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经济学论文 >

分析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8-12-12 共6921字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与归纳演绎等方法, 分析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发现其存在体育产业结构失衡, 区域体育产业融合度低, 服务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在借鉴共享经济有效运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 建议:搭建潜能释放平台;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制;调整体育产业空间布局, 短板行业优先发展, 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等。

  关键词:体育经济; 区域体育产业; 共享经济; 技术创新;

体育经济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haring Economy

  WU Dong-hai WANG Shou-l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reviews and deduction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and finds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imbalanced structure on the sports industry, low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area, and the late construction on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etc. To draw conclu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ring economy, the authors suggests that build up platform on releasing the abilities and come up with effective solutions. Adjus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sports industry, give a priority to develop the short board industry, so that to become an industrial cluster in terms 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Keyword:

  sports economics;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sharing economy; technology innovation;

  随着科技的进步, 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 一种集灵活性强、资源配置合理、易于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模式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 它就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文化内涵是互助、共享, 发展目标在于改善人民生存发展的条件并保障其利益实现”[1], 在这一点上, 其与作为体育强国重要标志的体育产业发展有着极大的趋同性, 前者展现了科技与社会进步的成果, 后者则诠释了在国家政策扶持下,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应与民众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不懈追求。“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2], 共享经济与体育产业的结合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共享单车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 Uber (优步) 提高了车辆的利用效率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017年8月全国首家共享体育用品项目落户重庆并投入使用, 这开启了体育产业连接共享经济的先河, 体育产业置身于共享经济浪潮下, 如何借鉴其发展模式、成熟经验, 从行业形态、市场运营等方面审视自身发展规律, 规避或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 这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无裨益。

  为了将共性问题纳入同一视角考量, 文中的“区域”特指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氛围及产业基础相同或相近的一类地区, 那么区域体育产业则是指该地区内的体育产业。

  1 共享经济视角下, 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 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转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 以及自身行业结构与行业形态的制约, 尚未起到很好的助力社会发展的作用, “也未实现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引领效应, 其产业价值未得以很好体现, 对其发展的可持续性重视程度不够”[3]。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早已隐现, 但其置身于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环境下则更显突兀。

  1.1 区域体育产业结构失衡

  体育产业分体育本体产业 (主要指体育培训、竞赛表演、健身娱乐等无形实体产品) 、体育相关产业 (体育用品的产销等有形产品) 及体育延伸产业 (体彩、体育旅游等) 。

  毋庸讳言, 体育本体产业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方向, 决定着行业发展的规模及效益。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90%的份额的现实, 我国体育用品业则占据主导 (体育服务占比不到20%) , 这种结构失衡的现状导致体育产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影响了产业协同效应的发挥, 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2 区域体育产业融合度低

  《古今贤文 (合作篇) 》有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我国参与体育服务、体育产品研发、营销的商家、企业、组织众多, 各方皆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他们提供的服务不同、营销市场不同、产品及消费群体不同, 发展理念也不尽相同, 虽然个别企业效益突出, 发展势头好, 但由于缺乏对整个区域内相关产业的评估及把控, 缺少产业信息的沟通渠道, 不足以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势必会遇到发展瓶颈, 难以形成区域产业融合的集群效应与竞争优势, 降低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这对区域内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也没有起到助力区域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

  1.3 体育产业中各细分行业的服务标准化建设滞后

  “服务标准是指规定服务应满足的需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动向看, 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4]。体育产业中的各行业, 从大方向而言都具有服务性质, 也正是由于其包含的行业类型多, 覆盖面广, 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 但就某一个具体的服务种类而言, 是可以做到的。建立服务标准不仅有助于树立员工及企业的努力方向, 也有利于迎合客户体验, 而且便于企业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

  体育产业内分行业服务标准的缺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行业自律无法弥补的, 而且不利于政府监管,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2 共享经济视角下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策略

  从消费行为、民众认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综合考量, 共享经济与体育经济在分享、共赢、旨为民生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正是基于两者的此种一致性, 为探索共享经济环境下, 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策略提供了切入基础;进而在借鉴共享经济有效运行与有序发展等必备条件的前提下, 构建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见下图) 。

  2.1 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结构

  2.1.1 优先扶持产业内短板行业的发展

  共享经济的关键在于实现各要素间的最优匹配, 即通过最佳组合, 实现共赢互利。同时, “木桶理论”也提示我们, 若要整体长远发展, 必要补齐短板。而且体育产业内的短板行业往往是基础的瓶颈行业, 比如, 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类行业, 如这类行业得不到扶持, 则势必影响赛事运营、健身消费等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随着民众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体育产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又鉴于设施完善、条件优越的体育场馆供不应求的实际, 场馆建设与现有设施改善可以作为一个共享经济浪潮下的投资方向。

  至此, 无论是分享商业模式、经营理念, 政策倾斜、多渠道投融资、资源配置或者是城市规划都应有相应的措施。另外, 短板行业属于潜在发展行业, 要重视市场培育与开发, 克服短板行业的束缚, 做到产业内各行业的协同发展。

