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硕士论文 >

行政法硕士论文(导师推荐阅读6篇)

来源:东南大学 作者:吉雅梅
发布于:2020-06-30 共1035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行政法硕士专业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关的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主要包括研究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行政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国家行政管理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由此确立行政法的原则、原理和理论体系,学术堂在此整理了行政法硕士论文(优秀毕业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

  行政法硕士论文第一篇:新能源汽车补贴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危机、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新能源汽车存在政府补贴的必要性,这些补贴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过于粗放的财政补贴也带来了比如车企大面积骗取政府补贴等种种负面问题.

  本文借以梳理和分析我国补贴制度的现状和缺陷,希望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与完善法律规制的建议.

  本文共包含了四个章节.第一章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述,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念、类型、法律属性及其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沿革.第三章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阐述了完善我国政府补贴法律法规的理念,通过统一法律规范、细化补贴实体规制、建立系统的程序性规则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进而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必要性;实体规则;程序性规则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the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alleviating pressure on resources andcurbing the increase of pollution.As a "quasi-public produc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subsidies for new energyvehicles. To some extent, these subsidies promote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energy vehicleindustry in China. However, extensive financial subsidies have also brought a variety of negativeproblems, such as large-scale cheating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by car companie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fects within China's subsidysystem, hoping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legal regulations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contains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subsidy, which expounds the concept, types, legal attributes, and necessity of the new energyvehicle subsidy. The second chapt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our new energy vehiclesubsidy system.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ubsidies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Thefourth chapter elaborates the concept of perfecting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the unification of legal norms, therefinement of substantive regulation of subsid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atic proceduralrules, so as to improve the new energy vehicle subsidy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New energy subsidies;Necessity;Substantive rules;Procedural rule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述........................................................................................................1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念、类型与法律属性..................................................................1

  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念..................................................................................................1

  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类型..................................................................................................2

  三、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法律属性..........................................................................................2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有效性和必要性..............................................................................4

  一、基于能源与环境安全需要财政补贴的介入..................................................................4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离不开补贴政策引导..........................................................5

  三、财政补贴政策有利于汽车行业转型升级......................................................................5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沿革........................................................................................................7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补贴扶持初期..............................................................................................7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补贴扶持中期..............................................................................................7

  第三节 新能源汽车补贴扶持现阶段..........................................................................................8

  第三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9

  第一节 执行现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问题..........................................................................9

  一、依赖补贴产业发展粗放..................................................................................................9

  二、车企骗取政府补贴问题严重..........................................................................................9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补贴法律规制实体问题..............................................................................9

  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缺乏立法规范............................................................................10

  二、新能源汽车补贴实体性规制过于抽象........................................................................10

  第三节 补贴政策无完整程序性规则........................................................................................12

  一、补贴申报程序不完善....................................................................................................12

  二、评估机制缺位,实施期限与期待效果不明确............................................................12

  三、新能源汽车补贴缺乏监督机制....................................................................................13

  第四章 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建议..............................................................................15

  第一节 完善立法形成统一法律规范........................................................................................15

  一、制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法》及实施细则....................................................................15

  二、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全口径约束............................................................15

  第二节 细化补贴的实体规则....................................................................................................15

  一、精准激励制定科学全面的补贴标准............................................................................16

  二、统一实施政策破除地方壁垒........................................................................................16

  三、明确补贴双方责任........................................................................................................17

  第三节 设立系统的补贴程序性规则........................................................................................17

  一、规范补贴申报程序........................................................................................................17

  二、建立全过程评估机制....................................................................................................18

  三、构建补贴政策监督机制................................................................................................18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述

  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传统汽车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出行的必需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严重、传统资源紧张等问题纷至沓来.在此背景下,推广新能源汽车行业承担起了传统汽车升级改造、跻身行业顶端的重任,成为了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截至 2017 年底,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累计销量已达到 180 万辆,在全球累计销量中的比重已超过一半.①新能源汽车补贴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集中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插上了"政策翅膀"、按下了"快进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然而,车企大面积骗取政府补贴等负面事件频发,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资金流向与补贴的初衷已悄然发生了背离.这不得不让我们在欣喜新能源汽车为减缓资源短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善大气环境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带来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发展沿革与缺陷的梳理和剖析,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与健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法律规制建议,成了理论对实践的必然回应.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念、类型与法律属性

  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念

  2001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纳入产业发展规划,2009 年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采取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在我国已经走过近 10 个年头,要准确定义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概念,首先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以及补贴的内涵进行研究.

  早在 2004 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提到,我国鼓励开发利用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支持汽车生产企业研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而"新能源汽车"的概念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则始于 2007 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

  2009 年,工信部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指出新能源汽车就是使用非传统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采用传统的车用燃料、使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备先进技术原理、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②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类.2012 年,国务院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再次重申了新能源汽车的内涵:新能源汽车是使用新型动力系统,整体或主要依拖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③

  "补贴",则是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各学科基于自身理论语境的不同,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补贴既是一种产业政策,也是一种经济手段.是国家财政为了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等,利用分配、调节的手段,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站在法律的角度来看,补贴就是一种行政给付行为.在国际法上,补贴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采取财政资助的方式促进、改善、支持其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企业群、产业、产业群发展.在国内法上,补贴则是政府为了达到特定的政治和经济方针,在政府财政资金中成立专项基金向企业或个人无偿发放的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是指政府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完成社会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目标,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生产、产品流通和贸易活动中的企业或者个人带来利益的财政给付,或者价格支持的财政转移支付行为.

