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社交网络论文(精选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7-20 共1226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网络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化,在网上表现为以各种社会化网络软件,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社交网络论文范文,供给大家参考阅读。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郑泓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从父母教养方式和个体特质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大五人格量表和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量表(中国版),通过问卷星对78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均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相关显著;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均对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人格特质对其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

  作者简介:郑泓(1994-),女,江西九江人,硕士,上饶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王道君(1992-),男,江西上饶人,硕士,上饶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张茜(1997-),女,湖北荆州人,上饶师范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基金:2020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校级课题"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影响机制与培养策略研究"(202018);2019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校级课题"地方高校师范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及其对策研究"(201915);

社交网络

  大学生正处于成年早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时期,处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阶段,而且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因而在大学期间的社会交往则会显得尤为的重要。而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社交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社交网络的使用的中坚力量,而他们网络社交中自我呈现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其学习和生活状况。因此,了解大学生群体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及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是影响个体在社交网络中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同时,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其子女塑造人格的本源,对其身心发育及行为方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试从父母教养方式和个体特质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理论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利用问卷星,对上饶师范学院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在校生进行线上调查,共有783名学生参加,回收有效问卷74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1.2 研究工具

  1.2.1 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量表(中国版)

  采用鲍娜编制的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量表(中国版),该量表共9个条目,包括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2个维度。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8左右。

  1.2.2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蒋奖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由42个条目组成,包括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3个维度。该问卷信效度良好,各维度克隆巴赫系数在0.74-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70-0.81之间。

  1.2.3 大五人格量表

  采用王孟成等人编制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由40个条目组成,包括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外倾性和尽责性5个维度。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各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均在0.75以上,与其他大五人格问卷呈中等以上相关。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录入,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总体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真实的自我呈现策略上平均得分为3.95,标准差为1.23,在积极的自我呈现策略上平均得分为3.81,标准差为1.25.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比较

  对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真实自我呈现策略(男:3.89±1.28,女:4.00±1.19)与积极自我呈现策略(男:3.76±1.27,女:3.86±1.23)得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学生在真实自我呈现策略(独生:3.76±1.20,非独生:4.20±1.23)与积极自我呈现策略(独生:3.69±1.23,非独生:3.98±1.25)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相关分析

  真实的自我呈现策略与父亲情感温暖(r=0.129)、母亲情感温暖(r=0.147)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父亲拒绝(r=-0.256)、母亲拒绝(r=-0.244)、父亲过度保护(r=-0.238)和母亲过度保护(r=-0.216)呈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的自我呈现策略与父亲情感温暖(r=0.151)、母亲情感温暖(r=0.148)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父亲拒绝(r=-0.170)、母亲拒绝(r=-0.159)、父亲过度保护(r=-0.202)和母亲过度保护(r=-0.192)呈显著负相关(p<0.01)。真实的自我呈现策略与人格特质的宜人性(r=0.358)、外倾性(r=0.368)、开放性(r=0.303)、尽责性因子(r=0.237)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因子(r=-0.090)呈显著负相关(p<0.05)。积极的自我呈现策略与人格特质的宜人性(r=0.199)、外倾性(r=0.265)、开放性(r=0.215)、尽责性因子(r=0.155)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因子(r=0.694)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因子相关不显著(p>0.05)。

