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制度构建分析

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作者:吕蕾
发布于:2020-10-13 共5862字
  摘  要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类社会步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在充分随性地享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逐步恶化。在互联网时代,“记忆成了常态,而遗忘成了例外”,人类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挑战,被遗忘权作为一种新兴权利应运而生,其对于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被遗忘权最早因“谷歌诉冈萨雷斯案”而确立,随之美国“橡皮擦法案”的出台强化了对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立法保护。因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方面处于理性的、保护的以及救济的弱者地位的现实因素,加之我国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法体系的不完善、在线平台“父母同意机制”的缺失、删除信息的操作困难及行政监管力度明显不足等问题,在我国立法中构建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制度刻不容缓。由于我国立法和实践中并没有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法律直接规定及司法判决,多数学者对被遗忘权引入的相关研究比较分散化,涉及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制度构建分析
 
  
  因此,本文旨在对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概念及性质进行界定、归纳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立法和实践现状及缺陷、分析和借鉴欧盟GDPR条款和美国橡皮擦法案的立法规范,思考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引入我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希望为我国立法中构建未成年人被遗忘权提供具体可操的建议。本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界定大数据背景下被遗忘权的概念及性质,并且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对未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定义阐述。
  
  第二部分,阐述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当前现状。对于我国关于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相关立法及实践、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其缺陷。
  
  第三部分,介绍与比较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与美国橡皮擦法案中对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立法规定,并探究我国立法中可予以借鉴的法律规范。
  
  第四部分,分析我国引入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合法性在于寻求权利的法律基础、理论基础、实践等;合理性则是研究对于行使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后可能产生的与言论自由、公众知情权、国家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如何进行衡量等问题。
  
  第五部分,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制度。通过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与借鉴别国经验,确立一套有原则、有权利范围、有限制、有程序、有监管、有救济的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具体规则。
  
  关键词: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删除权,个人信息,数据。
  
  Abstract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human society into the era of big data. In the era of big data, while people fully enjoy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Internet technology,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issues have gradually deteriorated. In the Internet era,"memory has become the norm, and forgetting has become an exception." Human privacy and personal dignity have been seriously challenged.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has emerged as an emerging right, and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ecurit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the case of "Google v. Saler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raser Act" in the United States strengthened the legislativ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Due to the fact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Chinese juveniles are in a reasonable, protected and remedy posi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imperfect legal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juveniles'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China, lack of online parental consent mechanism, the difficulty in dele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apparent lack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make it urgent to construct a system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in our legislation. Because there are no regulations and judicial decisions on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in Chines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most scholars have decentralized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and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fine the concept and nature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to juveniles in China, to analyze and draw on the legislation and norms of the EU GDPR and the US Eraser Act.Thinking about the legality and rationality of introducing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to juveniles in China, I hope to provide concrete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in our legisla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define the concept and nature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and then transition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and juveniles.
  
  In the second part,describ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right to be forgotten in China, and analyzes its shortcomings.
  
  In the third par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the EU’s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and the US Eraser Act’s legislative provisions on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and studies the norm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Chinese legislation.
  
  In the fourth part,analyze the legality and rationality of introducing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in China. Legitimacy lies in the legal basi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e of seeking rights; rationality is a study of how to measure conflicts with freedom of expression,public right to know, and national and social interests that may arise after exercising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problem.
  
  In the fifth part,establish the system of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above problems an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a set of specific rules on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by juveniles with principles, scope of rights, restrictions,procedures, supervision and relief is established.
  
  Keywords:     Juvenile's right to be forgotten,Right to delete,Personal information,Data。
  
  引 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大数据时代信息或数据成为社会的关键要素,人们借助网络彼此之间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网络的匿名化与传播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获取日益便利且广泛化,但是网络的“过目不忘”特性让人们对网络中的个人信息产生了担忧与困扰。在各种法律关系往来中,人们分别留存在公私领域内的个人资料不知有多少,如果上述资料皆毫无节选的储入电脑,无限制的建档,彼此传递运用,无疑会涉及到公民的个人尊严[1]。
  
  未成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的信息主体,在经验、阅历、认知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网络信息的失真性加剧了未成年人对信息的判断难度,网络行为的隐匿性给未成年人建造了一个行为与责任相分离的错误假象,其易产生“失语情节”导致“行为失范”[2]。2015 年 3 月,杭州某车展上,一名半身赤裸的男童与身穿比基尼的车模同台“演出”,这一幕引来无数目光。其后,“演出”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并引发热议。
  