  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类型

  (一)新能源汽车补贴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国家财政成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用于科学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等.作为新能源项目,我国现行汽车补贴的发放主体为中央和地方财政.早在 2009 年,中央便颁布了一连串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补贴政策,目前已为新能源汽车的推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地方政策"因地制宜"紧跟其上,据不完全统计,共有 50 个城市颁布了 130 项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当中,40 个省市颁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明确补贴标准,34 个省市颁布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①

  (二)新能源汽车补贴对象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在《关于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中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补助的对象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新能源汽车以扣减补助后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国家财政再将企业垫付的补助资金发放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②补贴的产品为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三、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法律属性

  (一)新能源汽车补贴具有公共性

  政府为了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依据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政策目标而实施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不例外.

  在国务院制定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目的:"汽车行业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愈发严重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条件下,加快研发和推广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还是加快汽车行业业升级改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①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离不开化石资源,资源的匮乏加之不断攀升的需求量,将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逼入了一个前所未有尴尬的局面,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从生态角度来看,发展传统燃油汽车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绿色、健康、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背道而驰.因此,我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为了确保能源安全和人与自然的持续、健康发展,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能源效益远非传统燃油汽车可以比拟.通过政府补贴机制的介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激励性规制,维护能源安全、公共环境和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这些"公共利益".

  (二)新能源汽车补贴具有侵益性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即是从"守夜人"的职能调整为"看得见的手",运用补贴介入到市场经济中,干预市场运行.政府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和权力,一旦运用补贴介入到市场经济中,公权力就会打破原本的市场竞争秩序,侵犯其他市场主体的权利,并且破坏整个市场原本的竞争秩序.在资源特定的情况下,对特定主体的授益,其实就是对其他主体的侵害.②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引入政府行政力量干涉市场运行,侵害了传统车企的利益.这种侵害所带来的可期待的整个汽车行业、能源、环境等惠及性发展成果是公众共享之利益.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现行的财政补贴政策是通过对部分私益的损、益调节来保障公共利益,但具有一定的侵益性.

  (三)新能源汽车补贴具有有限性

  基于上文分析,新能源汽车补贴具有公共性和侵益性双重属性,从本质上来讲,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公益"本身是极其难以衡量,没有明确的主体数量界限和利益的宽广度衡量标准,③需要政府在制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比例原则,具体指利用最小损害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使公权力行使者为达到某个正当目的而使用的的手段不但损害最小,而且其所增进的公共利益与所造成的损害成狭义比例.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补贴,适用比例原则要求新能源汽车补贴在实现能源与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为达到这一效果,新能源汽车补贴具有有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为了缩小新能源汽车补贴侵益性对市场公平的影响,根据政策需要决定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额度、补贴的环节程序、如何退出补贴直至取消补贴等内容,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范围做了详细规定,限制了政策的随意性;二是,无论何种补贴都是国家干预市场竞争的一种方式,这样的经济手段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必然会做出调整,不可能保持长久不变.当受补贴商品达到一定的规模,成本降到一定水平,基本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时,再对它补贴,就会造成对传统商品厂商的不公平对待,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会对补贴进行调整;当被补贴商品完全实现产业化时,该补贴政策取消.为了防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补贴形成过度依赖所采取的"补贴退坡制度"就是基于补贴有限性的考虑.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无论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还是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都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根本毫无优势,存在着政府实施激励性政策和规制的需求,①表现出高度的政策敏感性.

  自我国 2010 年开始密集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急剧增长,仅2017 年一年,产量已达到 79.4 万辆销量达到 77.7 万辆,产销量蝉联世界第一,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共计 180 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排名前 10 名的企业我国就占据了 4 个席位,向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国产新能源客车,并且已经有生产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企业从事跨国合作.②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得益于作为经济干预工具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政策的推动.

  一、基于能源与环境安全需要财政补贴的介入

  自 1886 年全球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传统燃油汽车已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不可分,是人们出行利用率最高的交通运输工具.但不可回避的是,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产量和保有量持续攀升的同时,汽车也带来了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

  以我国为例,中国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经从 2000 年的 625.33 万辆增加到了 2015 年的14099.1 万辆,且仍然保持着极高的增长趋势;与此相匹配的是,能源的整体消耗从 146964万吨标准煤上升到了 2014 年的 426000 万吨标准煤.③传统汽车使用量越大,石油消耗量也就越大、在我国能源不足的情况下对外依存度也就越高,传统汽车保有量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石油安全、能源安全.在生态环境方面,传统燃油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和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密集排放带来温室效应、雾霾天气等环境污染问题.所以,使用传统燃油汽车不仅对资源、能源安全构成影响,而且破坏环境、威胁人类的公众健康.

