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

西班牙文学洛尔伽诗歌的译介时间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赵圣瑶
发布于:2020-04-13 共4464字

西班牙文学论文热门推荐10篇之第七篇:西班牙文学洛尔伽诗歌的译介时间

  摘要:加西亚·洛尔伽 (1)  (Federico García Lorca) , 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 "二七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作在西班牙广为吟诵, 享誉世界。洛尔伽的挚友、爱人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í) 在和他的书信往来中, 称其为"我们时代唯一的天才".

  关键词:西班牙文学; 译介学; 洛尔伽;

  一、洛尔伽诗歌走进中国

  1933年, 诗人戴望舒去西班牙旅行。他此行最大收获之一, 便是认识了加西亚·洛尔伽的作品。他曾深情回忆:"广场上, 小酒店里, 市村上, 到处都听得到美妙的歌曲, 问问它们的作者, 回答常常是:费特列戈, 或者是:不知道。这不知道作者是谁的谣曲也往往是洛尔伽的作品。"1戴望舒爱极了洛尔伽的诗作, 他满怀激动地翻译了7首诗, 附上简短的说明, 寄回国内。后以"阿尔西亚·洛尔伽诗钞"为题, 发表在施蛰存先生创办的《文饭小品》创刊号 (1935年2月) 上, 这也是中国读者第一次接触洛尔伽的诗歌。戴望舒曾在《西班牙新诗人狄戈诗抄·译者附记》中说道:"译者引以自豪的, 就是当英美诸国还没有知道洛尔伽的名字的时候, 中国读者已读到他的名篇。"1936年, 洛尔伽被长枪党杀害, 戴望舒在哀悼与愤怒中, 决心要将洛尔伽的诗歌更系统地介绍给我国读者。后因战争动乱, 翻译活动搁浅。1950年, 戴望舒因病去世。他的好友施蛰存先生整理其翻译的33首遗作。1956年, 以"洛尔伽诗钞"为书名,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西班牙文学

  1987年,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洛尔伽诗选》, 译者为陈光孚。这本诗选可以作为对《洛尔伽诗钞》的补充。陈光孚在译者前言中自谦道:"我根本谈不上什么精谙西班牙文学。但是作为这方面的研究人员, 责无旁贷。所选择的作品大多是戴望舒先生未能完成的, 这也算作我们第二代人对西班牙文学的一点点奉献。"2同年, 北京大学赵振江老师受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之邀, 前往格拉纳达为西文版《红楼梦》定稿, 也因此同加西亚·洛尔伽的作品结下缘分。他极为欣赏洛尔伽的作品, 并对诗人有极高的评价:"洛尔伽的诗品和人品是完全一致的:深沉而狂热, 平凡又崇高, 植根于传统而又打破了传统, 贴近现实却又超出了现实。无论将他称作'诗魔'还是称作'诗仙'都不为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他是安达卢西亚的一部神话, 是西班牙当代诗坛的一部神话。"3在当地诗人哈维尔·埃赫亚 (Javier Egea) 的帮助下, 赵振江老师选译了洛尔伽的重要作品, 并以《洛尔卡诗选》为名, 于1999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2004年, 重庆出版社出版了由马岱良、董继平翻译的《洛尔迦诗歌精选》, 内含译作90余首。2007年, 赵振江老师整理译作, 编为《加西亚·洛尔卡诗选》, 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相较1999年出版的《洛尔卡诗选》, 这本书在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风标》《魂影》《心潮》三首诗, 并对原诗选做了些许删减。在书后, 赵振江老师还翻译了西班牙出版社1937年出版的诗集《纪念诗人加西亚·洛尔卡》中几位西班牙诗人所作的挽诗。

  2011年, 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爱经·海螺》。这本书是戴望舒的诗文译作集成。其中《海螺》便是洛尔伽诗歌的集萃。

  2012年3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小经典系列丛书, 其中就有赵振江老师翻译的《深歌与谣曲》和《诗人在纽约》。前者选取了洛尔伽前期的代表作, 包括《诗集》《深歌》《歌集》《吉普赛谣曲》等。后者主要是诗人中后期的代表作, 包括《组歌》《颂歌》《诗人在纽约》《塔马里约短歌》《致伊格纳西奥·桑切斯·梅西亚斯的挽歌》《十四行诗》。同年6月, 花城出版社出版了《洛尔迦的诗》。这部诗集包含了戴望舒生前所译洛尔伽的诗作以及西班牙语翻译家陈实补译的洛尔伽的大部分作品。

