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第五篇:农村残障人士救助服务问题与社会工作对策
摘要:残疾人属于特殊弱势群体,社会应重点关注。然而,农村地区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本文将从社会救助水平、医疗水平、社会支持系统三方面论述我国农村残疾人救助服务存在的问题,随后从直接服务、间接服务两方面论述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救助服务的策略,希望能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
2017年,中国残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类残疾人8 502万人,中国残联已收录1 465.9万农村残疾人基础数据,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21%。农村残疾人是残疾人中的主要群体,因生理、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同时属于最困难和最弱势的群体。当前,农村困难救助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对此国家提出要“精准扶贫”,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对应措施。通过社会救助这一模式,农村残疾人群体的部分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农村残疾人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仍需引起社会重视。
社会救助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生存困境的公民,国家和社会给予其财物接济和生活扶助,帮助其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问题。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救助服务即残疾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助人自助)和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以及群体、社区等促进残疾人的自我发展,使其重新回归社会生活,最终目的是恢复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救助服务是以农村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等,通过专业方法帮助其恢复及发展社会功能,挖掘残疾人的潜能和优势,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社会保障,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我国农村残疾人救助服务存在的问题
成都市郫都区A社区现登记在册的残疾人共有128人,其中,男性69人,女性59人。按照残疾原因来分,因病致残的105人,意外致残的14人,遗传导致残疾的5人,其他原因致残的4人。按照残疾人类别来分,肢体残疾53人,所占人数最多;视力残疾其次,为41人;听力残疾21人;多重残疾7人;智力残疾与精神残疾各3人。社区中残疾人的文化程度情况分别是:从未上过学的1人;小学文化水平的110人;初中文化水平的9人;高中(含中专)文化水平的5人;大学专科学历的3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为零。从结果可以看出,仅有小学文化的残疾人占多数,可见该社区农村残疾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社区中农村残疾人主要收入来源是医疗保障、社保、失地农民保险等,这部分残疾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
(一)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低,社会救助覆盖面窄
农村残疾人受到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低、交通闭塞等因素影响,已成为农村中贫困程度最深的特殊困难群体。目前,政府是残疾人生活和医疗保障的主要力量,但部分残疾人不了解社会救助政策,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覆盖面窄。而且,农村残疾人救助对象为持证残疾人中重度残疾人、生活极度贫困的残疾人,仍有大量残疾人的生活、医疗、子女就学等需要得到救助和补贴。
(二)医疗水平落后,医疗救助保障水平有限
我国农村残疾人致残原因较多,情况复杂,其中,疾病是其主要致残因素。高昂的医疗费、无法和城市相比的医疗条件,使农村中因病致残的救助对象不能及时得到医疗救助,加上农村医疗场所的药物资源单一,导致救助对象无法获取需要的多种治疗药品。此外,专业医务人员严重缺乏,许多医疗场所的服务人员并不能有效且及时解决患者问题,出现乱诊和误诊现象,致使救助对象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例如:智力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因体质较弱,需长期服药,但现有的医疗救助政策无力支持他们支付医药费,救助对象处于残病交加的境地,急需特殊政策和办法的扶持与帮助。
(三)社会支持系统薄弱,出现心理偏差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以中年人和年轻人为主的劳动力早已选择去机会更多、更繁华的城市谋生,并在城市定居。遗留在农村的残疾人由于家庭贫穷和缺乏劳动力,生活状态十分堪忧。在距离城镇较远的农村社区里,周围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消息闭塞、观念陈旧,许多居民都不愿与残疾人接触,所以许多农村居民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村残疾人,导致农村残疾人社会认同度极低。久而久之,农村残疾人群体看不见生活的希望,许多都出现了轻度抑郁倾向,生活举步维艰。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救助服务策略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救助服务领域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扶持,《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等都大力支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领域。在救助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以农村残疾人的实质需求及农村社会的发展特点为依据,从社会系统角度反思对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遵循“整合资源,提供有效差异性服务”的原则,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提供残疾人综合性康复服务,从单一的医学康复转向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区康复等,满足残疾人的不同服务需求,促进残疾人的社区融合与社会融入,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一)直接服务
直接服务即积极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理念、方法,提供多元化服务。例如:针对农村残疾人的救助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运用专业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帮助农村残疾人链接社会资源,恢复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能力,并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强能力,促进其自立,以应对传统救助工作仅暂时缓解经济压力导致的“治标不治本”问题。社会工作的介入可预防救助对象产生依赖心理,同时鼓励农村残疾人自食其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1. 开展以农村残疾人能力建设为主题的服务项目