  2.4 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人格各因子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拒绝因子(Beta=-0.174,p<0.05),人格特质中宜人性因子(Beta=0.247,p<0.001)、外倾性因子(Beta=0.355,p<0.001)、开放性因子(Beta=0.167,p<0.001)、神经质因子(Beta=-0.328,p<0.001)对大学生社交网络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联合解释变异量为29.4%(F=25.252,p<0.001)。以积极自我呈现策略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人格各因子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大学生人格特质中外倾性因子(Beta=0.290,p<0.001)、开放性因子(Beta=0.146,p<0.05)、神经质因子(Beta=-0.173,p<0.01)对大学生社交网络积极自我呈现策略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联合解释变异量为14.1%(F=9.969,p<0.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使用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策略都比较普遍,特别是真实自我呈现策略。表明大学生倾向于借助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真实的自我表露,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和想法观点,同时,他们会更愿意表露一些积极向上的情绪、信息等,在社交网络中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此外,本研究发现非独生子女相较于独生子女会更多地在社交网络中展露自己,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父母关注点在一个孩子身上,而非独生子女父母关注点不止在一个孩子身上,故非独生子女更希望通过社交网络得到关注和肯定,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研究发现,真实的自我呈现策略和积极的自我呈现策略与父亲、母亲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真实的自我呈现策略和积极的自我呈现策略与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负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更勇于在社交网络中展现自我,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绪,分享自己的真实状态,原因可能是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子女自信心的培养,而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子女人格及社会性的发展,可能会使他们更容易自卑、敏感、胆小、退缩、缺乏安全感,还可能导致社交焦虑,因此他们一般会怯于在社交网络中展现真实的自我,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同时,本研究发现真实的自我呈现策略和积极的自我呈现策略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宜人性、外倾性、开放性、尽责性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真实的自我呈现策略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相较于内向的个体,外向的个体更愿意将在生活中积极真实的自己展现在社交网络平台,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动态。此外,情绪相对更加积极稳定的个体更不介意向他人表露真实的自我。

  4 结论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使用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策略都比较普遍,特别是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和人格特质是影响其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熊朋迪,张维晨,王淑娟,等。大学生大五人格与社交网络主页信息的关系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22(5):432-435.

  [2]余照照,秦亚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拖延的关系研究及教育启脉JI].西部素质教育, 2015,1(07):114-115.

  [3]鲍娜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与自尊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蒋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26(1):94-99.

  [5]孟成,戴晓阳,姚树桥,等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I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19(04):454- 457.

  [6]何昕彤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 2016.

  文献来源:郑泓,王道君,张茜。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3):55-56.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第二篇: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作者:李钟石 蔡珉官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延边大学信息化中心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社交工具的普及,企业纷纷加入了企业社会化协作的行列,其表现之一就是企业社交网络的引进。在利用文献综述方法,借鉴国内外主要社交网络及其影响力,对核心竞争力、企业社交网络、知识协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企业社交网络为知识协同提供平台,知识协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有效途径,要求企业从构建企业制度和文化、建立知识协同的流程和激励政策、建立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协同平台、建立基于企业社交网络和知识协同的团队、积极发挥管理层的带头主导作用五个方面考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知识协同的支撑下,企业可以通过员工个体能力的不断内化和员工团队能力的深化两种方式去尝试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社交网络;知识协同;核心竞争力;互联网+;

  作者简介:李钟石,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蔡珉官,延边大学信息化中心工程师。(延吉133002);

社交网络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among core competitiveness,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and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shows that 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knowledge collaboration,and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offer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Five aspec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enterprises to construct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including building enterprise system and culture,establishing the process of and incentive policy for knowledge collaboration,constructing knowledge coordin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WEB2.0 technology and teams proficient in social network and knowledge cooperation,and making a fully play of the management.With the support of knowledge collaboration,enterprises may upgrad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internalization of inpidual competence and the deepening of team competence on the basis of 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Keyword: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core competitiveness; Internet plus;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持活力的重要引擎。以往的传统企业可以单纯依靠内部团队能力来保持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但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依靠封闭式的传统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开放式的市场环境,从而选择了互联网转型的路线,并以转型为契机重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渗透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1最近,在知识管理和协同理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知识协同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它以知识管理为基础,通过优化和整合相关资源,促进各组织的整体业务绩效。另外,Web2.0、社交网络以及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再一次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分享知识的方式,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价值链体系,基于社交网络的自组织模式逐渐被运用,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社会之间的协作和交互模式改变了企业业务的全流程。

  社交网络、知识协同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联系。然而,由于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交网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如何利用企业社交网络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本文基于企业社交网络,充分借鉴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有研究结果,进一步将其延伸到知识协同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层面,结合"互联网+"的理念,探讨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方案。

  一、文献综述

  (一)核心竞争力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Prahalad C.K.和Hamel Gary提出的观点。Prahalad C.K.等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从技术、整合、组织学习三个角度定义了核心竞争力。2李嘉图认为,组织的特定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的影响很大,这可能是国内对竞争力概念的雏形。3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企业社交网络

