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

河南省人口红利预测和判断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12-09 共3189字
论文标题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劳动供给充足,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般认为人口红利包含两大基本要素,一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相对较大,二是抚养负担相对较轻。

  一、中国人口红利状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很多奇迹,而中国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可以说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物质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8%;劳动力(不含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在24%;教育程度提高形成的人力资本贡献率为24%;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率在21%。劳动力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劳动力数量增长让社会总产出更丰富;其次,劳动力从低端行业转移到更高端行业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再次,有关改善劳动力的一系列投资,包括让劳动者再教育,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的需求;最后,劳动力和资本组合的优化,让劳动力升级可持续。前两点可以看作纯粹是“人口红利”本身在发生作用。

  当然,在理论上国内就人口红利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人口红利的判断标准和与此对应的人口红利持续期问题。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借鉴国际经验,以总抚养比50%作为判断人口红利拐点的标准,与此相对应,预测的结果是中国人口红利将于2030年前后消失。这种观点的代表性学者包括田雪原、陈友华等;二是以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或者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下降的时点为人口红利拐点的标准,认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在2012年出现下降,人口红利拐点出现,这种观点主要以蔡昉为代表。

  理论上的争议和分歧主要在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人口预测上的差异,要判断人口红利期关闭,首先就要预测未来中国人口,而不同的基期人口选择以及不同的预测方案,导致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二是人口红利判断标准问题。

  本文综合运用人口抚养比(人口负担系数)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两种标准,对河南省的人口红利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判断。

  二、河南省人口红利预测和判断

  1.预测方法和数据说明。本研究使用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基础数据以河南省统计局提供的2010年人口数据为基础,选取分年龄的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男性死亡率、女性死亡率、年龄别生育率五组数据,年龄组的范围从0岁到99岁。五组数据均转化为CPPS软件支持数据进行录入。在参数设定方面:假设河南人口的平均寿命到2050年男性为82岁,女性为85岁,中间年份按线性插值方式进行插值;假设总和生育率到2050年为1.8,以线性插值方式进行插值;鉴于本研究不考虑城乡差异和实际就业状态,故忽略城镇化水平参数。河南是一个开放省,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人口红利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本文因无法取得流动人口的稳定数据,所以暂且没有考虑此因素。鉴于河南省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大省,而迁移和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因此可以认为,河南省存在较严重的人口红利流失现象。

  2.预测结果。抚养比的计算不考虑当前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统一把劳动年龄设定为15-64岁,并据此计算劳动年龄人口数以及抚养比。具体预测结果如下:第一,河南省劳动年龄人口变化情况。根据预测结果,河南省15-64岁人口比重在2014年达到70.8%的最高水平,自2015年起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到预测终止期的2050年,河南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降至62.1%。第二,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状况。根据预测结果,河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预测期内逐步提高。到2016年,比重突破10%,到2034年接近20%,到预测终止期的2050年,河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25%。第三,河南省人口总抚养比变化情况。以2010年为基期,2011年的总抚养比为41.5%,其后逐步增加,到2034年人口总抚养比突破50%,到预测终止期的2050年,人口总抚养比高达61.1%。

  3.河南省人口红利期的基本判断。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得出河南省人口红利期发展变化的以下结论:

  第一,2015年为河南省人口红利期消失的拐点,届时人口红利开始逐步降低,直到2034年完全消失。第二,在2016年以前,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小于10%,人口红利的真实效应更强;从2016年至2034年,尽管该时期河南省的总抚养比都低于50%,但老龄化已大于10%,到2034年接近20%,人口红利的效应大大降低,甚至可以称之为虚假人口红利期。第三,2034年是河南省人口红利期的关闭点,届时河南省人口总抚养比将超过50%,人口红利消失。这与国内多数学者预测的中国人口红利将于2030年前后消失的结论相吻合。

  三、充分利用河南省人口红利的对策

  1.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实现就业的最大化。最大程度地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力参与率是收获“人口红利”的关键。劳动力资源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延缓“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有利于保持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优势。这就要求河南政府各种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订,要以最大化创造就业机会为优先原则,从而使就业机会的扩大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就业岗位的创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一致,就业环境的改善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得益彰。

  2.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河南省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人口素质偏低。河南人口的受教育状况总体偏低:2011年年底,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全国为4.88%,河南为5.4%。“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而河南省的这一数据为6398人。人口素质偏低制约了河南的发展,随着人口红利期的即将关闭,迫切需要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因此,河南要树立人才资源第一的观念,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推动河南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尤其是当前河南省正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时期,更要通过深化教育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巨大潜力,让人口红利得以拓展和延续,使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促使产业承接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带动河南经济的跨越发展。

  3.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经济大省,更是要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重大的机遇面前,河南必须最大化地发挥人口红利效应,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产业承接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参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河南经济进一步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4.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与分布,加强省际间人力资源的互动与联结。合理的人口流动与分布有利于延长河南的人口红利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区域间的劳动力和人口流动、迁移是必然趋势。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人力资源在城乡、区域间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人口红利”。

  河南在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促使人口红利更好实现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人才政策的制定,留住在豫受教育的优秀人力资本,也要注重与其他地区或区域经济内部的合作。加强省际间人力资源的互动与联结,是一条互利双赢的途径。长此以往,有助于降低河南的人口抚养比,延长河南的人口红利。

  5.理性引导人口转变过程,稳妥适度地调整人口发展战略。未来几十年,河南将面对总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高峰、流动人口高峰及老年人口高峰接踵而至的严峻挑战,面临控制人口总量与优化人口结构的双重压力。因此,河南省应当逐步完善人口政策,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在兼顾人口总量及现行生育政策相对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前提下,将总和生育率逐步调整与控制在更替水平,并实行城乡统一的生育政策,最终以少量的人口增量缓解严重的人口结构矛盾,为人口、经济、社会长期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人口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