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19 共7589字
摘要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领域文化和贸易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学者们逐渐摒弃了以往单纯由经济因素决定贸易起因、贸易关系的观点,越来越多地考察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以宗教、语言等体现明显民族特征的文化对国际贸易具有显著影响的观点得到了一致的认同。“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其构想及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具有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深厚基础。尤其对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对中亚、阿拉伯国家开放过程中,民族文化的相似性和认同无疑对双方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机理是什么? 少数民族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何种民族文化优势?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经济因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凭借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以促进本区域的国际贸易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也将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本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并伴随本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进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这些文化在本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科学大词典》中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的总和。民族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民族文化的概念做出了界定。马兴胜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1];孙立梅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本民族长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指导更大规模实践的价值系统和认知系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它特有的历史创造积累和精神记忆,是它特有的生存方式”[2].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民族文化的共同认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由本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用于在民族生产生活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价值观念和物化载体的总和。其中,共享的价值观念是民族文化的内在本质,它包括本民族成员在生产生活中共同接受的思想、宗教、观念、心理、风俗等,大到生存意识、平等观念,小到获取食物的工具的认识。物化载体则包括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应所创造的器具物品。

  民族文化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动态演化,但是,作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符号,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体内容迥然不同,具有“异质性”.同时民族文化是由本民族所有成员所共享的,也因此从跨国角度看出现了不同国家部分成员基于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民族文化(文化的“同质性”) 而产生的“文化认同”.这些对双方的贸易关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机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日益突出和显现。这种影响既可表现为直接性的,也可以表现为间接性的。直接性的影响体现为贸易磋商和贸易实现过程中因为民族文化的“同质性”沟通成本的减少和信任感的增强,它有可能影响贸易格局和贸易规模;间接性的影响体现为通过对贸易基础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它有可能影响的是贸易内容。无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性影响,都包含了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深层次的互动演化。

  (一)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是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

  民族文化包含精神层面和物化层面,精神层面作为依托显性地体现在有形的器物上,也因此有了体现文化特征的建筑、工具、食物等,民族文化也因此体现出宝贵的资源特征,它影响着民族成员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其中,民族文化对生产方式和内容影响巨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地区独特的优势资源,是形成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基础。不同的民族文化决定了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这其中基于遵从民族文化传统而产生的消费需求从各民族来看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消费清真食品;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偏好于消费藏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具有对体现本民族鲜明文化特色的服饰需求等等。

  这种需求差异直接导致了生产和供给的差异,也因此决定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满足本民族需求的民族特需品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生产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各具民族特色也就形成了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并得到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成为有形商品国际贸易的基础。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出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产品,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等。

  另外,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建筑、器物、艺术等各具形态,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由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具有难以复制的特点因此日渐成为稀缺资源,在保护和传承基础上的挖掘、开发和展示已经成为现代文化旅游等产业的重要基础,并成为国际无形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文化“异质性”赋予产品的差异化促进国际贸易的产生并强化竞争力

  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迥异,这决定了所生产的产品所具有内隐的或者外显的文化特征显著不同,这使得该产品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产品差异性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价值,也会对异国的消费者形成强大吸引力,进而产生消费需求。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香料、珠宝,法国的葡萄酒、服装等等贸易都是典型。这些商品之所以能在世界贸易史上久负盛名,推动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原因就在于这些商品中蕴含丰富的独特民族文化和文明[3].罗能生等认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商品文化的差异,由于差异化的商品文化诉求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偏好和精神需求,从而产生新的贸易需求,因此,文化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根源和依据[3].

  由于这种产品一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从投入的要素构成来看具有独特性,基本上无法简单复制模仿,这种差异往往会强化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也因此带给出口方更大的贸易利益。

  这种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类似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拥有了”核心技术“,成为”拳头产品“.同时由于民族文化作为要素从供给角度看存在稀缺性,在民族成员之间它是公共产品,但对非民族成员存在一定的排他性,因此,以民族文化作为要素投入而生产的产品的供给也存在一定的稀缺性,这使得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并保持一定的垄断性。

  很显然,现代国际贸易中,无论是有形贸易还是无形贸易,产品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因素,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扩大国际贸易和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民族文化”同质性“形成的民族文化禀赋优势有利于强化国际贸易关系

