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论文第六篇:探讨英汉网络流行语的转喻机制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型语言变体,是现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际交往中普遍使用的语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不断创新的网络语言中总是潜藏着一定的认知动因。该文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转喻理论对近年来的英汉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解释,力求揭示英汉网络流行语中的认知转喻机制,从而反映出当代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在灵活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认知能力,阐释认知转喻对网络流行语的构建作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转喻;认知转喻;谐音转喻;
1 概述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历史新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参与网络交流意识的日益增强,使得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网络的便捷性和透明性使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忠实地记录着现实世界和大众心理,它作为一种互联网的产物,能够从侧面折射出互联网文化,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然。网络流行语的普及与其转喻的本质密不可分,本文基于认知转喻理论,选用汉语和英语两种网络流行语为分析对象,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转喻机制。
2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及特点
互联网催生了虚拟网络社区,在网络社区中许多年轻人发明了一些新鲜时尚的词语,这些语言流行起来,被越来越多的网民使用,就形成了网络流行语。所谓网络流行语,就是指人们通过网络计算机媒介进行交流时经常使用的语言,具体指互联网上尤其是博客、微博中出现的词义新颖、个性鲜明的词语和表达(王莎莎、王德志,2012)。更通俗一点来讲,我们可以把网络流行语解释为一种受人们欢迎的固定词语或口号。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总结起来有三点:时效性、新颖性、大众性。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是因为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各大手机电脑应用软件广泛使用,人们接收网络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而由于网络流行语大多是由年轻人创造,他们通过网络事件总结关键词或者利用创造性思维采用不同结构创造热词,因而具有新颖性。而大众性指的是只要理解了网络流行语的内在涵义及事件背后的意义,它就能够被接受,从而广泛地流传开来。
3 认知转喻理论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受众广并且传播速度快与它的产生方式密不可分,许多网络流行语都是由于转喻的运用才产生的,通过转喻使得词义本身的意义得到扩展和延伸。
Lakoff和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最早提出转喻的定义,他们认为转喻是一个事件利用事件之间的关系将另一个事件概念化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实体中相对突出的部分被该实体的其他部分所替代,甚至是一个整体被该实体的一部分所替代的过程,认知语言学家倾向于使用映射的概念来描述转喻中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转喻反应的是人类共有的认识模式,强调将事物的整体或其他部分用突出的、容易感知的、容易记忆的、容易识别的部分替换,或将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替换部分的认知过程(刘洁,2008)。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Langacker(1993)认为转喻本质上是一种便于人们在心理上与预期目标建立联系的指称体现。转喻实际上是一种基本认知特性的转换,其最基本的类型是由一个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或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指而构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整体转指部分、部分转指整体以及部分转指部分(卢卫中,2018)。
4 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转喻
网民通过自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组合而自发产生了汉语网络流行语,它是网络环境下交际的产物,借助语言生成的一些手段,汉语网络流行语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转喻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由属性转指事物/人构成的转喻、部分与整体指代的转喻及谐音转喻。
4.1 由属性转指事物/人构成的转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喜欢选取事物最为突出的属性或特点给事物命名,通过事物的属性来映射物或人,利用这种认知模型创造出了许多网络流行语,例如:宝藏男孩/女孩、佛系青年、柠檬精、锦鲤等。宝藏男孩/女孩就是代指一个人身上许多不为人知的才华慢慢像宝藏一样被大家发现、挖掘,形容人优点很多但是一直没有表露出来,这种人的特点就被转喻为宝藏。而佛系青年是由一些青年人身上不争不抢、不计较得失、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引申而来。锦鲤原指水里的一种观赏鱼,后来由于支付宝推出的支付宝年度锦鲤活动让这个词变成了运气的象征,现在人们往往用锦鲤一词来转喻运气非常好的人。还有一些依据事物的特点创造的网络流行语,例如柠檬精一词,因为柠檬味比较酸,与嫉妒他人时心中酸溜溜的感觉很像,因此柠檬精常映射那些喜欢嫉妒、羡慕别人的人。
4.2 部分与整体指代的转喻
事实上通过事物的部分代替整体或者由事物的整体代替部分是转喻现象的典型特征。此类网络流行语包括:陈独秀、凉凉、燃烧我的卡路里、奥特曼、小怪兽等。陈独秀是中国着名的革命家、政治家,陈独秀一词能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是因为“秀”字,此处用部分(秀)来指代整体(优秀的人),赞美别人在某些方面做得特别精彩、优秀。再比如一首凉凉送给你这句网络流行语中,凉凉原本指代的是一首歌,现转喻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事情凉了;燃烧我的卡路里原本也是一首歌,之后用来代替减肥这一个整体事件。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挨打的小怪兽中用部分(奥特曼或小怪兽)指称整体(名人或甘于奉献的普通人)。
4.3 谐音转喻
有些网络流行语属于汉语谐音型词汇。汉语词语谐音就是A和B两个汉字或词语读音相近或相同,用B来代替A,来表达A的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就是用B的能指来代替A的能指,而转喻所指的意义保持不变(刘梅丽,2013)。
例如,网络流行语冲鸭,冲鸭指的并不是一种鸭,在网络世界里,它是“呀”的谐音。由于读音相同,在用作语气助词的情况下,用“鸭”替代“呀”,表达一种单纯的卖萌倾向。由此延伸出来等我鸭,好鸭等词汇。蓝廋香菇是指难受想哭,由于语言文化差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而且腔调也不一样,南宁一位民众因为口音问题将难受想哭的发音说成了蓝瘦香菇的发音,由此而走红网络。蓝瘦香菇与难受想哭无论是在构词还是意义上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但是尽管如此,追求标新立异的网民却不急于改正,而是运用了起来。雨女无瓜一词也是这样的由来,其本来指代的是与你无关。通过转喻的认知模式,网民用雨女无瓜一样能表达与你无关的意思。
5 英语网络流行语中的转喻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致使网络流行语成为多种语言互动的重要载体。英语作为一种优势语言,对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有很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英语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英语网络语言中的各种语言现象,探究英语网络流行语中的隐转喻及词汇创新等现象。由于英语网络流行语的普遍性没有汉语网络流行语那么大,所以在此只提到两种英语网络流行语的转喻类型:省略式转喻及谐音转喻。
