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

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多栖化”转变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7-02 共3010字
标题

  据统计,近年来,几乎所有重大和突发新闻的图片报道,都不是传统媒体记者第一时间拍摄的。较典型的有 2013 年末“习大大吃包子”新闻,从习总书记排队买包子,到吃包子、与包子铺客人交流合影等,均由现场拥有智能手机的客人用“手机拍照+ 移动社交平台”采集发布,瞬间传遍大江南北,获得国人关注和点赞。

  智能手机和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直接将图片的生产领域和发布渠道牢牢占领,使得新闻摄影不再是媒体和记者的专利。“手机族”生产传播形态正在加速冲击传统媒体的图片市场,全民摄影和现场微直播在时效性方面往往超过传统媒体,并间接引发了平面媒体广告下滑、发行量减少、版面缩减等一系列后果。

  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如何适应“手机摄影 +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形势,通过微信、微博等等社交媒体,改变传统新闻摄影的生产和传播途径、扩大新闻图片和影音新闻来源,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实践的大命题。去年以来,大连日报摄影记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创新传播渠道,关注热会热点--在传统报道中求新求变

  在全媒体时代,过去单靠现场取胜的地方党报摄影记者迷路了,虽然拥有高档次的摄影器材、敏感的新闻嗅觉和勤奋敬业的精神,但行动笨拙、转身乏力,常常感叹“记者跑得再快也没有互联网快”.随着图片来源社会化及图片专版缩减等现象的出现,很多党报摄影记者纷纷转行从事文字采编业务。

  大连日报摄影部和图片中心曾是本地摄影人才的摇篮和最大的图片资料库,在本地媒体和摄影界的影响力首屈一指,大连市摄影家协会目前仍设立于此。但在“全民摄影记者”的浪潮中,党报摄影记者仍局限在摄影生产领域,导致路子越走越窄、步伐越迈越小、眼光越来越短。

  全媒体时代给党报摄影记者“多栖化”带来机遇,单一职责的摄影记者迈进“摄影+ 社交报道”的智能报道新时代,依靠“新闻源 + 图片质量 + 传播经验”等高质量的报道抢占市场。2013 年 9 月,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召开。大连日报在本地报纸和电视媒体中首创“达沃斯微直播”,是全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接的一次有益尝试。前方记者通过 @ 大连日报新浪官博,共发出微直播文字和现场图片 978 条(幅),与会中外嘉宾也纷纷参加互动,让会场外关注论坛的各界人士及时获取现场盛况。

  2015 年 2 月 10 日,大连市政府启动春运农民工“返乡专列”,为十多万名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解决购票难问题。大连日报摄影记者事先策划,通过大连日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发布新闻图片和视频,社会反响良好。记者拍摄的农民工“返乡专列”新闻图片和视频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浪、搜狐等媒体大量采用。

  近期,大连日报还加快转型步伐,全面进军视频领域,所属大连新闻网向社会招聘视频剪辑人员。摄影记者快速介入全媒体实时报道,利用平面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及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对重大的新闻题材,要求记者在拍照的同时,还要完成视频素材的采集。成立新媒体中心,给记者配备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和无线上网卡等多媒体信息发布工具,对新闻图片强调事件局部和细节的关注,对视频强调事件过程的全景式记录,整合两者的报道优势,将摄影与视频有机结合,制成流媒体文件。这种依托网络的媒体报道新形式,将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完整性和易读性完美结合,有力拓展了新闻摄影的表现空间,不仅扩大了新闻传播领域,更为报纸和网站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场机遇。

  置身新闻事件,发动读者大众--在新闻策划中勇担主角。

  全媒体的迅猛发展,孕育了庞大的网络图片市场和全民摄影师。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全媒体平台,每天推出海量图片,摄影师必须修炼慧眼,提高新闻敏感性和市场意识,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时代给党报摄影记者提供了“唱主角”的新舞台,必须快速“转身”,投入全媒体主战场。

