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三数学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攻坚克难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作者:郭丙钱
发布于:2020-04-02 共2885字
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第三篇:初三数学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攻坚克难
 
  摘要:数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提高他们课堂数学学习有效性就显得更为重要。从以学生为主体、典型例题精讲、理论结合实际、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分层教学的角度入手,探析了初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三数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主动学习; 例题精讲; 小组合作; 分层教学;
 
  初三的学生,即将参加中考,教师既要给他们梳理初一初二的旧知识,又要帮助他们学习初三的新知识。尤其对于数学这样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更是繁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而枯燥,教学效率低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新策略,攻坚克难呢?笔者结合自身初三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析和阐述。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初三数学教学中,为了将整节课都充分地利用起来,教师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给学生带来了压迫感,又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消化的时间,教学效率低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促进他们能力的发挥。
 
  如在进行《图形的旋转》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旋转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螺旋桨的学具并亲自动手旋转,发现它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图形的实物图片,如水车轱辘、电风扇、汽车方向盘、风力发电机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旋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比教师直接讲授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理解得也更加透彻。对于初三的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可以促进他们的自主思考与实践,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二、典型例题精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做题成为学生不可避免的事情。然而,大量的数学习题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让学生感到烦躁苦闷。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他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如在讲解完《锐角三角函数》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习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1:某地为了绿化荒山,特派工作队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并在山坡上修建扬水站,用以喷灌坡面上的绿地。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为30°,要想使出水口的高度达到40米,工作队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明确已知与所求。在解完这道题后,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变形,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变式1:如果要想使出水管的高度达到45米,工作队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变式2:如果现有水管70米,工作队能达到的出水高度是多少米?
 
  变式3:如果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为45°,工作队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这样,通过变式训练,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逐渐找到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理论结合实际,帮助学生高效理解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三数学的内容变得更加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讲解,给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感受,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如在进行《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掷骰子、抽奖、投篮、买彩票等事件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随机事件,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常会对周围的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验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抛硬币的实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频数,什么是频率以及随机事件的规律。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学生发现尽管每轮实验次数各不相同,但他们的频率却总在0.5上下摆动,让学生明白了偶然中也存在着必然的道理,更加明白了概率的含义。这样,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并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思维碰撞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讨,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对学习内容有深层次多方面的理解。
 
  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教师可以先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并写出相应的表达式,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4~6人一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有的学生认为反比例函数的每个表达式中都有2个变量和一个常数,且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有的学生认为反比例函数的每个表达式右面都是分式形式,且分子位置是常数,分母位置是自变量;有的学生认为反比例函数的常数为正数,且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小。这样,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特征认识得更加全面。教师可以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将他们认为的反比例函数特征进行总结并在班级呈报,然后教师再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拨、更正、补充、总结,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全面、准确、深刻。
 
  五、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进步
 
  初三数学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一些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甚至会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习。初三,面临着中考,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时候,教师既要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又要关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出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全体学生进步。
 
  比如,在进行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其中有这样两道题目:“x2-2x-3=0;4x2-4x-3=0”。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A、B、C三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好,领悟能力强,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方法求解,并对他们进行一些变式训练,发散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B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和综合能力较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第二个方程中的系数转化为1,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转化思想;对于C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和领悟能力较弱,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住配方法的口诀,即“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所配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让学生借助口诀解方程。这样,通过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总之,初三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初三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促进他们高效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教师要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对学生采取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指导方法,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使他们可以从容迎战中考。
 
  参考文献
 
  [1]杨以康.如何优化初三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7,(35):72.
  [2]马泽群.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7,(07):88.
  [3]孙国芹.初三数学教学有效教学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5.
点击查看>>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老僧堂镇中学
原文出处:郭丙钱.创新策略,攻坚克难——初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90-9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