社会组织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以提升农村残疾人能力建设为主题的项目。例如:由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在郫都区社会救助中心指导下的新民场关爱站就承接了A社区的农村残疾人救助工作。关爱站根据残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整合各方面资源,从身体康复治疗、心理辅导、社会救助等各方面出发,构建社会工作者救助帮扶系统,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帮助面临多重困境、复杂问题的农村残疾人。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这部分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作好充分准备,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以同理心、换位思考等方式理解残疾人的状况,并通过倾听、引导等技巧帮助案主描述自己面临的困境,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获得他们的信任,最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 设立农村残疾人服务站点
及时掌握所在地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及其状态变化可为后续开展各项服务计划提供依据。为此,在农村社区应设立农村残疾人服务点,负责收集所在村农村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残疾情况、家庭情况、社会情况等,工作人员随时更新残疾人的残疾变化情况。同时,随时接待来寻求帮助的残疾人,向他们提供关于残疾政策、法律援助、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据此做好详细的登记工作。
3. 在农村社区设置残疾人活动室
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可以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残疾人活动室。活动室内开放期刊等读物、连接网络的电脑等硬件设施,供残疾人免费使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残疾人活动室也对社区其他人开放,促进残疾人与其他村民的交流与融合。在活动室内,还可以由社区邀请专家,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举办讲座知识和开展系列培训。
(二)间接服务
间接服务即加强面向乡镇(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普及和能力建设工作,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效果。基于此,社区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农村残疾人,改善他们的生活,赢得他们的信任。
三、结语
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近200万,残疾人群体是一个需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其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健康人群,幸福指数也不够高。面对庞大的服务需求,我们急需尽快建立一支了解残疾人身心特点、遵守专业伦理、具备过硬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救助服务,恢复农村残疾人群体的社会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存在还未完全建立宏观体制、社会认可度低、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窈窈.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模式研究:以鄂州市D社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 毕可影.欠发达地区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研究:以龙陵县为例[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0.
[3]刘延芳.增能视角下农村残疾人扶贫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23):25-26.
[4]聂小瑾.河北省曲阳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8.
结束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发展,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团结,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如何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又关键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新兴...
要明确企业社会工作的职业任务, 按照企业要求和专业规范, 按需设岗、因岗定责, 明确和规范相应的岗位职责任务和相应的任职条件。...
题目: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社工的本土化发展探究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现状: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特点1、制度对象的传统性2、制度内涵的异质性三、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工...
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得到了控制,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一政策的实施之下我国又出现新一群体独生子女,社会也因他们而引起很多问题。这一群体的成长状况不仅影响到他们自己未来、家庭和谐还有社会的稳定。因此从社会工作的角...
一、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一)重工作指标轻工作实际与经验不足在实行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过程中,将精力过分的投入在服务工作指标的完成上,而忽视了服务工作的根本,即为农民工群体服务,满足农民工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实际需求。本...
一、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之前,农民工流动大都具有候鸟性、短暂性的特征,即他们多以分散地单身外出的形式进入城市,以赚钱打工为目的,其内心的身份归属还是为农村。随着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剧,特别是国家在1992年提出的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
文章介绍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阻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原因, 针对存在的阻碍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整合多元力量, 拓展支持体系;社会工作主动渗透;量化工作成效, 提高专业认同...
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起步较西方国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社会工作机构推动了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职能改革,成为了政府服务公众的双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是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暴力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构成严重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多次召开世界妇女大会探讨妇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开展反对家庭暴力运动,防治家...
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价值导向的工作,也是一项面向社会实践问题的工作。在审视社会工作实践时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实际工作原则都涉及伦理原则,或者是建立在伦理原则基础之上。作为一门在西方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学科和职业,社会工作有着很强的职业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