  2014 年 10 月,大连一位马拉松爱好者计划用 8 天时间跑 400 公里去沈阳市。在大连日报摄影记者中也有一员马拉松悍将,他自告奋勇、单兵作战,每天在陪跑的同时,用手机拍摄照片和视频,身兼摄影、视频、文字、编辑记者多个角色,以《大连“阿甘”跑步去沈阳》为题,用一部 4G 手机在大连日报微信、微博及网站上实时发布图片和视频,并将文字稿件用微信传给后方编辑,供大连日报次日配图刊发。8 天时间内,微信、微博阅读量达到 400 多万次,辽宁省内外的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纷纷向“能跑”的摄影记者约稿,他拍摄的新闻图片和视频成了“香饽饽”,不仅扩大了大连日报的社会影响力,“阿甘”回到大连后还被一家当地企业聘为功能性饮料的形象代言人。

  2015 年初,大连日报在每天的 B2 版开辟《V 秀图》专栏,为摄影记者和读者刊发微信图片并撰文和配题,同时在大连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以《穿越半个大连寻找你》为题,每周连续播发来自读者身边的平凡小事、心得感悟等,“微小”的组图和视频经过报网联动、紧密结合,让读者产生共鸣,也使得大连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摄影记者要成为全媒体图片平台的主角,提高发稿质量和速度是关键,对精选图片、剪裁视频、画面组合、解说词等要严格自审。自己做图片编辑,不仅是摄影记者转型的需要,更是提高图片市场价值的体现。全媒体的崛起迫使传统媒体转型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必然走上“互融”的道路。在电子报中穿插视频节目,在视频中阅读报纸等组合报道,这种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互融”一体的报道,传播给读者后达到的是“1+1>2”的效果。

  目前,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都在争夺图片资源,精品图片和高端图片库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好。为此,中央及地方媒体纷纷组建自己的图片库,吸收各地高端摄影师的新闻图片。大连日报也做出积极探索,签约数十人作为兼职摄影师,补充本报摄影力量的不足。

  转变角色定位,探索发展潮流--在市场转型中重塑自我

  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图片是“我拍你用”的计划式生产,而全媒体时代是“你用我拍”的市场模式,所以研究市场更能提高阅读率和竞争力。面对“手机摄影 +社交媒体”的现实,摄影记者需拿出勇气“革自己的命”,除了创新思维理念、在快速和有效传播等渠道方面下工夫以外,还要从摄影器材、网络技术、业务知识、工作方法上变革,紧跟全媒体发展的步伐。

  2014 年初,一位大连日报摄影部的记者自掏腰包,花费两万多元买了一架“直升飞机”(遥控航拍器),又搭载上高清摄像机和照相机,钻研航拍。不仅为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大连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大型新闻活动现场航拍,也为一些国内外汽车厂商大型车展、汽车拉力赛活动中帮忙。大连日报视角独特的新闻图片和视频引来滚滚的“订单”,记者在全媒体时代迅速转身的同时,也为报社带来丰厚的广告回报。

  全媒体时代为新闻摄影的跨媒介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相同的新闻现场可以拍出不一样的新闻图片。2015年 1 月中旬,渤海大连北部海域滩涂被巨大的海冰层围困,大批海鸥因觅食困难转飞到大连郊区垃圾场觅食。

  大连日报摄影记者得知后,拍摄下数万只海鸥在垃圾场觅食的图片和视频影像,新华、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第一时间内迅速转载,本地电视在节目中穿插使用摄影记者的照片和视频,中国日报也向国外读者予以大篇幅图片报道。“海鸥觅食垃圾场”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救鸥行动”.

  全媒体时代,图片产业的发展空间潜力无限,过去新闻图片仅从属于报纸的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图片作为一种报道手段,正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载体和平台实现同步传播;而党报的“网站化”“电视化”趋势,也导致用图量继续走高。摄影记者的优胜劣汰已不是简单的器材和技术之争,而是综合素质的全面较量。地方党报摄影记者实现“多栖化”转变已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摄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