定表现出强烈的动感,它是通过高速摄影的手段,在画面中将运动的物体呈现为一种静止的状态。如图 3‐12,中国体育报记者魏征拍摄的《同步泳者》,是在花样游泳的比赛中,一位选手被队友抛出水面做动作时,被摄影师完美捕捉,这是利用摄影的瞬间凝固画面的特性,表现出了摄影瞬间的动感美,也充分展现出摄影的形式美,创作了特殊的视觉感受。

  3.2.2 动态美。

  动态美是指拍摄对象在运作状态中的一种美。动态美具有多种形式美感,如节奏、韵律和秩序等,而且还具有热情的活力和生命力。

  物体的动态是指物体的相对运动。运动的物体具有延展性,它与静止的物体之间会随着位置的移动而使物体出现形状、姿态、远近、大小的变化。

  同时这种动态的变化在时间中,会表现为快慢、节奏和旋律,这是因为运动具有持续性和不规律性。摄影的动态美,实际上是表现在一定时间内,拍摄对象在摄影画面中存在的痕迹或是轨迹的影像,是利用摄影技术对拍摄对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表达。

  利用摄影技术记录拍摄对象的动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照相机机位相对固定不移动,只有拍摄对象移动;第二种形式是照相机机位与运动对象一起移动;第三种形式是照相机的机位移动,拍摄对象不动。

  第一种拍摄形式出来的效果是画面中的没有移动的物体在影像中是清晰的,而移动的物体可以是清晰也可以是模糊,这是由拍摄者主观控制,如果光线较暗快慢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就只能是一个移动的轨迹,在虚影中表达"动"感;如果光线明亮快慢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就能清楚的拍摄下移动瞬间,在运动中截取"静"的瞬间;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长时间曝光,这种拍摄方式又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被动长时间曝光,来表现拍摄对象的运动轨迹,如星空。另外一种是光绘,光绘是在照相机固定位置的情况下,人们使用光源对在照相机的取景范围之内形成的光线轨迹的记录。这种拍摄形式也可以作为表演艺术产生,是艺术家利用摄影这个媒介,主观表达画面的一种形式。

  一幅拍摄星空的照片,是澳大利亚着名摄影师哈里森利用长时间曝光技术拍摄的杰作,在这些作品拍摄过程中,要掌握精准的曝光技巧,拍摄这些照片的曝光时间都在几个小时,有的甚至更长,星空的轨迹长短与拍摄时间成正比。这种方式是属于照相机机位相对画面中的其它物体不动,而星星在移动的情况,是利用了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原理。

  1949 年法国着名摄影师吉恩米利,与着名绘画艺术家毕加索共同完成这幅摄影艺术作品,画面中毕加索一气呵成的在空中用点光源绘制了一幅抽象的画,吉恩·米利使用慢门拍摄光源的轨迹,完美的记录下了这一过程,这种拍摄手法在当时是属于成功率较低的。这种方式是属于照相机机位不移动,光源在移动的拍摄效果。

  而在动态美的表现中,通常使用虚实结合的慢门拍摄法,或者多重曝光的拍摄法来表现拍摄对象的动态美。

  第二种拍摄形式中,照相机机位与拍摄对象一起移动,可以是同步的往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是往不同方向移动,一般情况下,往一个方向同步移动的技法使用比较多,在运动类比赛摄影比较常用,如体育运动、赛车等项目,也称追随拍摄法。这种拍摄法造成的结果是画面中运动物体相对静止,周围环境则是运动的。因而用这种拍摄方法表现出的效果更具动感性。图3‐15 中赛车的照片,就是利用追随拍摄法,将相机镜头角度与赛车在同一运动方向上移动,而且快慢速度在 1/60s‐1/200s 左右时效果最佳。

  第三种拍摄形式是照相机相对移动而被摄体不动,这种方式能随着照相机运动的方式而产生方向感,适用于表现固定不动物体的动感,特别是对夜景中灯光效果的表现,此时照相机如同摄影师手中的"画布",而光影的亮度就是这支"画笔".如图 3‐16 中的 是黎大志先生拍摄的摄影作品《网》,这幅作品就是利用照相机移动的方式,把平常所见的灯光,拍摄成网状一样的三维空间,让二维在空间中延展开来,将时间、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交织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动态美是摄影语言表达中的特殊形式,是摄影所特有的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一种表现手法。摄影动态性的表现形式是对摄影空间与时间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通过拍摄技巧来呈现摄影中的"时间"与"运动",将"决定性瞬间"延伸到"长时间曝光",通过这种对"时间"的表现,形成摄影所特有的形式美。