  企业社交网络(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ESN)有企业社交软件、公司社交软件、公司社交网络、企业社交网站、企业2.0等几种不同术语,而且研究方向也比较分散。Weiss D.等发表了Teleworkers and their use of an 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认为企业社交网络可以使远程工作者的表现更加出色、贡献率更高、工作效率更高。4Krogh G.V.认为,社交软件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比传统的知识管理方法更加开放且廉价的替代方案,并从社交软件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采用社交软件进行知识管理时的障碍和推动因素、企业如何确保知识的价值、企业如何平衡知识管理的实施、基于社交软件的知识管理的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了战略研究。5Koch H.等认为,一个组织内部实施社交网络系统是有挑战性的,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构建内部SNSS工作环境时所发生的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案。6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发现,学术界对于企业社交网络的研究主要包括ESN的应用研究、影响研究、协同操作研究、知识管理相关研究等几个方向,本文将借鉴ESN在知识管理和协同操作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分析企业社交网络与知识协同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三)知识协同

  "知识协同"虽被称为第三代知识管理,但其理论仍处于初期增长阶段,其相关概念、内涵、运行机制等都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中。学术界较为认同美国学者Anklam P.提出的定义:知识协同是知识管理的最高阶段,以协同、协作、共享、合作、创新为主题,通过知识的交互、关联、碰撞、共享、整合、创新等过程,使协同组织整体获得的效应大于各行业主体独立部分获得的效应之和。7盛小平等从四个方面对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制。8李艳艳等通过分析知识创新和隐性知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讨了运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案。9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已经对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展开了比较广泛的探索,但关于知识协同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在探讨知识协同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时将借鉴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拓展。

  二、国内外主要社交网络及其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逐步渗透进企业的各个部门,为企业提供了廉价且高效的网络工具,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Six Degrees.com是首批社交网站之一,是知名的企业家和互联网执行官安德鲁·温赖克从"六度空间"理论中汲取灵感于1997年推出的社交网站。随着第一个社交网站的诞生,催生了多种多样的社交网络,如Ryze.com、LinkedIn、MySpac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而在国内,具有社交功能的平台也有很多,其中QQ、QQ空间和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的平台。此外,国内还有新浪微博(类Twitter网站)、优士网(被誉为"中国的LinkedIn")、大街网(年轻人专属的社交招聘平台)、Tita(国内第一个企业社交平台)、Yammer(企业内部通信平台)等多个社交网络平台。

  盘点新技术平台的变化,每一次变革都给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加突显其影响力,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年轻一代员工人数的增长使企业不得不考虑内部员工的社交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小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年轻一代都经历了Web1.0和Web2.0的发展过程,他们已经习惯通过社交网络与世界沟通,与别人交往。随着这一代年轻人逐步进入社会的生产组织,他们在日常工作的沟通和协调过程中使用社交网络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迫使很多国外大型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社交网络的引进。其次,企业亟待改进创新管理,并加强内外部沟通和协作能力。企业社交网络是全新的企业员工协作平台,它不仅可以建立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强连接关系,还对与企业外部进行沟通和协作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最后,企业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企业改进现有的管理运营模式,改善员工的工作方式,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促进企业向社交型企业转型。

  总之,社交网络的影响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并作用于员工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员工将更加有效地在一起协作、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任务,彼此之间变得更加真实和熟悉。在未来,随着员工之间交流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企业的开放化和企业结构的扁平化,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将由从属关系转为伙伴关系,员工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经常化,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调整内部结构关系以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通过建立一种灵活、低成本的合作方式,涵盖多个组织或个人,跨越国界与文化,实现知识创新与价值创造,将成为在社交网络环境下企业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

  三、企业社交网络、知识协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资源,知识的获取、吸收、共享、创新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分析企业社交网络、知识协同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探讨知识经济背景下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一)企业社交网络为知识协同提供平台

