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北美地区,体育场馆建造经历了一波高潮.从1990年到2010年,北美地区为国家职业橄榄球联盟(NFL)、国家职业棒球联盟(MLB)、国家职业篮球协会(NBA)以及国家职业冰球联盟(NHL)等建造了近104个新体育场馆,而1900年到1989年总共才建造了130多个[1].在这104个新体育场馆中,政府的公共资金投入占总投资的59%,约为223亿美元.除北美地区外,其他一些国家也不例外.例如,德国花费超过14亿欧元为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修建或者翻新了12个体育场馆,其中接近35%的费用来自于地方或者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2].
体育场馆是开展体育赛事活动的主要载体,其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体育经济学的重点关注.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场馆建设的融资问题、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体育场馆和城市发展的关系等方面[3-5].从体育场馆的发展历程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的体育场馆主要考虑容纳尽可能多的观众,第二代则更加注重观看比赛的舒适性,安全问题则成为第三代的核心问题,并且融合了数字电视、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6].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多以及人们对体育活动偏好的增强,对体育场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体育场馆是一种准公共品,其具有外部性、自然垄断、投资规模大和回收周期长等特性,从而导致市场主体供给失灵.同时,体育场馆新建在周边地区需要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因而要求大量的政府财政补贴.
如果体育场馆的投资建设纯粹是私人行为,那么就不可能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现实情况看,体育场馆的建设很少是由私人独立投资完成的.因而,政府大规模补贴体育场馆建造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目前,对体育场馆建造是否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多争论.支持者认为利用税收补贴体育场馆的投资建造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反对者认为支持者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并且实证结果也难以支持体育场馆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观点[7].那么,体育场馆建造究竟能否刺激城市经济再发展?基于此,本文在既定的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条件下,利用北美地区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资料对体育场馆和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2体育场馆经济效应的争论
体育场馆对城市的影响大致有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两类.经济效应主要是体育场馆建设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收益,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商业活动和外来游客,刺激当地消费支出以及增加税收收入等.对体育赛事举办或者体育场馆投资进行合理的经济效应分析能够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非经济效应主要包括社会效应、形象效应、政治效应和发展效应[8].非经济效应既可以是个人通过参与到体育活动而获得与精英运动员和体育团体的接触机会,从中获取的收益超过为此付出的成本,产生消费者剩余;也可以是通过体育赛事活动增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社区凝聚力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
体育场馆建设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外来游客在本地消费支出将增加本地居民收益这一框架.该框架的分析起点是从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向政府缴纳税收开始,政府通过转移支付部分比例的税收以补贴体育设施建造和发展,希望吸引更多的非本地居民.当更多的非本地居民参与到本地的体育活动中,对各种商品和服务产生消费性需求,从而为本地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增加本地居民的收入以及税收收入.
目前,对体育场馆建设的经济效应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普遍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I-O)对新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的经济收益进行事前预测.事前预测一般都支持新体育场馆建造,认为其能够显着增加本地居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9].虽然投入产出法能够较为全面反映投资行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但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它假设没有受到能力约束,这意味着供给曲线弹性无穷大,从而不会产生挤出效应.其次,投入产出法使用的乘数因子存在争议.乘数因子一般基于当地常规的经济生产方式,而体育活动的经济方式可能不同,因而利用常规的乘数因子来衡量体育活动可能是不可行的.同时,不同研究所采用的乘数因子差别较大,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10].乘数因子使用的随意性使得结果的正确与否难以判断,并且相互之间难以进行比较.
除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外,体育场馆对城市经济影响的事前预测在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存在替代效应.对本地居民来说,绝大部分家庭有相对固定的消费支出预算,参与体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家庭消费支出预算的再分配.也就是说,这些家庭以体育活动的消费支出替代了部分在电影院、酒吧、剧院等其他休闲方面的支出,而并不是因为体育活动所引致的新增消费支出.如果本地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占的比重越大,那么"所有支出都是新支出"的假设则越不准确[11].只有当参与体育活动的消费者主要是外来游客或者本地居民消费支出预算增加时,才可能产生经济效应.
其次,经济收入存在漏出效应.在城市经济中,并不是由本地生产全部产品.外来游客在本地区住宿、餐饮等行业产生支出,但这些行业仅是整个国家价值链的一环,所产生的利润并不一定增加本地居民的社会福利.同时,体育活动产生的收入也不会全部在本地消费.门票收入大部分不是归当地组织所有,而是归体育团队所有.例如,在美国,国家职业冰球联赛、国家职业篮球联赛、国家职业橄榄球联赛和国家职业棒球联赛等体育比赛所获得的收入中,55%-60%归运动员所有,剩下的40%-45%归所有者以及支付场馆运营成本.高收入的运动员和团队所有者面临联邦高达39.6%的边际税率,因此,接近40%的收入直接归政府所有[12].此外,运动员会将高收入进行储蓄而非消费,并且大部分运动员不是常年居住在当地.因而大部分收入从当地经济中漏出,导致乘数因子减小.
