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增强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1 共549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增强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

  4.1 营造良好的微文化氛围,不断完善网络文化

  4.1.1 树立正确理念 引导微文化健康发展

  微文化时代下的互联网具有高速传播、信息量大、覆盖面广、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其发展应用代表的微博与微信等已然转矩思想文化传播新领域新阵地。2000 年,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影响力,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各级领导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倾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斗争,努力掌握网上斗争主动权。

  " 2004 年 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总结和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经验,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明确的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要求。可见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要求是高校为我当培养、输出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当前微文化发展趋势浩浩荡荡,正在席卷校园之际,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微文化氛围,既要吸取其发展给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便利,更要不断完善网络文化,为微文化的发展创立良好的条件。

  在面对微文化中微博带来的信息便利、微信带来的友谊增进、微公益带来的爱心传递等等正能量,我们都应该加以利用,进一步推广,以良好的心态接收、学习新事物。但在面对不良的微文化传播时,相关部门则应该及时履行相关监管职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网络微媒介的监督和管理,引导人们的合理行为,确保"微文化"传播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由于微文化涉及到的相关微博、微信、微公益等技术性能强,传播媒介为网络平台。因此,还需要技术监管部门加大对此类信息的监管力度,通过相关软件技术设置防火墙等将过滤和筛选微内容,以确保广大的信息接收者所接触到的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消息。同时,微文化时代下媒体传播速度与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把握其传播规律和特点也很重要,根据微文化传播工具的特点,采取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的等管理模式,来引导广大信息接受者。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该加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来从源头制止不良"微内容"的传播。同时,将网络微媒介在发挥自身文化功能、履行社会等职责置身于社会个体和群体的监督,另外,社会个体在使用微媒介时,也应该加强自身素养,遵纪守法。

  4.1.2 制定法律法规 完善舆情监控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微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法制的完善永远都是维持秩序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微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来通过网络立法,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当前高速发展网络下所引发的信息乱象给人们造成的危害。2013 年 9 月 9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在该解释中有一条"诽谤信息被转发达五百次可判刑"的消息引来争议,既有叫好,也有提出质疑的,我们不去否认它的实质意义,至少它标志着我国网络治理迈入了一个新台阶。这个总共10条的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标尺,从而规范网络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但我们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良好微文化环境的塑造,不仅仅是相关部门制定法律,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以及参与个体的自我约束,来共同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切莫让微文化变成了"危文化".

  4.2 高校充分发挥微文化载体功能

  4.2.1 充分重视微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而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对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微文化,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层面重视起来。既然微文化发展已经大势所趋,大学生受微文化时代的影响也日益加深,那么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坦然客观的面对当前的变化,充分认识到微文化下的微博、微信、微公益具有潜在的传播价值,一旦将其充分利用,就可能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与工具。因此,高校应该端正态度,树立起重视并积极研究微文化价值应用的新理念。思想政治?

  工作者作为关键的传授者,其对于当前微文化发展的看法与态度将对大学生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作为一线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微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以及重要性,但也应该理性、客观的深度介入到相关应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建立一个以微为主题的核心圈,抑制那些不良的观念对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现代网络工具更好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的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近两年,笔者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感叹现在的孩子没有以前那么听话,好带。

  从根本上来讲,当前孩子的这种更具思想和自我意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微博、微信、微公益等现代网络工具的应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的同时也给他们注入更多新颖的观念。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民族需要具有思想和独立思考的年轻人,只要他们在主流思想的轨道上充分发挥自我的思考和创造力,我们就应该鼓励支持。因此,不应该将微博、微信等微工具的兴起视为"洪水猛兽".相反,这些新兴网络工具的兴起拓宽了"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4.2.2 搭建微文化交流应用平台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工具的崛起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疆土,提供了新的教育工具。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我们不应该拘泥于传统侧重教育者理论灌输宣讲。而应从积极转变观念开始,突破传统一对一的局限性,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邀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首先,作为参与中心的高校,应该积极主动运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提供一个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的平台。学校在"微文化"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充分认识到这一环境的特征和特点,充分挖掘这一文化内涵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和条件,搭建更加广阔的教育平台,营造和创建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以文化促文化,达到教育目的。充分利用微博这一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转载或者发布正面的价值理念和信息咨询,促进"正能量"教育内容的传播,同时搭建除了网络平台外的多元教育平台,如通过班级微活动、微旅游、拍摄微视频、开展微公益等形式,创建校园健康微文化,并通过这种特有的正面的微文化传播思想正能量,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也应当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公共微博运行保障支撑体系,以有效支持借助微博平台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微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微博平台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微博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选拔培养微博信息员队伍,以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骨干,负责整合、编辑面向学生的相关信息,完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的保障机制。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现代文化接受与运用能力,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利用当前微文化思潮形成萌芽初期,其发展影响将是一个漫长过程的机会,加强自我学习和判断。跟上新形势,增强对于本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从微小的语言中体会学生的想法与困惑,细致感悟学生的思想。高校班级辅导员要增加对网络信息平台如班级 QQ 群、微群、和微博等的关注,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倾向和苗头进行及时引导和疏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倾听、理解和疏导,建立有效的上下沟通机制,充分满足学生被尊重被关怀的心理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基础,扎到实处。从学生行为出发,观察并预知学生的最新动态和内心世界微小变化,及时的发现暴露出的问题,将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及时制止扼杀,引导其像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微文化的应用平台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权威授课的模式,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被关心和被尊重。如发布时尚、潮流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议题,建立特色的微博群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倡导微公益唤起学生的善良与爱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高校应该注意相关议题应该比较轻松活动,具备很好的吸引力和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纳大量的学生参与进来。改变风格,尝试保持"微"态度,"微"语言,"微"风格……积极利用网络中的交易平台,尝试各种沟通方式,让大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亲和力和感召力,在自然生动的主流舆论氛围中轻松的成长,让新时代的网络世界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值得信赖的精神交流家园。