  2016年是洛尔伽逝世80周年。8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诗人、翻译家王家新翻译的《死于黎明:洛尔迦诗选》。这本诗集收录了洛尔迦不同时期的120多首诗作和一部诗剧。附录中还收选了英、美、西班牙诗人对洛尔伽的评论性文章。谈及重译意图, 王家新在书中说道:"正如历史上许多诗人, 洛尔迦也正是一个有待于我们重新发现的诗人。洛尔迦诗歌的翻译, 继戴望舒之后, 尚有陈实、赵振江等译家的辛勤耕耘和丰硕贡献, 但从多方面看, 它仍留有很大的空间。即使是《梦游人谣》《西班牙宪警谣》等名诗名译, 在今天也有待于去刷新, 以使本质得到新的'更茂盛的绽放'.我自己尽力去做的, 即是在前人的基础上, 为读者提供这样一种新的参照。"410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小小的死亡之歌》, 精选戴望舒译诗20余首。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结论, 戴望舒先生翻译的洛尔伽诗作影响最为深远。戴望舒先生是洛尔伽诗歌在中国的第一位知音, 他将洛尔伽的作品翻译引入中国, 使更多热爱文学、醉心诗歌的读者能够认识到一位远在西班牙的天才诗人。戴望舒先生虽仅留下33首译作, 但直到今天, 仍为出版社所青睐。除其友人施蛰存先生于1956年第一次出版《洛尔伽诗钞》后, 戴的译作先后三次被重新编辑出版, 可见其在读者中反响斐然。

  对洛尔伽诗歌的译介时间脉络梳理如下表:

  二、审美追求与翻译风格

  王向远先生在其《翻译文学导论》中曾经说过, 不可译性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特点之一。他将"不可译"归纳为三个层面:第一, 一种语言的语音是绝对不可译的, 连少量的音译也会失真;第二, 一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大部分是不可译的;第三, 一首诗的独特的语言格律是不可译的, 充其量只是一种替代。5

  不同译者在翻译同一文本时, 由于时代、学养、翻译理念的差异, 呈现的翻译风格也不同。我们以洛尔伽作品《深歌集》中《吉他琴》一诗为例。诗人戴望舒在翻译时, 极力追求"神形兼备", 尽量保持原诗的格式和节奏。我们可以说, 戴望舒在翻译洛尔伽作品时, 有"异化"倾向。在尽量保持诗歌原貌的情况下进行翻译, 读者在欣赏时虽会有异样的阅读感受, 但却构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吉他琴》一诗选自洛尔伽的《深歌集》。深歌是洛尔伽的故乡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民歌, 是吉普赛人的歌曲。洛尔伽笔下的《吉他琴》凝练而富有独特的韵律。西班牙语出音连贯、元音跳跃、富有激情, 因而在朗读原诗时, 吉普赛人的流浪气质与悲壮情感会从唇齿间溢泄而出。诗作开头似是刚劲有力地陈述又好似雄壮热烈地呼号:

  Empieza el llanto

  de la guitarra.

  Se rompen las copas

  de la madrugada.

  Empieza el llanto

  de la guitarra.

  Es inútil callarla.

  Es imposible

  Callarla.

  戴望舒在进行翻译时, 在逐字对照中, 赋予译诗中文特有的韵律, 译者理解的诗情:

  吉他琴的呜咽

  开始了。

  黎明的酒杯

  破了。

  吉他琴的呜咽

  开始了,

  要止住他

  没有用,

  要止住他

  不可能。

  通过比照我们可以看出, 戴望舒的译本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力图表达出深歌赤裸的热情。"要止住他/没有用/要止住他/不可能"这反复的呼号使深歌的力量、深歌的哀切得以打破语言的壁垒, 进入中国读者的内心。戴望舒不仅致力于文本的翻译, 更注重洛尔伽诗歌神韵的传达。

  相对于诗人戴望舒, 董继平的译作在诗情的传达上则略逊一筹:

