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发展而变化,人们参与体育的程度,也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深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进而使农村体育事业也发生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体育投入越来越大,农民群体的体育意识逐渐增强,体育参与的程度逐渐深入,农村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也悄然出现。而计划经济下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下,必将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其具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农村基层各类体育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农民体育管理的自主意识处在萌芽状态;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办公共事业的做法,依然保留行政管理自上而下的惯性,致使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政府仍然是其运行的主体,许多农村体育组织没有发挥出民间体育组织应有的职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1、农村体育经费短缺、场地设施严重不足;2、缺少管理人才与有效的管理手段;3、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完善;4、体育指导员匮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乡镇一级虽有政府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但形同虚设;2、农村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工作性;3、农村体育管理思路落后,体育人才缺乏;4、农村体育社会团体严重缺乏。
二、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落后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村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农民对自身发展需求开始不断增强,体育健身已成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
尤其是农村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我国农村体育在总体上处在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仍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文化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一)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专制和集权的高度统一,农民历来处于社会的底层,这使得他们养成了对统治阶级唯命是从的传统思维习惯。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政党一体化、政社一体化、政经一体化的单一领导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但集权式管理仍然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使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依旧过分依赖上级部门。其具体表现为:在农村基层体育活动和农村体育组织的管理上,作为管理主体保持着较大的集权性,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仍担负着直接的管理职能,同时农民体育组织缺乏自主性。
(二)二元体制的格局。中国国情背景下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我国城乡体育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公共资源支出的差异;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三是社会福利保障和文化生活的差异;四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以政府公共资源支出为例,政府长期以来对城市公共资源支付了大量的明补与暗补的财政补贴,公共资源向城市居民倾斜。
城乡体育差异的格局因此而形成,势必造成农村体育资源短缺、体育人口比例较低的现状。许多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可享受的福利待遇,其中包括城市居民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活动组织等)。特别是到目前为止,在许多方面仍然对农村与农民、城市和市民采取着不同的政策。正是由于人为地增加了工农差别,造成了城乡壁垒分隔的局面,致使农村体育场地短缺,进而形成了城乡体育差异的格局。由于实现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致使城市化发展滞后带来的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的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我国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模式构想
(一)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思想。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农民体质为宗旨,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以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为主要任务,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社团具体操作、政府与社团相结合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
政府在宏观管理上,要完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化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体育健身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地开发利用,造就一支热爱农村体育公益事业建设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同时,使中央和地方各级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体育社团各行其职,各尽其能,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把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二)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实施策略
1、政府向地方体育社会团体放权和分权。未来的管理体制必须贯彻“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政府把过于集中的权力横向分权给社会体育团体以实现社会化管理,纵向放权给各社会基层以实现层次化管理,改变政府对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全管理结构,改革为与社会体育团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管理结构。
2、依据市场经济进行职能定位,完善目标管理。体育行政机构是一个宏观管理者,其基本职能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制定群众体育发展战略,并指导实施;协调各区域体育发展,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居民得到平等参与体育的机会,确保体育的权利人人享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条例的制定,并监督执行;建设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社团的基本职能是:负责群众体育的具体事务,以及对群众体育的直接管理,如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群众体育赛事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体育健身知识讲座等。在目标管理方面,为了农村群众体育的长期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应制定出本地区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及规划。
3、加速农村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首先,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各级体育行政机构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农民开放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其次,要加大对农村体育场馆、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再次,要大力开发农村户外体育运动资源。通过开放、建设、开发三种渠道,改变我国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状况,进而实现体育资源的综合与合理利用。
4、加快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首先,人员选择上应以本地农民、中小学体育教师、农村离退休干部、农村体育爱好者等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主要对象,而不是由部分农村干部或体育行政部门干部挂名的有名无实现象;其次,加强对农村体育指导员的上岗前培训和等级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培训经费可由个人和政府各出一部分;第三,在提供服务的原则上,体育指导员应以提供免费服务为主,但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军,于军,陈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发展农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6.
[2]曹永跃. 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落后的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2005.7.
[3]陈仁伟,苏西.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3.
引言城市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是贯彻和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阵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1].福建省关...
1前言为了掌握全民健身现状,为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提供实证基础,笔者花费为期一年的时间在大连市金州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群众体育健身需求调查,调查了不同的社会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和体育投入水平,分析了体育健身投入与体育参与之间的关联性。被调查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建设也成为了当今的热门焦点。近些年中,国家对农村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惠农政策。农村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现代化体育建设的发展进程。为了论文的实...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人民在常年的劳作中根据劳动的特点提炼出来的一种运动方式,它具有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格。民族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除了拥有常规体育运动活动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民族文化特点。本文将对民族...
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经进入二期工程,目标是力争把全民健身工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截止2011年,长沙市居民体质合格率已达88.49%以上.长沙市城镇成年人工作场所、居住场所有健身设施的分别为...
【摘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背景下,农村体育管理缺少公众参与造成的滞后及流于形式已阻碍农村社会发展。通过分析公众参与政府农村体育管理的情况,发现存在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农村体育的决策机制缺失、政府部门农村体育管理考评机制...
1问题提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金牌第一的优异成绩,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均取得了金牌、奖牌总数第一名的优异表现。为此,许多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然而,纵观中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不难...
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体育事业中,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主要部分,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主体.群众体育关系到体育事业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
在我国的众多人口中,老年群体占人口比例较大。调查显示,很多疾病在老年群体的患病几率较大,例如心脏...
1相关概念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用来解决三农问题所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同时也是改善民生、改善农村民众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福利的过程。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一系列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