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平衡报道中影响类2篇,评论类3篇。影响结构呈现的关键词是文化、饭局、政治宣示、道德等。如下:
“经常参加饭局的人,很有可能会,变得异常谨慎。”-《媒体:毕福剑事件或将打破中国饭局文化的默认规则》
“对毕做什么样的处罚,被这部分舆论当成‘政治宣示’……舆论场上围过来的海量争论和斗争不应变成这一事件的重心”-《环球时报:毕福剑风波再接着炒就变味》
评论结构的关键词是谨慎、发布、相对的自由、舆论场、主流价值等,如下所不:
“不能以此判断其政治立场……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公众人物,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保持和谐……不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把一个名人私下有争议的言论发到网上,这一做法不应受到鼓励。”-《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流出谁之过》
“发表言论的自由……相对的自由……也许不应承担法律责任……要接受公众的质疑,并承担其他相应的责任。”-《法制日报:毕福剑也许没法律责任但要承担其他责任》
“舆论场充分展现了多元性,但主流价值取向的轮廓也较清晰……互联网舆论风向变迁的标志事件之一。中国有很多‘正事’要做,而舆论场不断增添‘野史’的鲜料……‘狂欢”'-《环球时报:毕福剑风波验证互联网舆论的变迁》
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后,从文化、舆论等角度进行司论。这些报道在内容上是平衡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具有同一个倾向,那就是对政治化、道德化地处理该事件的反对。这也就能总结出平衡性报道中媒体的框架,他们反对站在政治和道德的高度去批判当事人,而是希望就事件本身来进行讨论,在事件的基础上对文化和公众舆论的发展进行思考。不是从政治或道德上去评判,而是考虑当事人行为的适当性以及公众的看法。这一种框架,我们将之总结为“去政治、道德化框架”.
3、批评报道
5篇批评性新闻从政治立场、个人作风、纪律意识等方面对毕福剑进行了批评,用词严厉,语句严肃。这些新闻的主题包括政治立场、底线、责任、信仰、纪律等,关键词包括毫无禁忌、口无遮拦、信仰缺失、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使得批评报道的程度加深。具体如下:
“骨子里缺乏明确的、起码的、与其身份相符的政治立场底线的行为体现”-《中青网:毕福剑欠全国人民一个道歉》
“毫无禁忌的表达……口无遮拦……名人们理应谨言慎行,谨防’祸从口出‘、自毁形象”-《新华社点评毕福剑王思聪:别拿粗鄙当个性》
“毫无禁忌的表达只能对着树洞。”-《新华社批名人口祸风波:把涉黄涉暴语言当个性》
“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认同还不够……信仰缺失和信任匿乏。”-《军媒:“毕门宴”视频折射的信仰与信任危机》
“党员就要有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不能将自己的言行凌驾于党的纪律规矩之上,……严重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中国纪检监察报:党员毕福剑必须讲规矩》
这几篇报道的批评措辞十分严厉,还是用在一个曾经很受欢迎的中央级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身上。一方面,体现了媒体对该事件的重视,对其恶劣影响的估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这些媒体对该事件的“零容忍”,特别是毕福剑本身也是共产党员的前提下,从党的原则进行批评也无可厚非。这些报道批评的是毕福剑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立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将此类报道总结为“党报批评框架”.
结语
媒体对“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的关注度和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基本局限于事件发生的几天之内,主题也主要集中于事件评论和后续结果报道评论和结果型结构的报道占绝大多数,媒体报道的基调以客观为主,兼有平衡性和批评性的内容。
结合新闻文本,我们得出了报道的三种框架:“公众议题框架”、“去政治、道德化框架”和“党报批评框架”.“公众议题框架”是基础,另外两种框架则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和媒体的立场,带有倾向胜、政治性或者说是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黄敏,《再现的政治:cNN关于西藏暴力事件报道的话语分析》田。《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藏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四].三民书局,1999
4、欧文·戈夫曼:截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刘亦菲被扑倒”事件在新闻媒体报道后,诸如刘亦菲裙底走光、抹胸脱落等成为了娱乐新闻的主要关注点。在众多相关新闻报道中,缺乏对女性的理解和关爱,缺乏新闻应有的人文关怀,一味地追求眼球经济、挖掘明星隐私,以满足受众的窥私欲,获得较高关注度,从而...
2015年,“毕福剑事件”引起网络轰动,事件已过,但对毕福剑的新闻报道并没有消失。近年来,网络传播心理学在拓宽研究方向,从心理学视角分析该事件和各个传播要素,可以更全面地解释新闻事件的传播机理和网络新闻传播背后深层次原因。 ...
一、什么是报道量,报道量的控制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对于一个事件,是只需很少的文字、短的节目长度来表现,还是需要较多的篇幅、较长的节目长度来加以展开?对于一个典型,是通过多方面的、连续性或系列性报道来加以扩展,还是只需要简单地报道一次?对于一项...
结语本文以居伊德波、道格拉斯凯尔纳的相关研究,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为支撑,努力分析中国当下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奇观化这一现象,主要分析阐述了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奇观化产生发展的过程、出现的原因、带来的后果以及对这一现象的反思。不难发现,社会热...
电视新闻报道深度通过对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材料系统的分析解释,揭示出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等问题,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经济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矛盾,揭示本质,从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深度,它不仅要...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中占巨大优势,它不仅方便、快捷且储存量大、成本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新媒体时代,记者要懂得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优势,在网络的帮助下发现新闻线索,丰富采访手段,促进新闻...
如今,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之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媒体监督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在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监督权的异变,防止监督权干扰司法权现象的出现。现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过,回顾一下近些年的新闻报道,我们发现,较早出现监...
绪论0.1选题依据和研究的目的意义从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看,其与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许多的重合的部分,两者在传播过程,从业人员,专业教育,业界形态,受众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交集。同时,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实践之间的联系更是尤为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正在以一个爆炸式增长的速度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媒体技术的基础,其与新媒体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新媒体的主要媒介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相较于传统媒介,有着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加深远的影响力、更加丰富的传播方式。...
在社会生活中,灾难性事件往往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破坏了人类生活环境已有的和谐,使整个社会、社会中的个人对灾难性事件的信息产生强烈的需求,以便监测周围的环境,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减少认知不确定性,实现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价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