最后,政府财政存在预算效应.对体育设施或者体育赛事补贴会造成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从而减少其他公共服务支出.如果新体育设施建造的融资负担重,并且主要由公共财政承担以及体育团队支付的租金较少,那么债务偿还、基础设施维护、环境整治、安保费用、后期维护等公共支出可能对地方政府产生大量的预算问题,这些预算问题使当地政府不得不减少其他政府服务或者增加税收,从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体育场馆建设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另一种估计方法是采用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事后评估.事后评估遵循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并在控制影响城市经济的其他相关因素后,对是否存在体育场馆的城市经济绩效进行探讨.事后评估对事前预测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辩驳,相关文献一致认为体育设施建造和城市经济发展不存在显着的关系,因为体育设施建设对城市居民收入、就业和工资的正向影响不显着,有些甚至还是负的.巴德(Baade)等首次采用计量回归分析了1965-1983年美国一些城市翻新或者修建棒球场的数据,他们认为体育场馆建设对城市居民收入影响并不显着[13].
马西森(Matheson)发现1984年举办的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举办的亚特兰大对就业的影响十分短暂,因此他们推断出为举办体育赛事而投资建造体育场馆和设施的投资回报 是负的[14].同样,事后评估的计量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果城市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不能得到很好解决,那么可能造成潜在的估计误差[15].过时的数据也可能造成潜在的估计问题,因为近年来新建的体育场馆在功能上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现代体育场馆不仅是一种体育设施,而且还是一种能够吸引游客,带动体育旅游发展的建筑遗产和建筑符号.
总体上看,虽然事前预测认为体育场馆的建造能够对城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无论是其估计方法还是理论上都存在重要缺陷.事前预测强调商业行为和观众人数的可能增加对城市产生的纯粹收益,没有量化真实的成本,更没有考虑体育场馆运营后观众人数的变化.事后评估虽然在方法和数据上稍有不足,但相比较于事前预测更加可信.事后评估采用的是较长一段时间城市层面的加总数据,因此,其反映的是体育场馆建造对整个城市长期经济发展不存在促进作用.
3体育场馆溢出效应再认识: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以往研究虽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模糊了体育场馆溢出效应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对此,本文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体育场馆建造对城市的外部经济效应.
3.1体育场馆对城市经济影响的时间长度
整体上看,体育场馆建造对城市经济发展不存在长期的经济效应.但是,这并不代表体育场馆不会对城市经济产生短期影响.观众数量既是影响体育场馆收入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体育场馆外部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每场比赛观看的人数越多,体育场馆收入越高,也越能促进潜在经济效应的转化.先前的文献表明,新体育场馆投入运营初期存在"蜜月期"[16],也就是说,由于新体育场馆可能比老体育场馆具有更加舒适的设施或者拥有更好观看比赛的视野,因而新体育场馆运营初期可能导致观众人数呈"喷涌式"增长.
表1给出了2000-2009年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在11个城市的12个体育场馆搬迁前后观众人数变化情况.总体上看,12个新体育馆投入运营的第一个赛季观众人数总和比老体育馆最后一个赛季的观众人数增长17.67%.除位于圣路易斯和纽约的场馆外,其他城市的场馆投入运营的第一个赛季观众人数都大幅度增长,增长最高的密尔沃基市体育馆观众人数增长了近78.64%.因此,可以预期,新体育场馆投入运营初期观众人数的"喷涌式"增加能够对城市经济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新体育场馆运营吸引了大量观众,导致消费需求上升和物价上涨,因为城市中提供的服务相对高涨的需求是稀缺的.
但是,这种效应可能是短暂的.同时,不同城市新体育场馆的"蜜月期"长度也不一样.一些城市的体育场馆可能成为地标建筑或者旅游目的地,因而能够获得更长的"蜜月期".表2报告了2000-2009年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在11个城市的12个体育场馆迁移前后每场比赛平均观众人数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除位于圣路易斯和纽约市的体育馆外,其他城市的新馆在运营的第一个赛季里每场比赛平均观众人数显着增长.
但到了第二个赛季,新体育馆每场比赛的观众人数就开始显着下降,第三个赛季每场比赛观看人数在第二个赛季基础上继续减少.底特律、休斯顿、匹兹堡和圣路易斯等城市新体育馆第三个赛季每场平均观众人数甚至低于老体育馆的最后一个赛季的平均观看人数.同时,不同城市体育馆观众人数的下降幅度差别也十分明显.