  吉他的悲歌

  开始。

  黎明的酒杯

  破碎。

  吉他的悲歌

  开始。

  要让它沉默徒劳无益。

  要让它沉默

  是不可能的。

  董继平在翻译时追求诗意的准确无误, 但在用词上略显生硬。"悲歌"相较"呜咽"少了一分苍凉萧索。通过对两人译本的比较, 我们更能感受到助词"了"在诗歌翻译中所起到的情绪渲染作用。

  诗歌同其他文体略有不同, 它是形式、内容、韵律、风格、情感等多重因素的集合, 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厚此薄彼, 而要做到兼顾。在一定程度上, 诗情的传达是要凌驾在内容之上的, 读者读诗所向往的不在于意象的堆砌, 而在于一个诗意的世界。

  三、洛尔伽诗歌在中国的影响

  自1933年, 戴望舒邂逅洛尔伽的作品, 将其诗歌译介回国后, 洛尔伽便走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他不朽的诗作在中国反响热烈。

  洛尔伽的诗歌经由戴望舒译介后, 在中国诗坛引起热烈反响。北岛在《时间的玫瑰》中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最初读到戴望舒译的《洛尔迦诗抄》是70年代初。那伟大的禁书运动, 加深了我们的精神饥渴。当时在北京地下文化圈有个流行词'跑书', 即为了找本好书你得满世界跑。为了保持地下渠道的畅通, 你还得拥有几本好书作交换资本。一本书的流通速度与价值高低或稀有程度相关。当《洛尔迦诗钞》气喘吁吁经过我们手中时, 引起了一阵激动。"6通过"气喘吁吁"一词, 我们可以推测出70年代的诗人、读者对洛尔伽诗作的渴望与喜爱。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 而这阅读也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印记。对于洛尔伽对中国诗人的影响, 北岛这样描述:"洛尔加的阴影曾一度笼罩北京地下诗坛。方含 (孙康) 的诗中响彻洛尔伽的回声;芒克失传的长诗《绿色中的绿》, 题目显然得自《梦游人谣》;80年代初, 我把洛尔伽介绍给顾城, 于是他的诗染上洛尔伽的颜色。"可见洛尔伽对中国诗人的影响之大。

  顾城是深受洛尔伽影响的重要诗人, 他曾不吝表达对洛尔伽的喜爱:"我喜欢西班牙文学, 喜欢洛尔迦, 喜欢他诗中的安达露西亚, 转着风旗的村庄, 月亮和沙土。他的谣曲写得非常动人, 他写哑孩子在露水中寻找他的声音, 写得纯美之极。我喜欢洛尔伽, 因为他的纯粹。"7了解顾城的人大概都会为他的纯粹所打动, 他天真得像个孩子, 始终以敏感细腻的内心感知着世界。也正因为他的纯粹, 他的诗歌才动人。顾城用"纯粹"来形容洛尔伽, 这可能是他最好的赞誉了。他们有着相似的特质, 也正因如此顾城才会如此喜欢这位千里之外的西班牙诗人。他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屏障, 感受到了属于诗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洛尔伽的诗歌吸收了民间谣曲的精华, 优美、简洁, 经常出现富有韵律的句子的重复。这种民歌式的创作也深深影响了顾城。他的《小春天谣曲》甚至拿"谣曲"作为诗歌的题目。

  四、结语

  加西亚·洛尔伽, 一位天才的诗人, 一位不朽诗作的缔造者。他的诗歌不仅在西班牙国内大受欢迎, 还赢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这位作者及其作品的魅力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 施蛰存。洛尔迦诗钞·编者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6.
  [2]戴望舒。戴望舒全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3] 陈光孚。洛尔伽诗选·译者前言[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7.
  [4] 赵振江。加西亚·洛尔卡:一部西班牙当代诗坛的神话[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9.
  [5] 王家新。绿啊我多么希望你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6]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7] 北岛。时间的玫瑰[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8] 顾城。诗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注释
  1 也译作加西亚·洛尔卡、加西亚·洛尔伽或加西亚·洛尔加。
  2 施蛰存。洛尔伽诗钞·编者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6.
  3 陈光孚。洛尔伽诗选·译者前言[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7.
  4 赵振江。加西亚·洛尔卡:一部西班牙当代诗坛的神话[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9.
  5 王家新。绿啊我多么希望你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6 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7 北岛。时间的玫瑰[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8 顾城。诗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点击查看>>西班牙文学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原文出处:赵圣瑶.浅析洛尔伽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J].现代交际,2019(02):94-95+9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