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3 年 2 月 24 日,英国政府率先发表政策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一个低碳社会》以来,“低碳”不仅作为一个政策取向,更多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资料显示,过去一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 (1906-2005 年) 升高了0.74℃,预计到 21 世纪末仍将上升 1.1℃-6.4℃。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 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 1.1℃,自 1986 年以来经历了 21 个暖冬。近 30 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 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 90 毫米。厄尔尼诺现象、赤潮、高温、干旱、强降水、海啸等极端天气频率、天数的不断增加,一次次给人类的未来敲响警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 年 12月 7 日-18 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这一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才显得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后,各国媒体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我国的平面、电子媒体也不例外,对于低碳经济的报道,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密簇状态,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对山西省主要媒体的报道取向、报道方式、报道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统计,试图找到媒体宣传的真实效果。
一、省内各大媒体对“低碳经济”宣传的调查统计
(一) 新华网的报道统计 课题组选取了新华网·山西频道在 2009 年 6 月至 2012 年 4 月有关“低碳经济”的新闻报道,从中分析新华网·山西频道在传播“低碳经济”信息方面的传播特性、传播方式。
具体数据如下:【表1】
从上面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新华网·山西频道关于“低碳经济”的报道主要集中于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山西省各地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所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问题;二是省内各地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获得的经济效益和遇到的困难;三是有关召开“低碳经济”会议方面的报道;四是关于社会公众对“低碳经济”实践情况的报道。
(二)《山西日报》报道的统计分析
《山西日报》作为山西省的主流媒体,在低碳经济宣传方面起着引领舆论的重大作用。在时间、版面、栏目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体裁多样,风格多元。
1. 报道统计
以下是《山西日报》2009 年至 2011 年一些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报道:(见表 3)
2. 相关分析
(1)报道时间分析从以上统计可看出,就在 2009 年 12 月 7 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之后的第二年,也即2010 年的上半年,山西日报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呈密簇状态,而在随后的一年内,则又呈现出下降趋势,如图 1 所示:【图1】
(2)报道地区分析从报道地区上看,《山西日报》较为全面地报道了省内各地的“低碳”发展情况,且报道篇目较为均衡。在笔者检索的报道中有 23 篇是关于各地的报道,具体内容如图 2:【图2】
(3)报道体裁分析在笔者检索报道中有 43 篇不同体裁的报道文章,具体内容见图 3。【图3】
(三)《山西晚报》的报道分析
《山西晚报》在低碳经济的宣传方面也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 年 3 月的“低碳经济”新闻有 4 条,在 2010 年9 月相关新闻 7 条,如对工业企业的低碳减排建设:《太原建东山低碳经济工业园 绿色山西指日可待》(2010.9.8 -33 版)、《“ 低 碳 清 明 ” 满 眼 春》
(2011.4.4-A1)、《太原六旬老人骑车走天涯称将宣传低碳生活》(2010.3.14-8 版)、《山西低碳生活:开展废旧手机电池回收活动》(2010.4.23-21 版)等。图 4 是《山西日报》、《山西晚报》有关、“低碳经济”报道时间(X 轴)、数量(Y 轴 单位:篇)的统计:【图4】
从以上列表可看出,尽管做为省级媒体,山西日报和山西晚报在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都很大,而山西晚报做为都市报,在报道力量上显得要弱一些。
(四)《山西经济日报》报道分析
《山西经济日报》是省内媒体中又一重要的低碳经济宣传载体。与全省的低碳经济宣传形势相吻合,《山西经济日报》也做了大量相关的报道。下面是《山西经济日报》的报道统计:(见表 5)《山西经济日报》关于低碳经济的报道,体裁主要表现为消息和专题,但报道数量不多。从时间分配上可看出,2010 年哥本哈根会议后,报道数量较多,报道形式多样,2011 年次之,到 2012 年则呈现出下降趋势。
二、省内媒体低碳经济宣传报道分析
将以上统计内容做一简单的分析不难发现,主流媒体对于低碳经济的报道主要体现为消息和专题两大体裁,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如何践行“低碳生活”,这些信息传达得并不充分。只有《山西经济日报》中的一些篇目,如《“低碳生活”从我做起》、《骑车光荣》、《趁着阳光明媚去“低碳游”》、《我的低碳生活》、《践行低碳生活 从点滴做起》、《今天,你低碳了吗》、《节能我行动 低碳新生活》涉及到一般受众的需求。低碳经济的实施,政府的意志与措施起到主导作用,而对大多数民众而言,态度与行为的改变是传播者必须考虑的内容,媒体还应加大此方面报道的力度。
(一)基于受众“同宗相似性”的讯息解码
一般而言,受众对讯息的接受要经历“刺激、编码、传播、解码、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建立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也即所谓“同宗相似性”(homophyly)上。
“在大众传播中,编码者应当在充分了解受众的基础上塑造符合他们的信息,这样讯息才能被准确解读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4 月 6 日刊发的《低碳生活:用绿色引导未来》一文中,有“把在电动跑步机上 45 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 100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 230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1 / 3 等等”的内容,这些讯息的大量传达,可以让那些茫然失措的人们找到低碳生活的恰当途径,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人们的价值观影响其行为,媒介批评家必须关注大众媒介产品中任务的价值观,并审视这些价值观对于社会的暗示”。
一旦这种价值观稳定到行为暗示,就会逐渐扩延为一种规范性文化约束,在公共领域里扮演起关键性角色。“人们通过媒体学习如何适应他们所在的社区及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安慰。这促进了社会的整合”。
“社会的整合”,是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畅通无阻的内在动力与外在推力,当这种整合逐渐演变为某种生活规范并上升到价值观念,“低碳生活”也就成为了全民生活的共同取向。
文化规范中“共同理念”的培养,大多要经历从“训示”到“对话”,再到“执行”的线性历程。传播的“推送模式”向“拉动模式”的转变,包括了受众来自日常交流与互动的经验与见解“。人们运用和发展媒介,用以服务于人类行动的目的,而这些人类行动大部分带有明确的意图或争议性”。