  2.1.2 调整体育产业空间布局

  产业结构调整应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为基础, 对产能过剩的要实行优胜劣汰, 以合理配置资源, 对优势产业要形成规模集团效应, 创立品牌。“对体育用品制造业要加强科技创新, 对体育培训行业及健身指导行业要尽快进行标准化经营与管理”[5]。

  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体育资源开发、设施利用与体育用品经营, 应将健身娱乐及体育赛事运营、体育表演等体育服务类行业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也就是说, 只有做好体育本体产业, 才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 在这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已得以验证。

  2.1.3 正确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质量保障、制度创新与品牌建设是共享经济保持活力的源泉, 这为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体育主体产业是相对一个国家组成该产业的各行业量级与发展趋势而言, 而主导产业则是相对一个区域的重点或优势产业而言, 主导产业代表一个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侧重和方向, 要因地制宜的根据本区域的环境特点与发展基础等条件, 并辅助以政策配备及合理的资源配置, 才能发挥该主导产业带动经济的作用与市场优势, 迸发出影响力与辐射效应, 从而带动本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 即保障优势品牌产业发展, 再进行多元化综合发展。

  另外, 区域体育产业的布局与主导产业选择, 还应从不同行业发展的需求来考虑。如健身娱乐服务的发展需要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客户, 体育用品制造业需要前期的资金投入, 竞赛表演需要关联度较高的各级赛事运营经验及场馆设施, 体育旅游业则需要便利的交通、客户口碑与良好的市场培育。

  2.2 搭建潜能释放的平台, 建立产业集群, 实现资源整合

  2.2.1 搭建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平台

  “获得一个服务各方且能推进潜能释放的平台, 是共享经济运行的基础”[6]。这个平台是第三方创建的, 行业协会、商业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都可以作为第三方, 该平台以技术创新为依托, 以辨别并分享信息、服务交易双方为目标, 以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为宗旨。通过该平台进入流通环节的不仅是场地、器材等实物资源类标的物, 还可以是知识、技能、想法、经验等无形类标的物。个体可将闲置的标的物通过该平台以使用权的形式流通至对方, 即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根本, 将其进行社会化利用, 从而实现物尽其用与价值实现。2017年浙江嘉兴共享篮球的出现, 以及广东广州部分体育教师利用微信为中介平台分享专业理论知识并利用专业技能轮流带孩子 (在此过程中教授孩子们多项运动技能, 并进行后续的交流与合作) 的事例说明, 体育已经参与到共享经济当中。

  要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 与时俱进的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资源, 使这一平台融服务体验、评价反馈、数据收集为一体, 但“在搭建平台及平台运转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与信息技术创新, 并制定相应的规范与标准, 加强对参与者的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7]。

  2.2.2 区域实施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

  首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体育产业融合度低的问题, 可以借鉴共享经济的经验来解决, 即在一定区域内, 通过平台建设, 使某类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的体育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与优势互补, 即产业集群。“集群发展可以降低或消除资源转换的壁垒, 共享基础设施, 节约劳动开支”[8], 并一定程度上避免体育服务的同质化倾向, 在促进资源整合的条件下, 增强企业的区域竞争力, 形成核心竞争力。

  其次, 响应国家号召, 借政策东风促进自身发展。体育产业园区、体育产业集群、体育产业基地只是称谓上的不同, 都是具有在一定区域内, 体育用品企业的聚集, 体育服务机构或商家的集结, 并呈现出其对区域经济或本产业的带动性、辐射性等特征。其经历了企业自发聚集、政府园区培养、产业示范基地认证、体育特色小镇等发展阶段。2017年, 国家体育总局为发挥体育产业的潜在优势, 提出以体育产业与旅游为切入点, 以吸引个人或家庭旅游健身为消费方式, 以“体育+行动计划”, 即体育+度假、体育+文化、体育+科技等为实施方式来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其着眼于促进体育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 发挥体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并促进自身的结构完善与效益实现。可以预见, 无论是体育产业内部各行业间的集群发展, 还是体育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 共享经济发展模式都将成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另外, 体育经济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整体联动性与分行业消费的独立性。如, 我是一名业余网球爱好者, 基础差、实力弱, 但我想参加比赛来获得自身精神上的认可与满足。我的消费与体验过程大概是观看网球杂志或电视节目—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购买网球装备—参加技术培训—准备参赛补给—正式参赛—过程循环。这些过程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独立环节, 也属于独立的细分市场, “但如果想获得一站式的极致消费体验, 则需要各个环节联动, 如此各环节都可以有效获益”[9], 推而广之, 足见体育产业集群建立并融合的必要性。

  2.3 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2.3.1 消除行政壁垒

  共享经济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及核心理念就是合作、互助、共赢, 那么, 必须建立有效规制, 将横亘在体育产业各行业间的行政壁垒予以化解, 直至消除。

