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老人是指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夫妇或其中一人独自生活在城市社区,他们无子女或者其子女因为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在其它地方居住和生活,不能经常探望和照顾老人。这些老人除了物质生活上、日常料理上需要社会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更需要各界的广泛重视。
北京大学黄楠森教授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主要包括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作为人的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专门指那些为了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的活动的总和[1].当温饱问题等物质生活条件得以满足之后,人对幸福的感受就把对物质生活的依赖和感受置于次要地位,而精神生活越加重要。一个人幸福与否与其精神生活状况紧密相关。精神生活表现在人的情操修养、道德品质、情感渴望、信念追求、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对休闲文化的认识态度等诸多方面。如何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关系到城市空巢老人能否拥有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城市空巢老人个体差异很大,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情况要因地制宜,寻求恰当的方法。
2015 年初,课题组在长春市 FT 社区调查时,遇到了几个不同情况的空巢老人。我们经过分析,认为采取个案工作方法加以解决是合适的选择。个案工作方法指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2].“个案工作”由玛丽·芮奇蒙德在 1909 年提出,是最早形成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它由美国的社会活动家普爱德于 20 世纪 20 年代引入中国,在中国经历了百年的漫长实践和发展过程,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决个人与家庭面临的一些社会适应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以长春市 FT 社区空巢老人董奶奶的个案为例,探讨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路径和技巧。
1 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存在问题的个案描述
董奶奶今年 74 岁了,是某大型国企退休职工,老伴一年前去世了,留下了董奶奶独自生活。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下岗后带着媳妇去深圳打工,很少回家看望老人; 女儿嫁到西安,经济条件一般,也很少回来。自老伴去世后就剩下了孤独的董奶奶孤身一人生活在空荡的老房子里。子女们想接老人去他们那里,老人觉得气候太热不习惯。老人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上还能自理,一个人生活也没有什么问题。原来老房子太旧卖掉了,子女又添点钱给董奶奶买个小居室的电梯房,由于搬到新社区,与邻里还不熟悉,身边没有个说话的人,没有朋友圈; 老人年轻时上过夜校,能识字看报看电视,退休前担任小领导,平时喜欢与老伴交流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体会,觉得很有兴趣,现在独自一人,每天觉得很空虚、情绪十分低落,整日闷闷不乐,抑郁寡欢,有被遗忘的感觉,情感交流的需求与分享快乐的需求无法满足,缺乏幸福感。
2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过程及技巧
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者,我们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对董奶奶开展了为期两月的每周一次共八次个案服务,具体过程如下。
2. 1 接案
尽快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在面谈中,工作者要坚持接纳和有效沟通的原则,运用同情的倾听、真诚的关怀等技巧,给予董奶奶心理上的支持,尽量感受董奶奶无依无靠的感受; 从而加强其安全感与信任感,让老人尽快接受工作者; 建立工作关系后,要与案主面谈,交谈中要鼓励董奶奶诉说往事,开始可以集中于较为愉快的人生经历,然后再慢慢过渡到令董奶奶烦恼的事情,帮助老年案主把压抑和痛苦的情感抒发出来。尽快缓解董奶奶的精神状况,稳定情绪,及时进行问题风险评估和干预。
2. 2 收集资料和诊断
尽可能详细地收集与案主所带来的问题有关的资料,分析问题的成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发现问题的切入点。针对本案,收集老年案主资料的范围,包括案主自身、其家庭成员,还包括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社区中的组织、群体、亲戚、朋友、邻居等社交网络。
从老人自身与家庭层面看,董奶奶年岁较大,智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吸收新事物能力下降,自娱自乐的能力下降; 老人失去老伴,与子女之间缺乏亲情的交流,从而导致精神支柱缺失和对子女的寄托缺失; 生活空间越来越封闭,精神感到空虚,越来越消极,认为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如不加以解决,有患上抑郁症的倾向; 从社区层面看,社区居家照料中心主要侧重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社区较多地组织开展广泛性、集体性的社区文化活动; 从政府的层面看,更多的是从福利政策的角度关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而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关注相对较少,社区人手少、任务多,无法投放更多的精力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 3 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
当我们明确了案主存在的问题以后,就可以制订明确的改变目标以及具体实施的方案。服务计划不是随意制订的,要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根据董奶奶的心理特征,在性格、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方面,分析其对于所处的情境、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皆有独特的看法与感受,工作者的处理方式、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兼顾老年案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服务的能力,确保服务能够有效地实施。针对本案,制定的目标是舒缓案主的情绪,增加其愉悦感、归属感,从而实现增加其幸福感的总目标; 计划每周服务一次,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个案工作。