5.1 省略式转喻
网络上英语新词的缩略形式是以转喻的形式产生的。无论是截断的、合并的还是首字母缩略的都是以原词或表达形式的一部分来指代整体意义(姜珊,李轶男,2014)。例如,BF:boyfriend,男朋友;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佳;LOL:laugh out loud,大声笑;BTW:by the way,顺便提及等的缩写。通过此类转喻而形成的英语词汇,毫无疑问是网络的产物。
省略式转喻还有两个词混合省略的形式,例如:放松(chilllax):chill out和relax的结合体。类似的还有秒杀(seckill);笑而不语(smilence);笨猪(stupig)等,这些词都是网络上独有的,而经常使用这些词的一般是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人。
5.2 谐音转喻
英汉词语的谐音转喻是指英语词的发音与汉语词的发音相似,但用英语词代替汉语词或用汉语词代替英语词,但其本身含义不变。例如,网络流行语瑞思拜是英语单词respect的谐音,表示对人的尊重、敬仰之情。再比如给力一词,虽然这个词并非任何英语单词的谐音,但网民却根据该词创造出了gelivable表达给予力量、给予支持的意思,并且衍生出了ungelivable表达相反的意义。网络语言里也有不少用与之读音相近的英语单词来代替汉语词语的例子,如英语单词duck被用来代替大可,由此而衍生出了duck不必这个网络流行语。
英语词汇中的谐音转喻还包括用英文字母或者数字的发音来代指英文单词,从而达到原单词的表达效果。比如CU:see you;2 GD 4 U:too good for you等。
6 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当下人们的话语习惯、文化偏好和思想动态。网络流行语的广泛普及和使用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能够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青年朋友们是网络流行语最积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对网络流行语的转喻认知机制解读不但有助于从一个侧面了解流行语的形成机制和表现手段,更有助于了解青年人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动态。
本文主要以汉语和英语网络流行语为语料对其转喻认知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英汉网络流行语虽然在构词方式上有细微的差别,但却具有相同的转喻认知机制。网络流行语的认知转喻研究一方面体现了语言的丰富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并且有力地支持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转喻是人类认知模式的理论。如何利用转喻的认知模式进行规范有序的网络语言创新,并引导网络文化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当前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姜珊,李轶男.认知视阈下的英语网络新词生成机制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4):119-123.
[2]L akoff G,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Ltd., London, 1980.
[3]Langacker R W.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3).
[4]刘洁网络语言中的语言转喻机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52-54.
[5]刘梅丽汉语网络流行语之认知解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32(6):147-149.
[6]卢卫中英汉转喻构词理据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8,39(4):24-28.
[7]王莎莎王德志网络流行语中语义认知的作用浅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151-153.
熟女一词源于日本,泛指40岁以上的女性,也用来指30岁以上的色情服务者,年龄上本无严格界定。自该词传入中国后,语义内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广义上包含30出头的少妇,概念接近中文的中年女性、中年女子,又侧重突出年龄、阅历所赋予她们的成熟。该词一...
第6章结语网络流行语与现代汉语一样,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在人类的语言发展史上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社会的发展影响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网络上交流与学习,将电脑、手机等作为日常必不可缺的工具之一,更多的人使...
根据其表现出的感情色彩可以划分出自嘲、自贬、自夸等三种类型,本文重点探讨其构成与生成机制。...
摘要:自1994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我国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至今,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并且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网络流行语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力求通过描写网络的...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最流行的用语,它不同于现实中的语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下面是搜索整理的网络流行语论文6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第1章绪论1.1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数字媒体日益发达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可谓是了如指掌,随着博客、脸书、人人、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从最初的一部分人接受信息到后来的大部...
第3章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还没有哪一家权威机构或者刊物能够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网络流行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伴随着网民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是网民通过网络创造、传播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一种新兴...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活力已经更多地摆脱纸质媒介的束缚而转战于网络中的竞争。近年来,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国外社交网站和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中国社交网络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交网站的全民参与和使用形成现...
第4章网络流行语的词汇体系的构成及分类网络流行语虽然不是一种成熟独立的语言,但它却看一看做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社会方言,它几乎利用了可以利用的一切现有的语言材料,从语音到词汇到语法,从文言文到方言到外语,莫不成为构建网络流行语大厦的建筑材...
【摘要】:网络流行语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反映了社会事实和个体情感的深层结构。随着屌丝、高帅富、白富美等新兴词汇的蹿红,身体化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开始凸显。该现象是指网络通行语言单位的要素构成或深层隐喻在语言法则和社会意义建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