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救助论文 >

社会救助基本情况及其制度的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4 共1947字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保障要求的提高,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更是吸引了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在历史性变迁中,关于社会救助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正在走进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新审视社会救助问题,关注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任务.

  一、社会救助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274万人,比2010年同期减少29万人;农村低保对象5291万人,比2010年同期增加185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53万人,与2010年持平.三项合计,常年救助对象8118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城乡低保月平均标准分别为城市278元、农村135元,分别比2010年底增加27元、18元;低保对象每人每月领到的补助金平均为城市208元、农村86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19元、12元.2011年前10个月共支出城乡低保资金926.4亿元,比2010年同期多支出235.3亿元,占同期全国财政总支出的1.19%.城市低保对象中,老年人占14.7%,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占21.3%,登记失业人员占21.1%,未登记失业人员(指在就业年龄段内但不具备就业条件的人员)占18.3%,在校学生占15.1%,学龄前儿童及其他人员占9.5%.农村低保对象中老年人占36.3%,未成年人占13.1%,成年人占50.6%.近年来,随着低保等社会救助项目的实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重点从制度创立转向规范管理,主要围绕促进"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社会救助公平公正公开实施"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推进工作.

  一是规范低保申请审批程序.建立了从申请、受理、调查、评议,到公示、审批、发放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并细化每个环节,形成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格局,以程序规范确保结果公正.

  二是建立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提出"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和"消费支出法"等三种测算和调整低保标准的办法,为科学制定低保标准提供了依据.

  三是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这主要是为了解决物价突发性上涨情况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即当物价突发性上涨超过临界条件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当物价持续上涨超过规定期限时,及时调整低保标准.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都建立了联动机制,并全部启动,有的还启动了不止一次.

  四是推动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根据国务院医改工作总体要求和部署,把医疗救助对象从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逐步向低收入家庭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重病患者延伸;提高政策范围内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积极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指导地方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

  五是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为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试点,通过全面核查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财产,准确认定社会救助对象.

  二、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还将快速发展,在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继续为稳定基层社会、均衡收入差距以及促进国内消费贡献力量.

  一是完善制度.继续推动临时救助制度建设,为遭遇突发性、意外事件等临时生活困难的家庭提供救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使之更好地配合医疗保险,为困难群众提供可及性强的医疗服务;继续查找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开发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二是健全机制.继续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使之在物价突发性上涨时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建立跨部门、多层次、分类别的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审核机制,准确认定社会救助对象;科学制定社会救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完善低保等社会救助补助资金公开、公正、透明的科学分配机制.

  三是规范管理.以"两级受理、信息比对、三级联审、末端公示"为原则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审批流程,适时制定城乡低保操作规程;继续推进低保金的社会化发放;探索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促进救助对象的社会融入;继续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是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责任;分清责任主体,明确追究方式,强化责任追究,做到权责统一.

  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解民忧、惠民生上建立的开创性、标志性制度之一,是党和政府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这项制度的建立,为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提供了制度化的救助渠道,初步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参考文献:

  [1]熊勇,杨俊. 社会救助法基本原则之厘定[J]. 青年与社会.2013(01).

  [2]满新英. 福利转型下社会救助制度的实践困境及完善思路[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2(06).

  [3]满新英. 普惠型社会福利视角下的社会救助[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06).

  [4]李元春.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救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