  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创新是一个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10并提出了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模型。在企业里,知识拥有者通过某种方式,自愿地将自己的经验、诀窍、认知等知识分享给企业的其他员工,而知识需求者则通过寻找、阅读、理解,获取企业中被分享出来的知识。不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知识分享几乎都离不开社交网络的支持。社交网络以"关系"为主线,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信任。社交网络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如果企业员工非常熟悉社交网络,那么社交网络将会成为有效支撑知识协同的动力。Aberdeen集团和McKinsey等公司的研究表明,采用社交网络和协作工具平台的公司,比那些没使用的公司运行得更好。但是在国内,由于管理层对企业社交网络的认知和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企业社交网络技术很难融入企业管理体系中。例如,以制造、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在管理上普遍着眼于生产、营销和物流环节的精细化管理,缺乏对企业社交网络技术的了解和接纳,尚未形成深刻的认知。而诸如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知识密集的专业服务机构的管理层已经认识到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增进交流、促进分享对于项目的推进、文化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纷纷采用培训、会议、小组讨论等活动尝试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之间的交流、知识的分享,但在缺乏有效手段辅助的情况下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企业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既是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渠道,也是隐性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企业领导层应重新认识并认可企业社交网络给企业带来的种种好处,积极引进企业社交网络平台,为企业的知识沉淀提供方法与手段。

  (二)知识协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有效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如何管理好知识以及掌握知识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挖掘知识潜力、加强协同和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知识协同通过收集新观点、技术和经验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决策和日常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知识的创新过程中,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和知识转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刘怡君等结合SECI模型,针对S、E、C、I每一部分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场",11为知识的转化过程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对于企业来说,知识是财富的来源,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创新能力上。企业应通过SECI模型充分发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不断转化和螺旋式上升,从中学习和消化不同阶段的知识并提高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效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效途径。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建议及提升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企业社交网络为手段,通过知识协同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建议

  信息技术的变革促使各类网络应用彻底突破了用户数量和市场规模的瓶颈,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先,企业应构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知识协同的企业制度和文化。虽然知识共享的文化和意识存在于员工个体和员工团队中,但是企业层面缺少制度和文化的支撑,往往会出现依赖团队管理者和员工个体的自觉自治现象。因此,企业高层应把知识共享、知识协同的价值观教育贯彻始终,从明确理念到督促执行,要建立统一的、可供度量的标杆,并纳入企业考评中,引导员工个体和员工团队在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及时进行知识的评估和固化,实现知识的快速积累。

  其次,企业应建立知识协同的流程和激励政策。在项目多、工作紧,还经常加班加点的企业环境下,要求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交流、知识总结是很困难的。知识协同不应该仅局限于事后的文档归集,而应该是全面的协同流程的建设、知识采集与归纳、知识绩效的评估与奖励等,即系统和全面。同时,企业应该设立知识协同的机构和队伍,并有专人进行知识管理,尤其要重视流动较为频繁的基层员工的知识采集与共享的激励措施、隐性知识的挖掘、员工相互之间的了解,以便在显性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能在团队或企业内部找到那些能够提供帮助的人。

  再次,企业应建立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协同平台。无论项目、团队的内容是否需要保密,企业应建立和维护一个自己的百科知识系统,并把所有能够共享和传播的企业知识纳入一个可度量、可追踪、可交互的知识管理平台,提高知识的管理水平。知识协同平台可以包括两大模块,即功能系统模块和协议环境模块。其中,功能系统属于知识协同平台的"硬"环境,是知识协同的技术环境;而协议环境属于知识协同平台的"软"环境,是知识协同正常且有序运作的基础。12

  第四,企业应建立基于企业社交网络和知识协同的团队。传统的无社交网络下的团队的组建只需要选择一组成员形成团队,并把项目所需的每个技能至少被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所拥有即可。13而组建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团队时,组建的团队不仅要满足项目所有的技能约束,还要尽量使团队中成员间的沟通代价最低。企业还需要通过知识协同团队的构建适应知识的转化,这就需要将具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员工组成一个团队,使之充分交流、优劣互补,达成知识共享,促进新知识的产生。

  最后,企业应积极发挥管理层的带头主导作用。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在企业社交网络的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管理者亲身参与企业社交网络,就会向组织成员释放非常重要的信号,从而提高组织成员对企业社交网络的价值感知,带动其初始的参与。14当企业社交网络在组织内有了第一批用户群,在羊群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会被吸引而加入其中。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在群聚效应的作用下实现企业社交网络的革新作用。管理者主导作用的具体内涵也需要调整,应以"带头人"的形象开放更多的资源,深入到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员工管理、文化管理等方面。

  (二)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方式

  在知识协同的支撑下,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方式有两种:

