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2 共3463字
摘要

  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的繁荣与昌盛,不光是依靠竞技体育的独占鳌头,还需要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体育软实力等多方面的支撑。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体育资源与体育运动需求不平衡成为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体育场馆资源缺乏是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作为拥有大量国家体育资源的各高校,共享资源,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其职责所在。然而,高校的体育资源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唯有合理、科学的管理才能将其利用率最大化,从而在实现其发展学校体育的基础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场馆资源为学生、为大众、为社会服务,将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那么,如何合理开发、建设、管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就应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

  1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现状

  (1)首先,高校体育场馆对国家的行政手段依赖性很强。在经济上更大的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不管是体育场馆内的设施设备更新与维护,以及相关人员的收入与福利都需要国家的财政拨款,自我造血功能比较弱。即便是一些高校为拓宽融资渠道有意向开发体育场馆的商业功能,也因商业开发过程中的开放度难以拿捏以及带来的安全隐患与管理难度而望而却步。其次,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依产权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其产权性质主要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和其他,这五类体育场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国有占75.40%集体占12.40%个体占5.10%外资占4.70%其他占2.40%.而高校体育场馆大部分都属于国有资产。

  (2)我国一些高校一开始不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一哄而上,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盲目开发与修建,从而导致体育场馆的重复修建率高、修建布局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当、投入资金过多等问题。后期的管理不到位、不合理导致的利用率低,最终导致很多场馆出现荒废。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思路仍然较为落后,在单一场馆的使用方面,未能满足多功能的使用需求,综合利用效率低,为此多功能的高校体育馆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2].

  (3)由于高校的体育场馆更具有教育属性的一面,不具备其他场馆的经济性,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主要针对学生的教学、训练等,基本不对外开放,北京某体育类高校的体育场馆平均使用率约为77%,其中60%的体育场馆使用率低于83%[3],远远未能发挥其应用作用。高校体育场馆不善于运用各种营销策略和价格策略,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营模式的不科学,也很难吸引社会上的体育消费,造成场馆的闲置和资源浪费。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不高,设施设备不足,设施陈旧,项目单一,辅助设备不配套,管理人员素质差,缺乏科学有效、严格的管理水平。

  2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创新

  (1)高校在场馆建设方面应避免千篇一律,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修建一些个性突出且能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场馆。首先要考虑的是该场馆是否能满足学校育人的需求,是否能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运动队的训练、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等需求,其次再考虑周边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体育场馆的商业需求,对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综合规划,实现其使用率最大化。

  (2)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体育事业的日益重视,为我国高校当前体育场馆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合理的开发、建设、利用、管理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为社会公共服务,将推进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此,高校要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将体育场馆设施实行利用率最大化。如将大型的体育场馆进行综合利用,除了满足各高校的体育活动需求外,将体育场馆改成多功能馆,如举办开学典礼和大型活动等,以及满足高校以外的社区居民健身、娱乐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

  (3)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配套相对比较成熟,为此体育场馆可以作为各个专业队和业余队的训练基地。同时可以引进一些高水平、具有观赏性的体育赛事,通过举办一些体育赛事来提高该校场馆的知名度,为此吸引一些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关注,在增加学校经济收入的同时,获得一些企业赞助,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减少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通过体育赛事的吸引,使更多的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营造多方共赢的局面。

  (4)政府提倡“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政策,有利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利用与开发,取得经济效益的日益增长。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对外开放,不仅可以让高校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拓宽融资渠道,而且可以丰富社区的娱乐生活,培养社区人员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管理专业人才,利用其专业知识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商业开发与管理,或者聘请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协助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对体育场馆实行专业化管理,从而使体育场馆及其设施得到更有效的维护和维修,有利于提高体育锻炼环境的舒适性,延长体育设施设备寿命和实现场馆的保值增值有积极作用[4].同时增加管理人员并提高其相应的管理素质,改进陈旧的设施设备和提高服务水平。

  (5)由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不成熟,因此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管理特色,形成一套创新的管理体制。如:改进体育场馆的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高校要注重大众媒体的宣传,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时间内,聘请一些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员提供正确的技术指导。这不仅可以培养参与运动人员的兴趣爱好、吸引更多的人员进行运动消费,还能为体育场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6)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人口众多带来的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常态,将现有的人力、物力、场馆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是解决资源不足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将学校的现有人力资源,即体育教师资源利用起来,将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跟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融入在一起,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特长,与此同时,通过采取有偿服务等措施提高体育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7)对于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不到位、设施设备陈旧、运营出现亏损的高校应区别对待,给予其政府扶持,促进它们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如(财政补贴、土地使用、社会捐赠、彩票分成、税收征管等方面给予许多的优惠政策)[5] .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高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由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普及、管理、维护程度相对落后,为了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维护的发展,必须将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并纲入到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中。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最终实现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合理开发、合理利用、管理完善的新局面。

  3 结论

  现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主题,而高校体育场馆规划建设中需根据近年来体育生态学的理念,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研究人类开展体育活动而产生的与环境间的各种关系和规律,最终实现体育一社会一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达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6].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在节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建设与管理。在探索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建设与管理创新之路上,各高校应主动出击,改变千篇一律的重复修建、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使高校的体育场馆的修建与运营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提高其利用率,改变重建设、轻使用的现状。除此之外,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发展大众体育以及高校体育场馆的公有性都决定了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与支持。高校的主动创新与政府的支持将是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创新取得成绩的主导力量。

  总之,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在建设、管理、经营中不断学习、创新。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创新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文强,陈元欣,张洪武,等。我国公有制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
  [2] 龚锡雨。探讨学校多功能体育馆的设计[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16(3):8-10.
  [3] 丁健,孙淑萍。提高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4):20-21,49.
  [4] 侯宁,夏曼。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6):92-93.
  [5] 李文生。对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6):46-49.
  [6] 罗严蕊,蓝翠香。环境保护与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584-58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