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贸易创造效应比较
(一)贸易增长率。
自贸区贸易增长率说明自贸区区域内的贸易增长情况,可以表明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创造的贸易。自贸区贸易增长率又可分为进口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由于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举步艰难,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起来,各国开始纷纷签订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全球自贸区的数量急剧增加。在此期间,有很多多边自贸区签订区域贸易协定,例如,AESAN、GCC、SACU、TPP、CEMAC、CIS、COMESA、EAC、ECOWAS、EFTA、EU28、WAEMU、MERCOSUR、NAFTA 等。从图 3.4.1 可以看到全球 19 个多边自贸区 1960-2010年每十年的进口贸易增长率情况。这 19 个多边自贸区大多在 90 年代签订多边自贸协定,从 1990 年开始,较 1980-1990 这十年相比,这些多边自贸区的进口增长率增速加快,由此可见多边自贸区给其成员国间带来了较大的进口贸易创造。
1990-2010 年的出口增长率,在 20 世纪 90 年代签订多边自贸协定的多边自贸区中,1990-2000 年出口增长率较 1980-1990 这十年相比,其出口增长率增速持续加快,1970-1990 年这 20 年期间,这 19 个多边自贸区的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增速放缓,自 1990 年开始其出口增速持续上升。由此可见多边自贸区自签订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以来给其成员国们带来了较大的出口贸易创造。因此,总的来说,多边自贸区给其成员国带来了贸易创造。从图 3.1.4 中还可以看到,贸易增长在 1980 年之后出现了大幅下降,本文通过经济历史分析这与 1980的全球经济危机有关,在这之后各国采取了消极的贸易政策,当时苏联美国处于冷战时期,这些因素导致贸易不增长反而下降。而在这之后各国开始正视贸易的价值,加上苏联的解体,世界经济秩序的改变,贸易得以恢复。
(二)贸易比重----区域内贸易份额。
多边自贸区域内贸易份额指的是该多边自贸区区域内成员间进出口总额占该区域对外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该指标反映多边自贸区区域内成员国间的贸易规模和比重。从图 3.1.6 可以看出,总的来看,区域内贸易份额最大的多边自贸区是欧盟,其次是 TPP、北美自贸区、东盟和独联体,且波动不是很大。1995 年-2011年,欧盟的区域内贸易份额占欧盟总的对外贸易额的比重达到 60%以上,2012年开始降到 60%以下,但这仍是一个较高的比例;北美自贸区的区域内贸易份额维持在 40%-50%之间,排名第二。但是 1999 年-2009 年期间,北美自贸区的区域内贸易份额呈下降趋势,2010 年开始回升,维持在 40%左右;TPP 区域内贸易额占该区域总贸易额比重在 45%以上;而独联体在 1995 年-2012 年期间,区域内贸易份额占 20%-30%,1996 年达到最大份额后开始持续地波动式下降,降到 20%左右;东盟成员国间的贸易也占该区域对外贸易 20%-30%,但与独联体不同的是,东盟自贸区的区域内贸易份额在 2002 年-2003 年期间有一个较大的增加过程,因为 2001 年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从 2003 年开始,该区域的区域内贸易份额按平稳的趋势发展,维持在 20%左右,其成员间的贸易规模赶超独联体。
从区域内贸易比重来看,欧盟,北美自贸区、东盟和独联体给成员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较大。
除了欧盟、北美自贸区、TPP、东盟和独联体五个多边自贸区外,剩下几个多边自贸区的区域内贸易份额都在 20%以下。从区域内贸易份额最小的几个自贸区来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自贸区、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这 3 个自贸区成员国间的贸易量非常小,区域内贸易份额都在 5%以下。目前,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成员国有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四个国家,说明这四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极少;而后两个多边自贸区是非洲国家组成的自贸区,其自由化程度并不高,区域内的贸易份额也较小。从区域内贸易比重来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自贸区、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这 3 个自贸区给成员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较小。
3.5. 贸易转移效应比较
多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效应实质上是指多边自贸区的进口从非成员国的进口转向成员国的进口。本文用与多边自贸区向区域内成员国进口额和向区域外进口额来比较分析多边自贸区的贸易转移效应。由于多边自贸区数据可获得的时间是 1995-2014 年,所以本文只分析几个在 1995 年左右签订自贸协定的多边自贸区,分别是 SADC(南非发展共同体)、EAC(东非共同体)、GCC(海湾合作委员会)、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EAC(东非共同体)在 1999 年签订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并于 2000 年生效,在多边自贸协定签订的前后,其从区域内进口和区域外进口额变化不大,在 2002年之后,东非共同体向区域外进口额反而急剧上升,从区域外进口与从区域内进口的差距不断拉大。因此,东非共同体自贸协定的签订并没有给其成员国带来贸易转移。
GCC(海湾合作委员会)在 2001 年签订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并于 2003 年正式生效。在多边自贸协定签订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向区域外的进口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与从区域内的进口差距越来越大(见图 3.1.8)。因此,海湾合作委员会也没有给成员国带来较大的贸易转移。
SADC(南非发展共同体)在 1996 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并于 2000 年正式生效。在南非发展共同体签订自贸协定的前后,其向区域外的进口减少,而增加了向区域内成员国的进口。因此,南非发展共同体的成立对区域外非成员国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
2005 年,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发起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这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前身,2008 年,美国加入 TPP 谈判,TPP 谈判正式启动。2000 年前,TPP 成员国向区域外进口小于向区域内进口,2000 后,TPP成员国向区域外进口额逐渐增大,并与向区域内进口拉大差距。2005 年前后,TPP 谈判的启动并没有减少向区域外的进口,因此,对于整个 TPP 区域外的成员国来说,并没有产生贸易转移。
面对大数据背景,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对大量的来源不同、形式多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对国际贸易中的涉税事项进行提前规划、以合法手段降低或减免税赋以缓解财务压力,获得理财收益。...
2.3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如果两个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越强,两国加强经贸合作越有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而实现双赢。因此,需要定量分析中韩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达到何种程度。本文使用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具体分类方法以《国际贸易标准分...
题目: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外贸企业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国际电子商务的兴起二、国际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三、中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需求、突破口和战略四、中国利用国际商务促进对外贸易的策略五、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
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由此...
第5章促进我国蔬菜出口的对策建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与稳定。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应该积极面对,认清影响我国蔬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蔬菜行业出口标准,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蔬...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能源相关概念界定2.1.1能源涵义能源在学者当中的概念比较多,但是搜集所有的概念都是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能源概念主要是自然界上存在一种物质,该物质具备的一种物能转让为热能的一种物质,比如大自然存在的矿产资源,各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大陆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蒙古国)接壤,自然环境相似、民族文化相近,具有发展双边旅游与贸易的天然优势。1992年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内蒙古与蒙古国的双边旅游与贸易获得了同步快速的增长,随着双方旅游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也呈...
一、前言隐喻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俯拾即是。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时期到现今。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对隐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传统的隐喻观认为,...
3.3政府化解利益集团冲突的举措美国不仅自己加入并主导TPP,同时也不断劝诱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加入TPP.2010年3月,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秘鲁及越南在墨尔本举行了第一次TPP谈判,同年10月,马来西亚参加了TPP第三次谈判...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国内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