  总之,"微文化"是一种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它不可抗拒也无法抵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且融入"微文化"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化氛围,使得教育内容脱离宏大空洞,回归生活化、人性化、制度化和信息化,保持教育形式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拓宽与青年大学生沟通的方式,及时把握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才能够真正做好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搭建微文化交流应用平台。

  4.2.3 弘扬主旋律 正确引导大学生

  虽然微文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深刻的影响着当前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决定了即使是微文化时代,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核心思想依然是不变的。虽然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受到更多更新、更丰富文化内核价值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大学校园生活更为丰富,除了一些传统活动外,发微博、玩微信、拍微电影、写微小说等都成为了大学生的选择。因此,一些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些学生的爱国观念日益淡化,逃课就选思想政治课,注重享受,对于上一辈的省吃俭用思想嗤之以鼻等等。但是大学校园是知识研究和理想培养场所的地位是没有改变的,我们的主流核心价值理念也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在微文化时代,我们更应该警惕大学生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弘扬主旋律来引导大学生。

  ***在十八大报告上提出,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注意和爱国精神;以传统主流思想为核心,科学的吸收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3 大学生应加强自律 客观看待微文化的影响力

  4.3.1 学习为主 充分运用微文化带来的便利

  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和方式,但学习永远都应该是他们的主题。但我们也看到,当前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现网络,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因携带方便而深受学生喜爱。大学生手机的使用率极高,几乎是百分之百,而大部分的同学都能通过手机来进行网络活动,部分学生被微博、微信等内容所吸引,有的甚至在上课时间都用来刷微博,这不仅会造成他们沉溺于一些不适内容的不良效果,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学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不仅取决于良好的高校环境、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队伍,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素质。

  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一直以来接受优秀思想的知识份子。

  一方面,国家、家庭都对我们的大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当前不太景气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一个大学生的优秀与否直接关系着他的个人前途。因此,我们的大学生应该始终牢牢谨记学习为主的思想,理性看待当前的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的发展。在前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上网上,但开通微博却主要是用来与好友交流和阅读新闻。可以说,微博、微信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舞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与业内顶级专家平等沟通,能够学习到最新、最前卫的理念,能够丰富其自身生活,通过捐出几块甚至更少的钱来帮助别人……在以学习为主的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工具,使其成为获取知识、丰富生活的新工具。

  4.3.2 志存高远 将微文化应用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中国梦的热潮,何为中国梦,习总书记已经阐述过。习总书记也重点强调了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核心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主体之一,如何在微文化时代里,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志存高远,以成为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作为目标,脚踏实地,勤奋自律,面对当前蓬勃兴起的微博、微信等,应该冷静理性的面对。既保持对新生事物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也要以学习为主,提高网络自控能力和网络道德判断能力,主动驾驭信息,对于不确定以及带有明显负面效应的消息,不转发、不评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毒害。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不过度消耗时间和精力沉溺于网络,拒绝成为微博控,培养良好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使用习惯。同时,我们的大学生作为网络环境的参与、创造者,有义务通过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必要时,应该站出来,成为一名信息警察,参与微博辟谣、求证等等活动,成为安全、洁净网络环境的创造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会冷静思考,避免陷入盲目和跟风等不良习惯。将个人理想寄情于微文化的发展应用中,利用微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工具提升自我,塑造自我。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