  1. 民族文化禀赋优势

  任何两个民族的文化之间都存在”同质性“或”异质性“的关系。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即为”异质性“,相反则存在”同质性“.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间既存在”异质性“,也存在”同质性“,如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文化有很多不同,但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民族文化的”同质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战争、迁徙、移民、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原因,存在同一民族在世界不同地域的或集中居住或散居的历史发展事实及民族融合现实。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迁,根源于同一民族居住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民族成员融合于当地的生活和生产,世代繁衍,逐步形成了有新的称谓的民族。虽然称谓有差异,历经数世纪一些文化特征也有差异,但是,由于他们同根同源,在语言、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显著特征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具有”同质性“,尤其是同样的宗教信仰和天然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存在民族文化方面极大的认同性。

  比如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就是一些阿拉伯人留在中国并与各地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回族。宁夏称为中国的”穆斯林省“,聚居着 200 多万回族穆斯林,他们的宗教信仰与现今阿拉伯人一致,饮食禁忌一致,这使得”天下穆斯林是一家“成为他们典型的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在探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问题的框架下,民族文化禀赋优势指在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国内某一个相对聚居的民族基于历史等原因具有和贸易伙伴国主要民族相同或者相似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这使得本国该民族在与伙伴国主要民族的国际贸易中具有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因为民族文化高度认同而更易达成贸易的一种文化上的比较优势。

  2. 民族文化禀赋优势对国际贸易的有力推动

  一直以来,经典国际贸易理论从技术水平、要素禀赋状况和规模经济等方面寻求贸易产生的动因,文化(包括民族文化)一直未进入正式的贸易理论研究范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作为社会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对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无法忽视。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宗教信仰、语言等对国际贸易具有影响的结论也得了广泛共识。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人员流动、物流等规模前所未有,在交通、信息技术等软硬件构成便利的交流渠道和网络的同时,民族文化在国际贸易中也为不同国家各民族贸易搭起了桥梁,其中在不同国家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民族文化的民族通过民族文化的认同性结成了广泛的网络,比如居住在不同国家的具有同样宗教信仰的信徒对宗教信仰的共享能够产生信任和亲密网络[4],共同的语言、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都具有相似的有助于形成网络的特征。该网络通过不同渠道来促进国际贸易,这种效应被学术界称为贸易的”网络效应“.

  经济学家们认为网络效应发挥作用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民族文化在宗教、语言等方面的认同性来减少进行国际贸易的障碍。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要面临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法律制度和交易规则等,交易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共同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有利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易者之间建立信任,沟通信息,拉近双方的关系,建立亲密感,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Ensminger 描述了在 1000年前地中海和非洲地区就存在类似的伊斯兰贸易网络[5].对于民族文化”同质性“所产生的国际贸易的”网络效应“,学术界有比较丰富的研究,其中由于宗教、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显性特征,成为了研究中华文化的主要代理变量。Brocker 和 Rohweder认为语言相似性和认同具有明显的贸易促进效应。在语言相同的两个国家之间贸易量比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多 50%,相关的估计高度显著和稳定[6].也有学者运用引力模型进行相关研究,在控制了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因素之后发现共享宗教文化的不同国家之间的确存在对双边贸易显著的影响,比如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与另一个国家共享特定宗教文化的如佛教的、儒家的、印度教的、东正教的或者新教的人越多,这些国家间的双边贸易量越大[4].Rauch 和 Trindade 认为在东南亚中国人口比重比较多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双边贸易增长中由于中华民族网络因素估计大约要占到 60%[7].Guo 运用引力模型对美国和中国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表明语言联系在国际贸易中比地理代理变量更为重要,并且在中国语言对贸易的影响比起美国更为显著[8].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世界上不同地区存在同质性关系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相同或相近语言等,更容易被互相认同和接受,其产品也更容易进入对方市场并得到消费者认可,双方之间更容易存在联系紧密的贸易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由于各种原因一国和地区某一民族的民族文化内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网络中使得该民族(或者民族地区)具有了民族文化禀赋优势,这从根本上将有利于双方贸易规模的扩大。由于民族文化网络强调同质性,因此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特征,这将明显影响到贸易格局,有利于具有文化禀赋优势的民族(或者民族地区)参与到网络内的贸易中。从长期来看,随着该民族拥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还会影响贸易潜力。如对照新疆近年来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土耳其,中亚五国,苏丹,德国等),[9]不难发现,新疆出口国家有一些都是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新疆正是充分认识并发挥了民族文化禀赋优势,使得自己的出口产品在这些主要贸易国站住脚跟,并扩大了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挥自己的民族文化禀赋优势,大力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实践表明,作为”穆斯林省“宁夏的产品尤其是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很快就被阿拉伯国家市场所接受,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三、民族文化、经济因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从现有国际贸易理论来看国际贸易更为广泛的基础是各种直接的经济因素,它对国际贸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很显然,国际贸易的实践表明不能否认民族文化能够诠释部分国际贸易发生发展的原因。因此对国际贸易动因的解释不能偏废了任何一方,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民族文化、经济因素互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经济因素对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决定作用

