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师师德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08 共5052字
摘要

  2015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 中指出: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宣传者,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领航者和成长成才的指导者。近几年,各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积累了相应经验。但总体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部分教师缺乏师德修养,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高。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两方面决定的。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其师德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不同于其他专业任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融理论知识传授、道德品质养成、思想觉悟提高的教学任务于一身。其职业特点突出表现为导向性和直观示范性。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具有理论武装作用,还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作为处于一线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首先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师表”,积极发挥师德师风的表率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职业具有直观示范性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科和课程内容、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施教主体,也是学生认识和了解的客体。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构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教育内容:教师崇高的道德理想,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教学技能,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获得教育成功的最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发挥在教学中的榜样作用。

  ( 二)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

  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会失去意义。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教学任务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其他学科教学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使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和信念,并最终外化为学生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于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注重理论观点的讲授和灌输,忽视了学生“信”和“行”的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面对大学生,如果做不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又怎么能承担起教学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解决学生“知”“信”“行”的问题。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既对教学过程发挥着组织作用,又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发挥着导向、激励、示范作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学内容重复,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强调以正面理论灌输、讲述、劝导为主,多年以来形成了忽视教育主体、片面强调社会需要的趋势,最终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抵触和逆反心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育人育德的过程。提高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育德功能。教育家赫尔巴特阐明了教育与教学的内在联系,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即任何教学过程都包含一定的道德教育内容,纯知识传授不涉及道德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既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工具,对当代大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教师师德论文师德论文教师德育论文
返回: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