2. 4 实施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者要积极灵活地运用专业的知识、采取适合的模式、方法和技巧,实施工作计划,以达到预期目标。在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不要大包大揽不给案主发言权,而应该秉承案主自决原则,相信董奶奶有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与工作者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一同商定最佳方案,尊重案主的选择。
2. 4. 1 舒缓案主消极情绪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代表是 ABC 理论,分析求助者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认为,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造成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析造成的。A 代表诱发事件,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析及评价,即信念系统; 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3].在本案中,A 是指董奶奶的老伴去世,她的儿子和女儿在外省生活,董奶奶的孤独生活的状况。B 是指在这些情况下,特别是老伴去世后的感受是总感觉被遗忘和抛弃了、生活无望了。C 是指老年人的情绪特征,感觉生活无望、神经脆弱、容易伤感和激动。这正是因为董奶奶在 A 事件的客观世界和 B 事件的主观世界的互相影响,因而使董奶奶的情感情绪表现和行为 C 呈现出不积极、困惑与失望、神经质甚至自我责怪的现象。因此,工作者在服务中,更要注意秉承非评判的原则,认识到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案主,而不是判断或责备他。因为这类社会适应不良的老人如果遭到批评和指责,就更加增强她的自责感和敏感度,这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及其不利的; 所以,工作者要时刻提醒自己,以非评判的态度、了解董奶奶的问题,无批评和指责、和颜悦色地与她交流,还可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巧、个案工作的回顾技巧,与她一同回忆与老伴、子女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回忆退休前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等等,不断对其情绪进行调理,促使老人客观地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2. 4. 2 增加案主愉悦感依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针对本案的情况,要以学习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条件与机制; 关注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影响,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 采取放松练习、模仿、果敢训练等技巧。工作者与案主董奶奶一同探讨观看过的报纸、电视剧,分享相关内容; 工作者领董奶奶去社区电脑室,教会董奶奶上网建立 QQ,与子女在网上沟通留言等; 引导董奶奶形成不同的爱好与兴趣,例如,带领董奶奶到有工艺品制作的社区,学习剪纸、编制中国结、捏泥人等,从而使她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区的归属感,逐步减少对子女心理上的依恋,从而改变其对生活的认知与处理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态度和行为。
2. 4. 3 增加案主归属感依据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际沟通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要从求助者所处的环境了解求助者的问题; 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对其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方面的因素进行修正[4].针对董奶奶社交圈封闭的状况,社会工作者整合社区资源,了解社区其他空巢老人的信息,协调召开空巢老人交友会,带董奶奶参与交友会,让她在社会互动中交上新朋友,让老人能有个交往群体; 建议老年人多走出家门,多参加社区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增进社区归属感; 此外,与老人的子女沟通,约定他们增加与老人电话、网络视频的次数和时间,满足老人亲情表达和思念的愿望,共同协助老年人走出心理障碍,帮助老人树立快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老年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实务过程中一直要关注服务的有效性,每次服务后均要分析案主董奶奶的反应及变化,并对已经开展的工作内容、方法进行反思,及时修正下次工作的方向和内容。
2. 5 结案与评估
经过近两个月的个案工作之后,董奶奶的情绪稳定,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融入了社区老年群体中,归属感、生活幸福感有所增强了。在确定个案服务的有效性前提下,就要开始准备终止老年社会工作者与案主董奶奶之间的专业关系,要对个案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和评估。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引导董奶奶一起回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从而帮助她进行分析和反思,提高案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社会工作者与董奶奶可以共同回顾初次面谈时候的情形、学习上网的感受、与子女沟通情况、与其他老年人交往的收获、参与社区文娱活动中自我价值有所体现的满足感等等,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有哪些转变; 对未来的憧憬等等。我们要用鼓励的话语帮助董奶奶稳定和增强其改变,使案主董奶奶独立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享受美好生活。
在进行了两个月的个案工作后,由于与社会工作者的多次接触,并得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而细致周到的服务和帮助,董奶奶已经对社会工作者有了依赖心理,她会在社会工作者约定服务的时间前打电话询问,能否按时来呀? 今天有什么内容的活动啊? 等等。这样,社会工作者能预感到董奶奶会为即将结束一段可以信赖的关系而感到难过,对未来信心不足而感到焦虑,有可能表现出行为、退化、恢复早期的行为模式的倾向,因此,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正确处理结案工作。社会工作者要打好预防针,在结束前的会面中,有意识地跟董奶奶讲,我们的工作要结束了,您已经成为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老人了,您已经能处理好生活中的烦恼,自己坚强地生活下去了,今后遇到问题还可以继续与我们沟通,使老人在心理上开始接受结案的事实。事实上,结案不是彻底结束服务。社会工作者要进一步分析董奶奶还有哪些需要,与她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使她认识到社会工作者会持续关注她。工作者要跟踪观察案主是否在工作者离开后,保持已取得的良好身心状态,保持的时间长短等等,依此也能体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效果和作用,为后续工作或者转案提供依据。