  国际贸易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国际贸易主要由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经济因素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的生存和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已毫无疑问地被人们所接受,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般来说,影响并决定国际贸易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等。

  古典贸易理论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其对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因为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因此,生产技术差异就具体化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的绝对比较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构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指出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将导致相对供给能力的差异,最终将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由此产生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新贸易理论是随着二战后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和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应运而生的。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克鲁格尔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说明了在技术水平、要素禀赋状况相同情况下的国际贸易的起因是规模经济。而动态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对国际贸易基础的探讨也主要围绕经济因素而展开。

  (二)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间接作用日益加强

  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依托于经济基础,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间接的。单纯的民族文化是无法作用于国际贸易的,只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是民族文化和当地产业基础的结合。离开了产业基础,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民族文化也失去了载体。民族文化有可能影响国际贸易的交易各环节,如交易对象的寻找锁定、交易成本的减少、营销策略的制定等,民族文化也会通过消费偏好来影响贸易模式等,但这些不能从根本上决定贸易的动因。同时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存在积极的影响,也有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宗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Lewer 和 Berg 认为世界上大部分主要的宗教似乎不鼓励短期的”追求幸福“以支持各种永生的灵魂幸福的理念。这意味着宗教也许抑制人们从事增加福利的经济交易的某些动机。如果宗教总体上不鼓励商业活动,它也可能不鼓励尤其是国际贸易[4].Mehanna 认为伊斯兰教下的贸易建立在根深蒂固于伊斯兰教信仰价值模式上。伊斯兰教对贸易活动进行的指导方针也受局限性影响,即宗教施对某种贸易和信贷的影响,它极大地影响贸易政策和消费者消费行为[10].

  虽然如此,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它虽然不直接作用于国际贸易,但它通过对贸易基础、交易过程和消费偏好等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并且随着国际经贸合作的深入,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广泛。如新疆与中亚的经贸合作的顺利进行、宁夏与阿拉伯国家近年来贸易的快速发展,这其中,新疆、宁夏的民族文化优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者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可以以下图显示:

  四、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虽然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必然会成为影响国际贸易一个重要的因素。多年来,经济基础薄弱,劳动生产率低,区位劣势等经济原因一直困扰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贸发展,西北地区也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并进入了越落后贸易水平越低、经济发展越慢的怪圈。以民族文化优势补经济优势之不足,以民族文化的认同大力发展特色产品贸易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积极挖掘本民族的文化优势,不断将民族文化优势运用于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尤其是具有民族文化禀赋优势的地区,更应该利用民族文化”同质性“的网络效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当今开放的经济格局下深入参与国际分工,获取最大价值的贸易利益,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开启新的思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北五省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应该是推动中国、本地区对阿拉伯国家贸易开放的活跃力量,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合作也应该是文化优势 + 经济优势的具体体现。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必将和自身的民族文化优势紧密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马兴胜。 区域民族经济与区域民族文化的依从理论思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1)。

  [2]孙立梅。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J]. 探索,2002(5)。

  [3]罗能生,洪联英。 国际贸易的文化解读[J]. 求是学刊,2006(11)。

  [4]Joshua J. Lewer and Hendrik Van den Berg. Relig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Does the Sharing of a Religious Culture Facilitate theFormation of Trade Networks? [J].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Sociology,2007(4)。

  [5]Ensminger,Jean. Transaction Costs and Islam:ExplainingConversion in Africa[J].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1997(1)。

  [6]Johannes Brocker and Herold C. Rohweder.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Methods of measurement and empirical evidence[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90,Volume 24.

  [7]James E. Rauch and Vitor Trindade. Ethnic Chinese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February 2002(1)。

  [8]Rongxing Guo. How culture influences foreign trade:evidencefrom the U. S. and China[J]. The Journal of Socio - Economics,2004(33)。

  [9]李金叶,韩兆祥。 基于对外贸易视角的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互动研究---以新疆对外贸易为例[J]. 中国商贸,2011(10)。

  [10]Mehanna,Rock - Antoine. Do politics and culture affectMiddle East trade Evidence from the gravity model[J]. REV MID-DLEEAST ECON FI,2003(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国际贸易毕业论文民族文化论文
返回: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