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

模糊影像艺术的表现力及艺术意蕴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9-09 共2988字
摘要

  一、模糊摄影概述

  模糊摄影,是人们进行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领域,就其理论研究现状来看,从美学标准、表现形式及受众感受等诸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十分成熟。并有许多观点鲜明的结论散见于各学术研究着作中。动感效果最后产生的视觉效果有模糊之感,所谓“模糊”这一词并没有明确外延和内涵。模糊性预示着事物的不确定性、它的视觉语言中有着含糊之意。模糊摄影的模糊 , 指广义上的模糊 , 包含 : 隐隐约约、朦胧、暗示、隐瞒等意思。模糊 , 它以一种模糊美的魅力存在于摄影中通过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传递其中的美。模糊,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有着不清晰、不确定之感,但其实它也是一种美得形式,上升为美学境界的时候在整体上体现为一种艺术风格 , 给人一种独特而充满奇幻的艺术美。让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愫,激发人思维的想象,超越常境、违背常态去发挥更大的想象空间,然后创造出既具有客观事物的因素,又塑造出超出客观事物的美,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变实现了模糊美。

  二、模糊影像艺术在摄影中的表现力

  模糊美在摄影艺术表现中以各种形式展现着它的魅力。就其摄影创作而言,模糊摄影所表现出来的虚实对比处理,已经从常规的物理客观事实升华到美学中的艺术美,它所展现出来的形式给予受众以不一样的视觉造型,更唤起受众对它的联想。

  摄影的模糊美以其模糊与清晰的结合衍生出一种灵动的美。清代笪重光在《画荃》中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虚实结合,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无画的地方也含有美妙的境界。

  艺术是一种创造,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就是一个艺术创造问题。如南宋画家马远的构图就别具一格,他多作“一角”、“半边”之景,画画只画一个角落,剩下的空白并不真实,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虽空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因此他获得了“马一角”的称号。中国戏曲舞台上,利用演员的身姿、手势配合音乐节奏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虚构的景物,虚实相生,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也注重布置空间,艺术地处理空间,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一个最要原理。所谓“虚实相生”的“实”,在摄影创作表现出静态的画面;而“虚”,却能使摄影作品出现动态的画面,它具有明显传达时间和空间感的作用。似是非是,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传递意境、情调、节奏和旋律的信息,它通过这些美得 表现语言深化主题,增强了画面没的厚度。摄影的模糊效果可以产生不用程度的感觉,相应的节奏信息和旋律信息便能提高画面的审美品级,具备诗情的韵律。让受众产生很多联想。

  所以模糊影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单纯的只把不清晰的虚幻影调的图像作为模糊影像的唯一形式,实际上艺术作品画面中的空白等等都应视为是模糊影像的表现形式。模糊摄影的影像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形式里面受众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出画面中的物体的形象似是似非,也能够清晰的看出客观事物的具象。而空白模糊即没有图像,在摄影画面中留出一定的空白,看起来空白处没有影像,实际上创作者意图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引起读者模糊思维、联想和想象。这种手法在绘画上叫“留白”.

  模糊摄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逆光的表现手法是具有无限魅力的。首先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在艺术表现力上面,它能够增强被摄物体的质感,产生清晰的轮廓剪影,使顺光下的物体的亮度差、明暗对比增大并且以它独特的魅力增强了受众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例如利用逆光效果勾勒出傍晚的情景,例如晚霞,山川河流,在加上实体性物体的烘托,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模糊摄影通过它的光阴独特魅力增强受众的视觉冲击力。首先,它能使背景处于背光之下,曝光不足使得背景得到净化,从而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其次,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地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显现被摄体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它还以它的特殊形式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三、模糊摄影的艺术意蕴

  一幅摄影作品,如果影像都十分清晰,观赏者会一览无余的看到画面上的一切,如果有些影像模糊不清,将会包含更多的内容,而且极易使简洁的形象变成耐人寻味的景物,从中咀嚼出更丰富的味道来。着名摄影家胡培烈拍摄的《现代舞》,舞者模糊的影像,显示出了激烈、欢快、忘情的内涵,虽然使读者看不到舞者的清晰影像,但已令观赏者品味出了舞蹈内涵的品位。如果把舞者一个个清晰地排列在画面之中,让读者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张舞台舞者照片,平淡无味,没有多少可咀嚼的东西。模糊摄影中的“模糊感”不仅能表达出图片的形式美,而且能够深化摄影作品的内涵,同时又拉近了创作者与受众、摄影与艺术的距离。

  它能够让我们看到作者的表达的情绪、传递的情感,同时又会让受众体味一种深深的哲学情思。曾今的摄影术以拍的越清晰越好,视觉上的锐化给人的画面效果特别清晰,制造出一种真实的感觉,但后来其实不然。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等发生改变之后,人们在艺术审美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不是特别清晰的摄影作品就是好作品,也并不是说画面效果特别明亮的效果就是一幅好照片,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化,而“模糊”的境界更会勾勒出一道静谧的盎然。

  模糊流露出的一种灵动的抽象美,无时不刻散发出“气”的意蕴,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创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创作者的美学修养与个人才华想象力。顾恺之说过:“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秒得也。”

  这是受了时代的限制,后来山水画发达以来以后,同样有人的灵魂在内,寄托了人的思想情感,表现了艺术家的个性。摄影的表现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有着极其相似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艺术上善于用舞蹈的形式,辩证地结合着虚合实。模糊摄影意旨在折射出朦胧的诗意,以求意向之美、自然地韵味,从而有效地丰富了摄影艺术特征,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模糊摄影通过含蓄的表达让受众回味无穷,甚至产生思索、联想进行再创造。它骨子里虚实的对比和写意的相结合,不言而喻地传达出一种朦胧美的境界,化丑为美,传达出一种飘渺的境界。

  例如《诗经》里《斯干》那首诗里赞美周宣王的宫室时就是拿舞的姿势来形容建筑的,说它“如跂斯翼,如雉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模糊美中的线条衍生出的舞蹈美与诗歌中描述一样,展示出虚灵的空间,构成中国艺术表现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的共同特征。

  齐白石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山水之难,莫难于意境。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不仅是道德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是具有人类共同价值的审美艺术观。《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将自然与人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智者从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同的特点,也就是动的意境,而仁者则从山的形象中看到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也就是静的境界。摄影的模糊美无不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以及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卓昌勇 .《模糊摄影论要》[J].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 ,1996.

  [2]孙珍珍。《艺术表现与客观现实的关系》[J].美术观察,2012.

  [3] 王倩 , 黄迅 .《模糊影像艺术在当代摄影中的探析》[J]. 艺术理论 ,2002.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摄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