3 结语
个案工作方法在对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介入过程中,以利他主义为思想基础,以帮助城市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摆脱困境为出发点,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尊重与平等、案主自决等社会工作职业原则,充分理解案主的处境和情感需求,以老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巧和服务精神,得到案主的认同并收到实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要实现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要使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整体水平具有影响,不断丰富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作用。以本案例为借鉴,针对不同情况的城市空巢老人,采取不同的个案工作模式加以分析,探讨适用的技巧和方法,解决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中的问题是今后老年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开展长期专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黄楠森。 人学原理[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71 -72.
[2]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8 -79.
[3]许莉娅。 个案工作[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75 -176.
[4]许莉娅。 个案工作[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46 -147.
结束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发展,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团结,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如何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又关键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新兴...
要明确企业社会工作的职业任务, 按照企业要求和专业规范, 按需设岗、因岗定责, 明确和规范相应的岗位职责任务和相应的任职条件。...
题目: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社工的本土化发展探究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现状: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特点1、制度对象的传统性2、制度内涵的异质性三、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工...
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得到了控制,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一政策的实施之下我国又出现新一群体独生子女,社会也因他们而引起很多问题。这一群体的成长状况不仅影响到他们自己未来、家庭和谐还有社会的稳定。因此从社会工作的角...
一、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一)重工作指标轻工作实际与经验不足在实行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过程中,将精力过分的投入在服务工作指标的完成上,而忽视了服务工作的根本,即为农民工群体服务,满足农民工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实际需求。本...
一、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之前,农民工流动大都具有候鸟性、短暂性的特征,即他们多以分散地单身外出的形式进入城市,以赚钱打工为目的,其内心的身份归属还是为农村。随着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剧,特别是国家在1992年提出的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
文章介绍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阻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及原因, 针对存在的阻碍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整合多元力量, 拓展支持体系;社会工作主动渗透;量化工作成效, 提高专业认同...
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起步较西方国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社会工作机构推动了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职能改革,成为了政府服务公众的双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是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暴力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构成严重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多次召开世界妇女大会探讨妇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开展反对家庭暴力运动,防治家...
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价值导向的工作,也是一项面向社会实践问题的工作。在审视社会工作实践时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实际工作原则都涉及伦理原则,或者是建立在伦理原则基础之上。作为一门在西方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学科和职业,社会工作有着很强的职业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