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师师德构建的必要性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08 共5052字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2015 年 9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政治方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师德师风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无学术不端、教学违纪现象”.依据该标准,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 一) 提高师德修养自觉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的塑造

  教师师德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加强教师道德人格的塑造。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与特征,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的道德行为的范式和道德品质与境界[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强烈的示范性、暗示性,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发挥的教育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的塑造,一方面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感染、陶冶功能,以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导向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的修养; 另一方面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塑造。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慎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刻要求自身严于律己、言行一致,通过慎独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不断完善个性品质。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学会修德。良好的教师道德人格不只体现在教师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还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

  如教师坚定的政治信念、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等。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反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要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更要时时刻刻对自己的师德修养、人格修养等方面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发现自身不足,及时纠正和克服。

  ( 二) 完善师德制度,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标准,借助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等方式,对教师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体现的道德状况进行善恶评判,并表明褒贬态度的一种手段及过程。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离不开完善的师德评价体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师德评价体系。首先,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仅通过教学督导组、领导听课以及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掌握教师情况; 还要利用校园网络、手机微信开展网上匿名评教。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既有教师自评,也有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议、领导评价等,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最后,实行思想政治纪律与师德一票否决制度。2014 年 10 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指出: “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 职称) 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一旦发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散播消极言论,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经过反复调查并证实后,应果断进行转岗分流; 对违反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师德“红七条”的教师,应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

  ( 三)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专业伦理始终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核心,师德建设也只有与教师队伍专业化相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师德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是教师在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教育,习得专业教育技能,形成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能力,最终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2015 年 9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配和培养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师选配上,要求兼职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专科院校兼职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和相关专业背景,按学校有关规定考核合格。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 培养培训上,对新任专职教师要求“必须参加省级岗前培训; 所有专职教师应积极参加省级或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示范培训或课程培训或骨干研修。学校每年对全体教师至少培训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必须对任课教师提出明确的专业要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相应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专业知识。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其次是专业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学顺利完成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最后是专业道德。培养教师的专业道德品质一方面应重视高校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提高,因为教师的个体道德品质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道德品质; 另一方面应完善高校教师的专业道德规范建设。

  ( 四) 优化师德环境,构建优良的教师文化

  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离不开优良的师德环境,尤其是优良的高校教师文化熏陶。教师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主导。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大学生活的一切都要仰仗参与者的天性。一所大学的性格是由它的教授们所决定的。每所大学都要仰仗它所招徕的那一类人。”[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整体有所提升,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做到发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大量涌入,出现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失范的现状: 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功能,随意发表偏激观点,在课堂上发表抹黑中国的言论,流露出消极心态和负面情绪,甚至传播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思想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状,许多专家学者更多地强调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虽然重要,但毕竟是‘他律',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办法。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律‘的作用,着力建构大学教师文化,这才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只有当大学教师们从内心认同,并从思想上接受高校师德规范,才能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师德信念才是坚定的。”[4]

  高校教师文化是高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自主性。优良的高校教师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外部的物质投入和制度建设,更需要结合高校教师文化的特点进行构建。

  [参考文献]

  [1]刘文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2011.

  [2]檀传宝。 教师伦理学专题: 教育伦理范畴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8.

  [3]卡尔·雅斯贝尔斯。 大学之理念[M]. 邱立波,译。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147.

  [4]毛连军,成容容。 大学教师文化构建与高校师德建设[J].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9) : 12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教师师德论文师德论文教师德育论文
返回: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