  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的好处显而易见,例如,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洁净无污染、能源转换效率高、噪声低等显著优点,相较于传统汽车对石油燃料的依赖,可以实现完全替代.①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总碳排放量的 1/5 为汽车尾气碳排放量,其所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比重达空气污染的一半以上,假设大量推广新能源汽车,起码可以缩减 1/5 的总碳排放量,降低一半的城市空气污染.因此,基于能源安全和维护公共环境的目的,需要政府补贴机制的介入,促进作为"准公共用品"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离不开补贴政策引导

  从产业发展理论来看,各国经济学家都提出新兴企业在产业发展初期无法在纯市场条件下与其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需要政府从一个长远的、动态的视野出发,对其进行扶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推动企业及产业的技术创新.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消费者来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不成熟、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不足、购置和使用成本都很高;从新能源汽车生产商角度来看,研发新能源汽车是一件离不开较高技术支撑的工作,不但需要改进生产线,还要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基础和核心零部件,突破技术难关.在市场条件下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根本毫无优势可言,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变成了一项风险与收益存在巨大差异的投资.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处于完全的市场环境中,站在趋利性和项目利润上考虑,是不会有企业主动从事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也不会有积极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欲望,新能源汽车行业很有可能出现夭折的现象而无法实现其被寄予的厚望.所以,在社会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调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生产成本上的差距,鼓励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供给和需求的增加,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三、财政补贴政策有利于汽车行业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传统燃油汽车行业在生产与制造方面拥有了一定的技术,但在新型材料、高端制造工艺、精密部件生产技术、关键动力系统技术、高端附加性能技术、配套产品开发技术等新技术领域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相比传统燃油汽车行业,各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均不完善,产业化步伐的差距相对较小.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跻身行业顶端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机.所有有志发展汽车行业的国家,均有机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追逐战中来.我国如果抓住汽车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将实现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突破.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内容省略,详细全文见文末附件

  致谢

  硕士论文行将收笔之际,我的硕士求学经历也随着即将到来的答辩接近尾声.回首三年的求学之路,我受益良多,在东南大学法学院的所学所感所悟,将使我受用终身.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感谢我的论文导师顾大松教授,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予以的帮助,多次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从论文框架结构到内容、从段落到语句都凝聚了顾老师的辛勤付出和一番心血.在论文创作过程中,我深刻折服于顾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种难得的激励,本人受益匪浅.

  该篇论文中引用了许多学者的论文、著作等研究文献和学术观点,在此一并谢忱.

  最后,感谢东南大学法学院 15 级法硕班的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近三年时间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是我人生中一段极其宝贵的经历.同时感谢家人、领导对我攻读硕士学业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 所写论文做不到全面、深入,文章当中还存在不少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予以批评、指正,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佚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http://nev.ofweek.com/2018-04/ART-71008-8420-30222376.html,2018年6月20日访问.
  [2]佚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http://www.china-nengyuan.com/news/103649.html,2018年4月15日访问.
  [3]佚名:《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2-07/09/content_2179032.htm,2018年4月15日访问.
  [4]徐有高:《徐有高:为你详细解读我国40省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https://wenku.baidu.com/view/686c83ad3186bceb18e8bb21.html,2018年3月7日访问.
  [5]佚名:《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http://j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gui/201504/t20150429_1224515.html,2018年4月15日访问.
  [6]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2012年6月28日.
  [7]熊伟:《财政法基本原则论纲》,《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8]杜雯,邢玲:《补贴行为的法律属性探析》,《代经济》,2018年3月刊第6期.
  [9]孔德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府激励性规制》,《经济论坛》,2009年第1期,第37-38、49页.
  [1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http://www.caam.org.cn/hangye/20180131/0905215175.html,2018年4月10日访问.
  [11]栗业平:《基于动态组合模型的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预测分析》,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第1页.
  [12]佚名:《2009-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大全》,http://auto.163.com/17/0121/09/CB9UEGDD000884MM.html,2018年4月5日访问.
  [13]冯辉:《应急治理中的产业考量及其法律规制》,《法学》2016年第2期,第52页.
  [14]佚名:《国补+地补2017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汇总》,https://www.autohome.com.cn/news/201712/910532.html,2018年3月8日访问.
  [15]徐清:《新能源汽车补贴为何又成"唐僧肉"》,《检察日报》,2016年第6期.
  [16]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http://jjs.mof.gov.cn/zhengwuxinxi/tongzhigonggao/201612/t20161229_2508628.html,2017年12月1日访问.
  [17]孙志芳,孙增芹:《完善我国新能源补贴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11月20日.
  [18]司徒玉琴:《试论我国财政补贴的法律规制--以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为视角》,《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19]丁忆宁:《中国反补贴立法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20]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第19页.
  [21]黄永颖:《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必要性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4期.
  [22]冯韩美皓:《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反思--基于行政法视角》,《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23]陈立诚:《财政支出法构建:一个文献综述》,《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原文出处:吉雅梅. 新能源汽车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8.
点击下载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