  这幅极不协调的视觉图景展示的是对儿童赤裸裸的“成人化消费”。《教育时评》评论道,我们的时代正在炮制出各种指向儿童的精神伤害,我们需要保护其“精神健康”,这些画面发生在儿童缺少主体行为意识的情境下,面对日后可能产生争议的“不雅画面”,如何让孩子忘掉过去,健康成长[3]?未成年人在面对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数据风暴面前可以说是毫无招架之力;更何况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存在非法收集、存储、分析、使用和传播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的行为,引发了未成年人在数据社会的数字身份失控、隐私风险增加和潜在的歧视倾向等问题。未成年人遗留在网络空间看似毫无联系的痕迹,经过 cookie 处理和分析,可以拼凑出一幅“数据画像”以预测未成年人未来发展,令人细思极恐。而当未成年人想要遗忘,互联网大数据却永恒记忆了,请求删除其遗留在网络中的全部信息困难重重,我国当前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体系在大数据社会已然不能为其提供权利保护和救济。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新型的法律权利规范,适应大数据发展趋势,以更严格标准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利益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现实需求,欧盟制定《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了被遗忘权,美国加州颁布了“橡皮擦法案”确立未成年人被遗忘权。这不仅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保证未成年人信息自由的法律规范。被遗忘权在我国学术界引发激烈讨论,学者们迫不及待地研究被遗忘权的性质、内涵外延、适用等问题,例如学者杨立新、张建文、郑志峰等。但是对于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专门性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在数据时代,信息永久记忆的特性可能会对未成年人造成比成人更为严重和持久数倍的不良影响。我们无法避免未成年人不接触网络,但可以引入一种遗忘机制使信息不良影响最小化,这便有了本文的撰写,旨在为努力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制度以完善我国未成年人信息保护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增砖加瓦。
  
  二、研究现状。
  
  笔者以“被遗忘权”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与此相关的期刊论文有209篇,博硕论文有114篇。但是以“未成年人被遗忘权”为篇名进行检索相关的论文仅有7篇(6篇期刊论文,1篇硕士论文),最早的论文发表于2015年,多数集中发表于2019年前后。其中,博士研究生于靓通过对比欧盟GDPR和橡皮擦法案中规定的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在价值取向、模式选择和保护方式的不同以探究我国引入后的权利架构[4];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薛前强以美国加州第568号法案为蓝本分析未成年人被遗忘权肇因与评介权利义务主体;[5]李先波教授提出在大数据时代我国未成年人刑事信息被遗忘权保护困境及构建路径[6];仅有的1篇硕士论文主要是辨析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法律性质,对权利的本土化路径并未有具体规定[7]。可以看出,我国对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专门性研究尚且不足,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法律性质界定、权利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动因等,鲜有完整意义上的未成年人被遗忘权构建体系。
  
  三、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本文将对研究被遗忘权的有关中英文文献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从搜索结果来看,欧美国家关于“被遗忘权”的文献资料比较丰富,例如,“冈萨雷斯案”的判决书,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但对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研究力度不大,美国的“橡皮擦法案”可以借鉴。我国对“被遗忘权”的相关文献已有百余篇,但是关于未成年人被遗忘权仅有两篇。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文本分析,有助于推进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研究深度。
  
  第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国外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案例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揭示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实践困境,为我国更好地构建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制度提供经验。
  
  第三,规范分析法。对各国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欧盟保护被遗忘权的法律规范主要有:《欧盟数据保护指令》、《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法律。美国保护被遗忘权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加州“第 568 号法案”、《儿童防追踪法》等法律。我国的《网络安全法》等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也将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法律规范的分析,能够对被遗忘权的立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四,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作为在认识事物过程当中用以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法学研究领域也得到广泛运用。作者纵向上从“立法内容”、“局限性”对域外国家未成年被遗忘权状况进行归纳和梳理,将其精华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之借鉴,同时发现漏洞;横向上从我国未成年人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立法现状、缺陷进行梳理和剖析,对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归纳总结未成年人网络立法在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找出弥补学术研究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为寻求解决路径做好前期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梳理工作。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欧盟与美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立法与借鉴
  1.1、 欧盟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确立--GDPR出台.
  1.2 、美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确立一一橡皮擦法案
  1.3、 欧盟与美国立法比较与借鉴.
  1.3.1 、立法比较
  1.3.2、立法借鉴
  
  2、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理论分析.
  
  2.1、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概念
  2.2、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性质
  2.2.1、删除权
  2.2.2、名誉权
  2.2.3、隐私权
  2.2.4、个人信息权.
  
  3、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现状
  
  3.1、立法现状
  3.1.1、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法律依据
  3.1.2、现行立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2、实践现状.
  
  4、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保护的正当性
  
  4.1、合法性.
  4.2、合理性.
  4.2.1、未成年人被遗忘权保护的现实必要性.
  4.2.2、引入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可行性分析.
  
  5、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在我国的构建
  

  5.1、 明确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原则
  5.2、 确立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5.2.1、权利范围
  5.2.2、行使条件.
  5.3、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
  5.4 、规制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具体程序
  5.5、 明确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主管部门及其职权.
  5.6 、确立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结 论

  现如今我们步入大数据杀熟的时代,我们也应关注到网络信息的过度传播可能会对未成年人带来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各国的立法纷纷出台举措以应对信息大爆炸危机,被遗忘权就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设立被遗忘权的目的是让不利信息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赞成美国“橡皮擦法案”的实施,将被遗忘权限定在未成年人。但是美国橡皮擦法案规定较为狭隘,笔者欲结合欧盟与美国被遗忘权的立法实践,取长补短,并结合我国的法律实践,旨在可以将未成年人被遗忘权本土化并纳入我国立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限于理论水平有所欠缺,在权利构建等各方面论证不够全面,须继续修改,希望日后能多关注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助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原文出处:吕蕾. 未成年人被遗忘权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
点击下载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