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经济学论文 >

中国中部区域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5 共2982字
论文摘要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部分,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我国中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在“中部崛起”的影响下发展很快,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体育产业是第六大产业,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的体育产业还在探索中进行。

  1.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概述
  
  体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在各大行业总产值的排名中居第 22 位;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 3000 亿美元。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了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早在 2000 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达 4000 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 20% 的速度增长着。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也促使体育由“教育型”向“生活方式型”转变。人们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让体育资源最集中、最充分的高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给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高校体育产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及周边的居民,这些人的闲暇时间相对充足。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我国体育界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教学、科研、训练、健身指导等方面集聚了一流人才。另外,高校拥有完备的体育设施,比如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还有大量的图书资料、档案。这些都能为需要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最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健身方法指导。

  2. 我国中部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GDP 值只占全国的15%,虽然“中部崛起”政策已经实行多年,但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学生的消费能力与东南沿海相比有一定差距。

  但在人口基数方面却优势明显。河南、湖北、湖南都是人口大省,加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体育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

  我国中部地区许多高校体育运动尚未形成产业模式,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如同学校教室一样,在教学活动之余就没有任何产业形式。许多高校修建了许多公共体育设施,但这些体育设施在教学活动之余吸引了大量学生前去运动锻炼,如篮球场、足球场在课余时间就如同集市一样热闹非凡。许多投资较高、一次性接纳人数较少的的体育场馆,如室内球类场馆、健美操馆、瑜伽馆等在教学工作之余大门紧锁。前来询问如何自费进行锻炼的教职工生、社会人员络绎不绝,如何通过合理的手段、模式发展体育相关产业。既满足了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运作模式,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3. 我国中部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运作发展模式
  
  3.1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从而增加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
  没有需求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产业。为什么高校的饮食行业永远长盛不衰,这与民生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们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我国的中等教育范畴中,体育成绩不是中考、高考的一部分,因此体育教学基本被忽略,学生对体育课也是可有可无。

  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加上体育技能的缺失,上了大学后自然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结果我国的大学生素质每况日下。作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多向学生讲解体育锻炼的益处与方法,并认真向学生教授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体育消费需求。

  3.2 高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
  高校拥有社会单位难以比拟的场馆优势,如何利用好高校的优势,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成为本次在深圳大学举行的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的一个焦点话题。中部地区高校连年扩招,有的高校一年都招生一万多人,学生已经逐渐成为的体育消费的主力军。受全国大型体育赛事影响以及省内赛事的普及,许多高校修建了很多大型体育场馆。中部地区高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已经明显完善。这些场馆在满足高校自己教学工作和竞赛任务的同时,可以定期向学生或社会开放,而不是大门紧锁,浪费资源。如在郑州的西亚斯国际学院、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为了能够提升本校承担全国大型大学生体育赛事的能力,修建了许多篮球、足球甚至高尔夫球场馆,普通学生在课余时间非常愿意自费来场馆活动,有时塑胶篮球场、足球场即使收取少量费用也人满为患。这样一来高校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增进的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学校带来的不菲的收入,进而能够更好的为学生、为社会服务。但必须保证“薄利多销”原则,因为面对的大多数群体是没有收入的学生,即使面对社会团体也要遵循中部地区特殊的市场形势。

  3.3 通过加大对高校高水平比赛的宣传力度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观众
  我国高校体育竞赛活动不断发展壮大,高校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也不断提高,有的甚至能够和职业运动员相媲美。如山西的太原理工大学篮球队、湖北的武汉理工大学篮球队多次击败八一青年对、广东宏远青年队等专业球队。但很多比赛都是在封闭环境下进行的。有时即使比赛对外开放也难以看到太多的观众,这主要是对高水平比赛的宣传力度不够。在河南省内的高校比赛中有些项目贴出了海报,结果上座率一下提了上去。有时CBA 职业联赛、中超联赛,国家队热身赛走进大学校园,只要有宣传一定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

  3.4 在学生中间开设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是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主要的体育组织形式。这些庞大的体育社团组织在大学生中间很受欢迎。

  3.5 发展高校的体育相关产业
  中部地区高校在开发产地费和高水平比赛门票的同时,可以从侧面寻找体育产业的商机。运动场馆旁可以增加饮用水、饮料以及运动器材的销售,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对饮料和水的需求量很大,有时饮用水的销售利润大大超过了场地费收入。比如一个篮球场馆内有三块篮球场地,最多也就能够接纳 1 百多名学生,但在夏天的一个下午却消耗了几千块钱的水,因此即使场地免费开放也能形成产业利润。

  高校在举办校内或学校之间体育竞赛时,往往要准备相应的装备,如运动鞋服等等。综合性院校校内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参赛队伍都在 30 个以上。能够满足这支庞大团体的参赛装备的供应也是笔不菲的收入。虽然价格不可能过高,但数量却是惊人的,只要能够统一管理同样能为高校带了收入。

  由于受场地限制,如网球场或羽毛球场很难一时间接纳太多的学生,但场地价格有不敢太高,由于高校学生大多是外地的,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入大学前也很少接触,许多学生对运动器材不了解,不知道去哪里购买,因此在场地旁可以直接增加运动器材的出售。使学生能够直接买到运动器材,去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3.6 多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
  教师与学生相比,最大的优势便是有稳定收入,自然消费能力也是学生无法比拟的。现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和科研压力都很繁重,但每年三个月的假期却是其他任何行业都难以匹敌。利用假期的时间组织教师、或向教师宣传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时间。
  
  4. 结论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形式多样、前景广阔。但是,在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优化校园体育设施配置,规范体育中介市场、培养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上还有待提高。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将得到巨大发展。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