至于新体育场馆的"蜜月期"到底有多长?卡罕(Kahane)等认为,一个标准的MLB场馆的"蜜月期"大约为8年[17].里德雷(Leadley)等采用Tobit法估计了1970-2003年北美冰球联盟体育场馆的"蜜月效应"后发现,新体育场馆在第一年运营中观众需求增加了15%-20%,随后几年内这种效应逐渐递减,在第5年"蜜月期"结束[18].综合来看,新体育场馆的"蜜月期"大概在5-10年左右.也就是说,新体育场馆运营初期的5-10年里可能吸引较大规模的观众人数,随后将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新体育场馆在短期内可能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刺激作用.但是,对于融资偿还超过二、三十年的体育设施来说,增加出席率只5-10年时间使其在经济方面的意义不大.
3.2体育场馆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空间范围
早期美国体育场馆建造选址在城市人口密集的街区.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郊区化的出现,体育设施也开始去中心化,逐渐向城市外围地区扩散.这种区位选择虽然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减少体育活动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但对这一阶段建造的体育设施经济效应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对这一时期体育场馆的经济效应评估普遍不显着.最近一波的体育场馆建设重新选择在接近城市中心或者希望以体育设施促进经济再生的地区.桑托(Santo)在比较新老体育设施区位后发现,六个存在新足球场或棒球场的城市与区域收入份额呈正相关,而这些城市的体育场馆都新建在市中心或中心城区.相比之下,另一个位于城郊地区的阿灵顿球场则对地区收入份额则有显着的负影响[19].因此,体育场馆的这种区位选择可能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
相比较城市的大规模和多样化经济,体育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可能是比较小的.近几年来,一些研究开始尝试衡量体育场馆对更小城市范围内的经济影响.例如,通过衡量与体育场馆的距离测算其对邻近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查尔斯·图(Tu Charles)首次从住房拥有者角度并利用单个家庭资产交易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国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体育场馆建造对周边地区资产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体育场馆建造确实改变了周边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但当相互间的距离超过5公里时,这种影响基本上消失了[20].夏锋(Feng)和汉弗莱(Humphreys)研究表明,体育设施建设对周边房价具有显着的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随距离增加衰减.当两者的距离每减少10%,则房价增长1.75%[21].同样,对其他国家体育场馆对邻近地区的影响也发现了这种衰减效应的存在.例如,阿尔菲尔特(Alfeldt)等研究了柏林三个多功能体育设施对周边土地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最邻近体育设施的地区价格上涨了8%,但半径达到3公里后降为零[22].
任何不超过几公里范围的影响显然难以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充分说明了体育场馆溢出效应的范围是有限的.先前体育场馆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主要基于城市层面的宏观数据,而这也是事后评估很少有证据支持体育场馆建设能够产生大量有形经济收益的重要原因.体育场馆的建造能够吸引商业活动迁移至体育场馆的邻近地区,增加邻近地区的工作机会和税收收入,但该地区所获得的收益可能被城市中其他地区的经济损失所抵消,因为体育场馆邻近地区新增的经济活动仅仅是对城市其他地区经济活动的再分配.因此,体育场馆建造更加体现在对城市经济的再分配上.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体育场馆邻近地区的范围限制显得十分重要,邻近地区的范围越大,则越不可能产生经济效应.
体育场馆的再分配不仅体现在对整个城市经济活动的再分配,而且还涉及邻近地区相关经济主体利益的再分配.如果将体育场馆作为城市的一种便利设施,那么城市中所有的居民都可以从中获益,因为体育场馆建设产生了各种无形的经济效应,例如,体育比赛增强了城市居民的自豪感等等.虽然这种收益不能用货币来衡量,但在经济上仍然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然而,体育场馆建造增加了邻近地区的生活成本,导致经济收益在居民之间重新分配.例如,体育场馆建造使邻近地区土地价格上涨,那些拥有住房和土地等实物资产的居民资产价值大幅度上涨,成为溢出效应的直接受益者;而包括居民和商户在内的相关租赁者可能因为租金上涨而收入没有增加,成为溢出效应的直接受损者.虽然酒吧、餐馆以及其他一些商业机构可以从这种溢出效应中获得更多顾客,并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而提升整体收入,但还有许多机构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4结论
长期以来,政府补贴体育场馆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一直是体育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从北美地区相关研究上看,对体育场馆在宽泛城市层面的长期有形经济效应的争论已经转向对城市特定地区经济再生的研究.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北美地区体育场馆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体育场馆建造对城市经济不存在长期的促进作用.由于新体育场馆存在的"蜜月期"效应,因而新体育场馆在短期能够刺激城市经济增长,但时间长度在不同城市是不一致的.从空间上看,体育场馆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是有限的,因而体育场馆邻近地区经济活动的增加更可能是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不仅体现在对整个城市经济活动的再分配,而且还涉及邻近地区内部相关经济主体利益的再分配.因此,综合来看,体育场馆建造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再分配,而不是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Long J G.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Major LeagueSports Facilities[M].Routledge,2012.