  第一,通过员工个体能力的不断内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有持续寻求新知识,并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为他人知识的增进做出贡献的责任。以企业社交网络为媒介,员工个体应参考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通过模仿或接受他人示范等活动逐渐地积累更多属于自己的经验,并在持续地组织员工之间深入浅出的经验交流和集体讨论等知识互动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互动过程中的不同观点的交流会触发新的思维,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提升,形成概念。之后,员工通过进一步的交叉和耦合等知识的融合过程完成原有知识结构的更新,在实践中不断地重组并创造出新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重新定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循环的起点。因此,企业必须为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给予充分的实践和空间上的保障,鼓励员工们在工作中以企业社交网络为媒介与他人分享心得体会,完成新员工向资深员工的跨越,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图1为员工个体能力的提升方式。

  图1 员工个体能力的提升方式

  资料来源:根据研究内容自行整理。

  第二,通过员工团队能力的深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员工团队是由多个知识个体组成的团体,团队的成员可以是员工个体,也可以是外部专家、客户甚至是知识库系统。因此,员工团队的知识来源于团队成员的内部知识和企业外部的共享知识。在团队建立初期,由于团队成员对团队的目标并不太熟悉,因此,需要以企业社交网络为媒介先行学习相关的共享知识,逐渐形成自身的私有知识,即社会化。之后,团队成员应将各自的私有知识通过对话讨论的互动方式与团队成员们进行共享,即外显化。而且,团队成员应在团队领导者的指导和组织下,根据团队的任务和目标将共有知识进行进一步的重组和升级使其形成协同创意,即组合化。最后,团队成员对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协同创意进行实际的演练,形成可用于实际的可操作性的知识,即内隐化,并开始下一轮的知识创新。实施以上知识转化过程时,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定会促进知识的碰撞、融合和创新,从而进一步增进隐性知识的转移效率,提高知识协同的水平,最终促进员工团队能力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图2为员工团队能力的提升方式。

  图2 员工团队能力的提升方式

  资料来源:根据研究内容自行整理。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社交工具的普及,很多年轻一代的工作者,尤其是80后和90后工作者善于利用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与自己的客户或同事进行沟通,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在社交网络环境下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获取、整合、利用和共享知识资源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企业社交网络和知识协同方面入手,探讨了国内外主要社交网络及其影响力,并结合企业社交网络与知识协同之间的关系和知识协同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提出构建企业制度和文化、建立知识管理的流程和激励政策、建立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协同平台、建立基于企业社交网络和知识协同的团队、积极发挥管理层的带头主导作用五个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建议。最后,从员工个体能力和员工团队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两种在知识协同的支撑下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方式。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社会上的传统企业或正在尝试管理重构的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注释

  1徐建中、冷单:《知识管理视角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模式及战略选择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12期,第60-65页。

  2Prahalad C.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1990,pp.79-93.

  3杜云月、蔡香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2年第3期,第59-63页。

  4Weiss D.,Damianos L.E.,Drozdetski S.,Teleworkers and their use of an 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witzerland: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pp.532-541.

  5Krogh G.V.,"How does social software change knowledge management?Toward a strategic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Vol.21,No.2(2012),pp.154-164.

  6Koch H.,Gonzalez E.,Leidner D.E.,"Digitally enabling social networks:Resolving IT culture conflict in enterprise 2.0 implementations",AMCIS,Vol.23,No.6(2013),pp.501-523.

  7Anklam P.,"Knowledge Management:The Collaboration Thread",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8,No.6(2002),pp.8-11.

  8盛小平、仝丽娟、刘宇:《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述评》,《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第2期,第54-58页。

  9李艳艳、谢阳群、朱晓铭:《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6期,第40-43+39页。

  10邰杨芳:《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8页。

  11刘怡君、唐锡晋:《一种支持协作与知识创造的"场"》,《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79-85页。

  12俞竹超、樊治平:《知识协同理论与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出版社,2014年,第167-168页。

  13黄健斌、孙晓晶、周瑜等:《社会网络中的团队形成问题研究综述》,《软件学报》2017年第4期,第993-1009页。

  14郭泽钜:《企业社交网络(ESN)在企业内部传播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第82页。

  文献来源:李钟石,蔡珉官。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4):135-140+144.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