  首先, 出于对地方或区域团体利益的“保护”, 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 对物质资源的独占, 以及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封闭等”[10], 这种行政壁垒的限制, 制约了区域集团优势的发挥。区域内各级政府应从宏观上做出调整与把控, 立足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将区域内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中, 消除行政体制的制约, 遵循政府引导监管, 资源共享, 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 在资源存量上注重合理配置, 在资源增量方面注重质的提高。

  其次, “管办分离”是监管与举办的分离, 该模式已经在我国许多行业中实施。对于体育产业中的服务性行业而言, “管办分离”应该是一种趋势, 其目的就是摆脱计划性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激发行业发展的积极性与自主性。2016年, 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与体育总局分离, 2017年开始独立运营。目前, 联合会已经开始着手业务体系的完善、业务模块的划分与标准工作体系的建立。此举不仅是管理形式上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观念与心态上的转变, 行业协会实现了真正的参与到行业发展中来, 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作为一个独立的有责任的市场主体, 其在行业发展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会逐步体现。

  2.3.2 加强体育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并可持续发展, 得益于保障其高效运行的有效机制的建设, 即介入门槛、服务标准、共享方式规范等。由此及彼, 体育产业发展也必须重视标准化的问题, 体育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并非所有行业都完全一致, 而是在大方向上一致的基础上, 从最初区域产业规划就开始着手, 进行精细化管理, 细化各行业服务标准, 将标准作为一种监督与评价的手段。本着以管理创新为手段, 以协调一致, 提高标准化下的收益为方向, 加大顶层设计供给, 实施各行业标准与规范, 实现分行业指导与管理。同时, 要强调体育产业各行业服务标准细则与现行法律条文的有效衔接, 逐步实现行业服务标准对法规的有益补充。

  近年来, 多地校园的“毒跑道事件”, 就是因为没有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导致的, 此事催生了人造草行业标准的出台。此不应仅作为个案来看待, 在体育产业内各个行业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相关问题, 那么, 成立各行业的管理委员会, 促进细分行业国际间、企业间、跨行业间, 以及行业与政府间的交流, 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强制性国标。由此可见, 扶持行业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工作势在必行, 这也是提高行业形象的重要举措, 体育产业作为潜力巨大的、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朝阳产业上升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幸福产业任重而道远。

  2.3.3 增加法规供给

  首先, 由于法规的供给总是滞后于创新的发展, 既然不能未雨绸缪, 但来者犹可追。“应该在民法、商法、合同法等与体育产业有关的法律条文中增加对共享信息资源等有针对性的内容, 可以先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切入现行的市场法律体系中”[11]。或者政府在“建立原则性、底线性与保障性的制度与条例方面有所作为, 尽快建立共享经济环境下, 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范, 待其逐步成熟后, 再完善相关法律”[12]。

  其次, 要将体育信息与资源共享规定为区域内各级政府的责任与义务, 并在绩效考核中得以体现, 逐步引导区域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参与到信息共享中来, 同时, 对于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做出细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3 结语

  随着民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健康理念的日趋深入人心及政府对提高人民福祉的不懈努力, 居民参与体育经济的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社会经济去中心化的发展, 民众个性化需求带来的机遇, 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 使得共享经济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这一经济模式势必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 可借鉴的发展模式、行业形态规范、市场结构完善等方面的经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但如何在法制社会中更好地建设潜能释放的平台, 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 如何实现资源的更有效衔接与互助性流通, 如何规避平台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从而保障公众利益并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应作为后续研究中的重点。至于共享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中难以回避的信用资本建设问题, 这需要依托于制度的设计, 机制的健全, 法律体系的完善, 公民素养的提升, 期待与更多学者探讨和商榷。

  参考文献
  [1]李彬.中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方向调整与路径选择-基于共享经济发展视角[J].改革与战略, 2017 (5) :127-130.
  [2]韦海琼.共享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互动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8 (3) :22-26.
  [3]徐茂卫, 郑永芳.基于资源视角的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实施路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1) :40-43.
  [4]杨明.我国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7 (1) :20-25.
  [5]童莹娟, 陶文渊, 丛湖平.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的行业结构布局及政策研究[J].体育科学, 2012 (3) :39-49.
  [6]屈丽丽.信用与边界--共享经济绕不过的两道坎[J].商学院, 2017 (8) :50-52.
  [7]郭传凯.共享经济属性的回归与网约车监管思路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3) :28-32.
  [8]夏元庆.融合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产业生态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6 (6) :68-72.
  [9]邹文杰.共享和体育经济的“线条”[J].评论, 2017 (6) :14-16.
  [10]于兆杰, 张玉超.珠江三角洲体育都市圈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2) :127-132.
  [11]刘建军, 刑燕飞.共享经济:内涵嬗变、运行机制及我国的政策选择[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 (5) :38-42.
  [12]蔡朝林.共享经济的兴起与政府监管创新[J].南方经济, 2017 (3) :99-105.

原文出处:武东海,王守力.共享经济视角下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85-8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