[2]Baade R A,Nikolova M,Matheson V A.A tale of twostadiums:Compar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hicago'sWrigley Field and US Cellular Field[J].Forest,2006(3):45-51.
[3] 陈元欣,王健.经营城市与综合性大型赛事场馆设施融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1):55-60.
[4] 南保行,周燕.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5):55-60.
[5] 谢洪伟,赵克,张红艳,蒋宏宇.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J].体育科学,2011(11):12-20.
[6]Siegfried J,Zimbalist A.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sfacilities,teams and mega-events[J].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2006(4):420-427.
[7]Coates D,Humphreys B R.Do economists reach a conclu-sion for sports franchises,stadiums,and mega-events?Econ Journal Watch,2008(3):294-315.
[8]Chapin T S.Identifying the real costs and benefits ofsports facilities[M].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2.
[9]Andreff W,Szymanski S.Spor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Hand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sport,2006:308-315.
[10]Hudson I.The Use and Misuse of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The Case of Professional Sports[J].Journal of Sport&Social Issues,2001(1):20-39.
[11]Coates D,Humphreys B R.The effect of professionalsports on earnings and employment in the services and re-tail sectors in US citie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3(2):175-198.
[12]Kon M.Impact of sports facilities and franchises on cityincome and growth[D].uniwien,2009.
[13]Baade R A,Dye R F.The impact of stadium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on metropolitan area development[J].Growth and Change.1990(2):1-14.
[14]Matheson V A.Upon further review:an examination ofsporting event economic impact studies[J].The SportJournal,2002(1):1-4.
[15]Baumann R,Matheson V A.Estimating economic impactusing expost econometric analysis:Cautionary tales[J].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Department Of EconomicsFaculty Research Series,2011(11-03).
[16]Austrian Z,Rosentraub M.Cleveland's gateway to the fu-ture.In R.G.Noll & A.Zimbalist(Eds.),Sports,jobs and taxes.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7.
[17]Kahane L,Shmanske S.Team roster turnover and attend-ance in major league baseball[J].Applied Economics,1997(4):425-431.
[18]Leadley J C,Zygmont Z X.When is the honeymoon over?National Hockey League attendance,1970-2003[J].Ca-nadian Public Policy/Analyse de Politiques,2006:213-232.
[19]Santo C.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s stadiums:Recas-ting the analysis in context[J].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05(2):177-192.
[20]Tu C C.How does a new sports stadium affect housingvalues?The case of FedEx Field[J].Land Economics,2005(3):379-395.
[21]Feng X,Humphreys B R.Assessing the economic impactof sports facilities o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a spatialhedonic approach[J].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sEconomists,2008:08-12.
[22]Ahlfeldt G M,Maennig W.Impact of sports arenas onland values:evidence from Berlin[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10(2):205-227.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育事业发展的好坏, 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的强弱。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这也是和国家经济实力直接相关的。...
2010年,海南省政府出台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把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商贸餐饮业和现代物流业、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程度较低,让本有的风土人情得以保存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发达地区的人们开始怀念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活,这也让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开始流行。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千篇一律的观光,最终形成了审美疲...
2012年9月22日,首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比赛成功举办,这是衡水市历史上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体育比赛。对于衡水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等方面欠账较多的城市来说,举办这样一届国际赛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同时,衡水市也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其他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细分,经济呈现出向各个领域精微化渗透的态势,体育行业市场化、经济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体育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质量与标准都在不断地...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发展旅游、休闲和体育产业是新时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南岛凭借独特的政策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形成和谐发展、独具...
南华体育会始于1910年,其前身是近代足球运动家莫庆先生所创立的南华足球队。南华足球队在近代足坛享有盛誉,曾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冠军。此后,南华足球队发展成为南华游乐会,招收大量会员,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并于1920年正式定名为南华体育会。...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消费的心理看,对品牌的追求已经成为大众心理需求,品牌意识逐渐加强。体育名人品牌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品牌的溢价作用日益显现。体育名...
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也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如今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比如体育健身、体育竞技表演、体育用品等行业迅速崛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体育的影响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经济转型、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举办国际或国家级体育赛事已成为了我国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我国城市举办...