  3.2.3 质感美。

  质感是指每种物品的材质、质量给人的感受。在摄影中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形式来体现出物体的触觉感受,或者说是一种摄影的"视觉触感",通过光线照射物体,利用摄影的手段记录下物体的内部或外部影像画面。质感美是利用摄影画面所传递出的质地感受而引起的形式美。每一种自然界的物体呈现在摄影画面中时都有不同的质地感受,能产生不同的质感美。特别是在摄影数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摄影对还原影像真实性的能力越来越强,高清晰度的数字照相机在不断普及,摄影技术对质感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眼的视觉极限。

  这些高质量、高精度照片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质感美的内涵。

  心理学研究表明,质感对人的视觉和情绪有着强烈的影响,比如柔软给人温顺的感觉,坚硬给人强悍的感觉,光滑给人轻快的感觉、粗糙给人豪放的感觉等等,由于质感是一种触觉印象,所以它在摄影中给人的感觉要比其它要素如光线、色彩,更加真实与直接。

  利用摄影手段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其影响有三个:第一是自身材质的影响,质感的表现最重要的因素是拍摄对象的表面形态和自身材质,不同的形态和材质会显示出它们所固有的质感;第二是光线对质感的影响,在这里光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光线的任何变化,如光线的强弱、软硬、位置、光比等,都会影响其在视觉上的质感效果;第三是摄影器材的影响,对同一个物体而言,相同的光线下,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配合优质的镜头所拍摄出来的质感效果,要好于普通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拍摄的效果。因此,拍摄不同质感的物体,也要选用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这样既可以充分的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也能通过对质感的表达,体现出强烈的形式美来。对质感美的追求提高了人们的质感审美能力,利用质感美的表现手段,充分展现出摄影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魅力。图 3‐17,是美国着名摄影师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拍摄的鹦鹉螺,作品通过表现普通、平凡的贝壳的表面质感与形态,展现出大自然造化的力量。作品影调丰富细腻、意境深刻,通过对质感美的表现,刻画出世上最基本的形式美--对比与调和。

  3.2.4 力量美。

  力量美其实不是一种视觉存在,但它属于一种视觉张力。在摄影中所表达出来的力量美,是通过视觉形状的有力传达而产生,它需要借助观看者的联想才能转化形成。对"力量"的表现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永恒的主题之一,力量美在摄影中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下面第一是照片中内容包含了力量的成分在其中,具有一种视觉张力,如人体、运动与自然形态;这种形式中,利用形体结构的松与紧,就能够让人明显感受到力量美,这种美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就像人体肌肉的收缩与伸展,让人产生力量感。空间的压迫以及场面的紧张会使人产生无形的压力感,这些都是来源于内在的张力。如图 3‐18 中,美国着名摄影家赫伯·里兹(HerbRitts)拍摄的一张男人体照片,画面结构感很强,通过光影的效果来呈现肌肉与身体蕴含的情感世界。画面中的青年浑身肌肉,刚劲有力,加上健壮饱满的外形和金属铁链的道具,使人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力量聚集在他体内,有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力量。

  但照片表现出的视觉感受,会让人感受了一种力量的存在,如纪实性摄影中的一些社会生存状态,并且这种力量的存在会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我国,说起希望工程,人们总能想起一幅黑白照片中的一个大眼睛姑娘,这是九十年代初期,报社记者谢海龙在金寨县采访拍摄时,遇到在张湾小学当时只有 7 岁的苏明娟。画面中的小姑娘一个手握住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的眼睛对求知充满了渴望。随后这幅照片被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最后这幅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照,那位大眼睛的姑娘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截至到 2009 年,希望工程募集到的捐款超过五十亿元人民币,使 300 多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幅照片的背后,是对人的命运关注和对理想的渴望,也是对人生存现状的揭示,这是影像的力量,让人产生强烈的对比与关切,正因为这种形式的张力,才让摄影的力量得到彰显。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摄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