对于传播者来说,“明确的意图”是低碳经济宣传中必备的讯息要素,即倡导无污染的绿色生活方式、采取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提高公众的环境参与度等,那些“争议性”的信息,很多时候只能体现为细枝末节,在总体上,则须保持主流话语的一致性。这样,“低碳生活”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二)基于泛化“积极受众”的立体传输
“积极的受众”建立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假设:1、受众是积极的,是带着意图使用媒介的;2、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获取需求的满足,动机和他或她本身有关;3、媒介与其他资源竞争,满足受众的需要;4、人们对自己如何使用媒介、兴趣和动机所在,都有足够的自知之明。
积极的受众对媒介的选择,与人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相关的需求的产生有关。在全国各大城市空气质量每况日下、雾霾天气对人身心造成伤害的情形下,希望媒体报道更多相关治理的信息,是许多受众“兴趣和动机”所在。而“社会情境使你意识到需要关注的问题,然后从媒介中搜索相关的信息”,同时,“社会情境经常导致特定的价值观,通过消费相关的媒介内容能够进一步肯定和加强这些价值观”。
受众需求与政策取向的暗合,是媒介以大篇幅、长时段、深入化报道低碳经济相关信息的绝佳时机。“从环境保护到经济效益,从生态指标到制度设计,现代性环境话语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绿色转型”。
但从以上统计可看出,主流媒介对“低碳经济”的报道尚显不足,在引导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方面仍显得乏力。电子媒介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更多地受到“议程设置”的影响,媒介的大力提倡与全力反对,会形成强有力的“意识”流,主导人们行为取舍和价值流向。“大众媒体也在同时代的社群与社会之间传递着价值观念,有时还能引发某些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这就是同代传输”。
这种同代传输可能导致大量异质化受众的同质化行为,从而扩大低碳生活的领域。
除此之外,媒介组织还可以利用官方微博、个人博客、维客、MSN、QQ、搜索引擎、社交空间、播客等“自媒体”传播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低碳 经 济 ,在 经 历 了 “ 认 知 约 束 ”(cognitiveconstraints)、“关系约束”(affiliative constraints)和“自我中心约束”(egocentric constraints)几个阶段之后,让低碳经济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企业自觉转型,让更多的群众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任 力.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 社会科学家,2009(02):49.
[2]美()阿瑟·阿萨·伯杰着,李德刚,何 玉译. 媒介分析技巧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美)约翰·维维安着, 顾宜凡等译. 大众传播媒介(第七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丹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着,刘 君译. 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着,曹书乐译. 大众传播理论: 基础、争鸣与未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刘 涛. 环境传播: 话语、修辞与政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三章传播渠道融合过程中问题通过对同轴捆缆模式、平台模式、终端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通过对三种传播渠道融合模式的缺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出现这些缺点的原因有四种,分别为:资金问题,数字技术发展的制约,跨媒体人才的匮乏,跨行业跨区域的...
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碰撞融合案例分析---以《广州日报》状告《今日头条》为例在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新媒体技术随着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的应用使得其传播方式更为高效和便捷性。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受到...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粉丝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订阅和转发参与到与明星和偶像有关的活动中,对娱乐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粉丝经济规模也急剧扩大。本文通过对粉丝和粉丝经济相关概念的梳理,深入...
第5章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作为近两年来才逐渐兴起的微信公众平台目前仍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推送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全面提高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
通过对B站等新媒体平台的相关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的洞庭湖生态文化传播仍然存在生态文化议题可见度低、内容同质化等现实问题。...
引言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一)选题缘起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报业的冲击这个话题谈起来已有些陈旧了,但报业融合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的脚步一直在继续。自2004年起,报纸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全国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额普遍开始大幅下滑,2009年全球化的经...
在网络传播日益繁荣的今天, 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值得探讨。...
3新媒体技术的实质3SubstanceoftheNewMediaTechnology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技术在其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了以往媒介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无论是在媒介技术形式的革新上亦或是在媒介技术的大众化水平上。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
新媒体传播为我们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带来了享受及震撼。同样也为设计师提供更为宽广的视觉传达设计平台,但在进行视觉语言的整合创新之时,需避免单纯追求受众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强化,不应抛弃或弱化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深度和人文关怀等为内核的...
第3章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推送特色本文上一章节研究了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推送的总体情况,并分析比较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传统媒体在内容推送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本章将结合三个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推送的具体情况,重点研究其特色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